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经历火灾永远不懂火灾的可怕(科普所有人火灾来了怎么办)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阿娜

消防安全,不容忽视,且与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连日来,记者从多方角度出发,整理总结了以下火灾安全相关科普知识。

“三个第一时间”

若发生火灾,要谨记“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拨打119火警电话;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第一时间处置初期火情。

针对“119”火警电话,还需认识到,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此外,接通火警电话后要沉着冷静,向接警中心讲清着火地点的具体位置、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同时还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接警人员,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正确回答。

发生火灾如何“灭”

火势不大,主动扑救。若被褥、窗帘等起火,火势不大可用灭火器或用脸盆泼水灭火,切不可拖拽燃烧物。

电器起火,立断电源。家用电器发生火灾,要立即切断电源,用灭火器进行扑救,未断电情况下切记不可用水灭火。

油锅起火,勿用水灭。当油锅起火时,应用灭火毯或锅盖盖上,或倒入青菜,不可用水灭火。

燃气泄漏,关阀通风。燃气灶及管线泄漏,迅速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切不可在室内拨打电话求救和使用电器设备。

高层火灾如何“逃”

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若突遇火灾,首先要保持镇静,不可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不要贪恋贵重物品,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不可重返险地。

做好防护,低姿撤离。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逃生时要佩戴防烟面罩,或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态撤离。

善用通道,莫入电梯。火灾发生时,要选择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逃生,千万不能乘坐普通电梯。

火到门前,固守待援。假如摸门把手已感到烫手,此时开门火焰势必迎面扑来,应退回房中,用床单、被罩等浸湿后封堵门缝,在窗边寻求救援。

需要注意的是,在火源确定且火势可控状态时,切忌惊慌失措,应利用周围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协助扑救初起火灾。如火势处于明显失控状态,可按照“三个要诀”逃生自救:

无烟迅速逃生。开门前先触摸门锁,若温度不高,楼梯间内无烟气,迅速沿楼梯向下逃生,通过楼梯间时要顺手关闭防火门。向下逃生过程中,如遇烟气向上蔓延且伴随温度急剧升高,极有可能下方疏散通道已经被浓烟烈火封堵,应尽快向上疏散到远离起火楼层的房间并关闭楼梯间防火门,按以下要诀退守待援。

浓烟退守待援。若门锁温度很高或开门有浓烟,应退守待援。用衣物、床单等堵住门缝,泼水降温防烟。同时,拨打“119”报告被困楼层和房间等重要位置信息,在靠近窗口的位置通过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找到消防避难层。什么是消防避难层?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必须设置消防避难层,在逃生受阻情况下,人员可就近疏散到避难层。避难层的作用就是供人员躲避火灾,防止烟气进入对人员造成损伤和等待消防员到场进行救援。根据目前国内50米云梯消防救援车的操作要求,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高度不大于50米,以便采用云梯车进行救援。消防避难层不能住人,不能被杂物占用,配备了消防栓、消防专用电话、送风系统、自喷系统、广播系统等消防设施。

事后“解救”不如事前“防范”

装修材料,安全第一。装修时切记不可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

故障电器,及时更换。要时常检查家中的电器和线路,发现线路老化、脱落、破损要及时更换。

易燃物品,远离电源。电源插座、开关、电暖器、烤火炉旁不要堆放可燃、易燃物品。

家中无人,关闭电器。外出或晚上睡觉前,应检查燃气阀门以及电暖器、烤火炉、微波炉等电器开关是否已关闭。

常清油污,不留隐患。定期清理厨房燃气灶、抽油烟机管道的油污,烧水炖汤不离人。

生命通道,保持畅通。不在室内外、阳台和窗台以及安全出口、走廊前室、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堆放可燃杂物;防盗网必须开逃生窗;不堵塞占用消防通道,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消防器材,家中常备。家中常备干粉灭火器、灭火毯、防烟面罩、逃生绳、多功能手电筒、消防手套等简易灭火逃生工具。

善用设施,自觉维护。楼道内消火栓箱内不堆放杂物,且接口、水带、水枪应保持完好有效,确保消防水畅通。

可燃雨棚,及时拆除。家中切记不可安装塑料等材质的可燃雨棚,安装须选用金属等材质的不燃材料。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河南消防、安阳消防)

你没经历火灾永远不懂火灾的可怕(科普所有人火灾来了怎么办)(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