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厢房和西厢房是怎么规定的(西厢房比东厢房更宜居)

四合院或者三合院是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一种住宅制式,整个院子由四/三排房屋围起来,中间是一块空地连结各排房屋。三合院入户是一堵墙,四合院则是一排房屋,叫做门房,这也是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唯一区别。

剩下的三排房屋,与入户大门平行地称作“正房”,正房东边的叫做“东厢房”,西边的就叫做“西厢房”。毫无疑问,正房是三排房屋里最尊贵的,一般是主人居住,而东西两厢房,则多作为子女、下人用房或者客房。

同为厢房,西厢房却比东厢房更受待见

虽然东西厢房都比不上正房,但西厢房却要比东厢房更受人待见一些,因为农村有句俗语叫做“有钱莫住东厢房”,意思是一个人发达了、有钱了,就不应该住东厢房了。这句俗语专门提东厢房而不提西厢房,可见在大家眼里,西厢房至少要比东厢房好一点,甚至给有钱人住也不埋汰。

东厢房和西厢房是怎么规定的(西厢房比东厢房更宜居)(1)

东明显比西要吉利,在中文的语境里,东更是远比西要高贵,可怎么到了住宅上,东厢房就比西厢房更次了呢?这就得说到住宅朝向的问题了。

东厢房不受待见的原因:冬冷夏晒

东厢房坐落在正房的东边,而我国处于北半球,房屋大多坐北朝南,所以正房一定是朝南的,那么坐落在正房东边的东厢房,当然就是朝西的了。看过四/三合院或者其模型的都知道,这一类住宅,除入户门外,所有的门窗都是朝内部院子方向开的,所以东厢房的所有门窗都朝西,东边则是一堵实墙。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夏天来临时,东厢房西晒严重,而东边却被封死,导致气流不畅,屋内温度居高不下。古代没有空调,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肯定是极不舒适的,严重时甚至有让人中暑。

东厢房和西厢房是怎么规定的(西厢房比东厢房更宜居)(2)

而到了冬天,东厢房又会直面西北风,导致室内热量散失严重,就算在里面摆上火盆,也会让住在屋里的人冻得发抖。所以东厢房堪称现实版的“冬冷夏晒”,与舒适的“冬暖夏凉”刚好相反,不受待见当然也就不奇怪了。

时代变了,东厢房不再屈居西厢房之下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东厢房在古代不受待见与它的朝向有关。然而西晒和冬冷的问题,古代无法解决,在今天却是很容易解决的。西晒严重可以用隔热玻璃、防晒窗帘,实在不行还可以用空调,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夏天太热的问题。至于冬冷,解决的办法就更多了,空调、暖气、地暖等采暖方式都可以使用。

东厢房和西厢房是怎么规定的(西厢房比东厢房更宜居)(3)

所以与古代不一样的是,今天的东厢房间并不输于西厢房,甚至还要优越过它。因为东厢房朝西,一年中接收到的阳光远远多于坐西朝东的西厢房,晒衣服或者种花养草都更适合。故而在楼盘选择中,大家都会优先选择朝南的,如果实在挑不到坐北朝南的最佳朝向,那么坐东朝西就是次优的选择了,再次才是坐西朝东。因此按照那句俗语的逻辑,现在的版本应该是“有钱莫住西厢房”了。

东厢房和西厢房是怎么规定的(西厢房比东厢房更宜居)(4)

在古代最不受待见的东厢房,很多人也是没机会住的

虽然东厢房在古代最不受待见,但实际上,很多人连住它的资格都没有。读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人应该知道,古代很多普通人别说东厢房了,拥有一间正常的房屋都算是很好的了。所以能住得上东厢房的人,本身就不能算纯粹的穷人,哪怕是有钱人家的奴婢,至少还能有口饭吃,已经比许多连饭都吃不上的贫苦流民好得多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农村人传播“有钱莫住东厢房”这样的俗语,更像是我们现在声称“考得好绝不选复旦”一样,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别说复旦,就算是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能考上都已经要烧高香了。所以会说“有钱莫住东厢房”的人,很可能是永远也没有资格住进东厢房的赤贫之人,他们用语言贬低东厢房来满足内心的虚荣幻想。

东厢房和西厢房是怎么规定的(西厢房比东厢房更宜居)(5)

结语: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些人祖坟烧高香,发达了,恐怕也不会再去在意住东厢房还是西厢房了。因为这时候的他们,不仅能住得上东西厢房,甚至可以拥有一座三进、四进的院子,房间多到一天一换,一个月不重样。如果再更进一步,成了达官显贵那就不是挑房间住了,而是可以挑院子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