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缶而歌古诗文网(考古说文解字缶)

2008年8月8日晚,一首气势恢宏的“击缶而歌”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缶”造型并非来源于真正的乐器“缶”,但是在我国古代确实存在有“缶”这样一种乐器。

击缶而歌古诗文网(考古说文解字缶)(1)

缶,fǒu (第三声),是一种陶制乐器。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小口大腹,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

击缶而歌古诗文网(考古说文解字缶)(2)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缶盛行于春秋战国,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

1992年7月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席王乡唐家寨出土的鎏金铜沐缶,现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通高35.5厘米,口径15.5厘米。

击缶而歌古诗文网(考古说文解字缶)(3)

该缶是皇家汲水、盛酒所用的器皿,造型工整,铸造精致,凸显了皇家器物的尊贵。(记者 郭青 赵茁轶 雷家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