996加班文化是什么意思(江报时评996)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996加班文化是什么意思(江报时评996)(1)

江西日报首席评论员 范嘉欣

某些行业、企业超时加班,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提示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风险,促进依法规范用工,明确劳动者维权预期,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其中,判定“996”工作制严重违法的案例,对于有效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及劳动报酬权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996”工作制,是指员工每天早上9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其所代表的超长时间工作制,近年来被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强制推行,并因无视员工意愿和身心健康而饱受舆论批评。当前,一些疾病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其中不少与长时间的劳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有关。当劳动者不得不为工作而透支健康,难免滋生负面情绪和行为,即便“996”工作制能够带来相对较高的报酬,但劳动者身心健康受损的成本必定会转嫁给社会,从而引发新的问题。

事实上,社会对于“996”工作制的讨论与反思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在这个原本是非分明的问题上争执不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超时加班和“奋斗”等同起来。比如,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有的企业鼓吹“狼性文化”,打着“崇尚奋斗”的幌子,强制推行“996”工作制,员工不加班就可能被淘汰,导致“被自愿加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偷换概念,认为员工接受“996”工作制就是在为理想和幸福而拼搏,否则就是“求安稳”“混日子”“没有未来”;等等。在这种逻辑下,“加班文化”俨然有了道德支撑点,就算违反法律、违背情理也没关系。

以“996”为代表的超长时间工作制,不是奋斗的代名词,而是劳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这就意味着,劳动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强迫。同理,奋斗也应该是自觉自愿的,而不是被各种不正常的压力裹挟。当劳动者一方面痛恨无休无止的加班,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加班,劳动的过程就充满了无奈,又如何会有奋斗的成就感?

更何况,“996”工作制已经违反了相关法规。根据我国劳动法,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且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反观“996”工作制,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竟然超过一百个小时。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使相关企业的规模再大、提供的就业岗位再多,我们也不能放任这种违法现象长期存在,必须依法予以制止和规范。

企业要发展,关键是依靠创新,而不是依靠劳动力的简单叠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国内很多企业早已度过了依靠密集型劳动来获取利润的阶段。在规范化监管频繁落地、劳动权益理念逐渐强化、发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的背景下,广大企业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多做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的“乘法”,从而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的竞争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对“996”工作制说“不”,不是不要奋斗,而是要鼓励劳动者更好地奋斗。我们崇尚的奋斗绝不是违背劳动者意愿、摧残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奋斗,而是让劳动者自愿自觉、有尊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是让劳动者对人生前途和国家命运充满信心的奋斗。善待劳动者,让劳动者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对奋斗精神的有力弘扬。

版面编辑:杨学文 刘潇

复审:冯星星

终审:邵平

监制:吴志刚 邱虎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