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

辛弃疾的一生,就是一部南宋抗金史。21岁时,辛弃疾便集结了2000多人起义,并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大军。22岁时,当他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七义军溃散的消息后,只率领50余人,袭击拥有几万人的敌营,亲手将叛徒张安国擒拿,交由南宋皇帝处置。

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1)

可是,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这种豪壮之举而有多少变化,他的抗金之路仍旧是起起落落,且是起得少,落得多。1205年,他以64岁,朝廷决定北伐并起用了他,他报国的豪情壮志又一次燃烧。可是这一次却和以为不同,他不再像年少时冲动,而是多了些深思熟虑。于是,他写下了被人誉为其一生中最好的一首词,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05年,韩侂胄准备北伐,于是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后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朝廷用他,并不是想要重用他,而是利用他主战派元老的身份号召大家罢了。辛弃疾到任后,一面布置进攻事宜,一面也对此次北伐忧心忡忡。

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2)

京口,是三国时孙权设置的重镇,也是刘裕出生的地方。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到了这两位人物。孙权承父、兄业,以江东之地,力抗曹魏,并最终造就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辛弃疾很喜欢孙权,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他曾在另一首词里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词又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见一斑。

那么他究竟为何这么喜欢孙权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猜测一下:其一,孙权的吴国,与南宋国土的位置、范围相似;其二,孙权虽国力不如曹魏,却从不退缩;其三,孙权虽承父、兄业,却仍有作为,我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孙权却不是。

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3)

“想当年”几句,词人想起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两次带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那种英雄气概,仿佛就在眼前。

总的来说,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写孙权、刘裕这等英雄行径,真是衬托出了了南宋王朝的苟且偷安。

如果说上片写得豪迈壮阔、尽显英雄本色,那么下片却突然变换色调。“元嘉草草”,写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曾三次草率出兵北伐,被北魏拓跋焘打到长江北岸,从此国势一蹶不振。第三次北伐前,刘义隆听取了王玄谟的计策,内心激动地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封狼居胥”来自霍去病大败匈奴的典故,在这里,表现出刘义隆的必胜信心。

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4)

此时的南宋朝廷,和刘义隆的北伐,实在是差不多啊。四十三年前,正是恢复的好时机,可是宋孝宗因为一次溃退就放弃了,与金国议和。四十三年后,却又要重新恢复中原,此时的民心士气,早已不同往日。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步山上。北魏拓跋焘南侵时,曾在瓜步山上修建行宫,后来成了一座庙宇。在古代,迎神赛会,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祭祀神明。农民祈祷各种神仙,只要神仙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福佑,庙宇里供奉的是什么神明,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

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5)

佛狸祠下,人们祭祀神明,自然不知道这座佛狸祠的来历,也不知道七百多年前北魏的入侵者,甚至是四十三年前金人完颜亮发动的入侵,他们也不再记得。

忘却,让人无知。

最后,词人以廉颇自比,结束全词。辛弃疾并非反对北伐,而是反对匆忙的北伐。以廉颇自比,用意颇深。

辛弃疾经典十首词(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6)

这首词被明代杨慎评为辛弃疾最好的一首,他在《词品》里说:

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当然,也有人认为辛弃疾的这首词用的典故太多了。岳珂在《桯史·稼轩论词》里说,他提出《永遇乐》“觉用事多”后,辛弃疾十分高兴,认为这正是他的缺点,于是决定修改,一天改了十多次,一连改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改好。为何不能改?用典多不是他的缺点,而是其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