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

读《明朝那些事儿》,对明宪宗朱见深独宠万贵妃一事,深为不解。万贵妃原本不过是一侍女,出身低微。明宪宗朱见深两岁被立为太子时,19岁的万贞儿,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被孙太后派去做了他的贴身侍女。

19岁的侍女,服侍两岁的太子,那是兼着侍女、奶妈甚至母亲的多重身份。

后来万贞儿成了皇帝的妃子,虽然年龄大得不像话,却也不至于说惊世骇俗。封建时代,大户人家给儿子娶一个年纪大的老婆,能更好地照顾儿子的生活,也不是什么奇事。

奇就奇在,18岁大婚后的朱见深,竟然撇下年轻貌美的皇后不顾,夜夜与35岁的万贞儿寝于贞宁宫。这种行为就与正常血气方刚的男子迥异了。

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1)

说起万贞儿,人生也坎坷。本是山东诸城人,父亲是个小吏,因罪戍边,万贞儿年仅4岁,便被送进宫中当差使丫头。

宫廷之中,步步惊心。万贞儿小小年纪,能活下来,殊为不易。也因此,学会了观言察色、拍马奉迎,以及各种阴谋诡计。

公元1465年,明英宗去世,朱见深继皇位。翌年,万贞儿产下一皇子。宪宗大喜过望,封万贞儿为贵妃。可惜此子命薄,不久夭折,此后万贵妃再无生育。

万贵妃自己生不了皇子,便使尽各种手段,不许别的妃嫔生皇子,搞得宪宗朱见深差点绝后。

所幸,宪宗偶然宠幸过一个姓纪的宫女,生了一个孩子。这孩子虽生在皇家,却得不到半点儿呵护宠爱,反而时刻命悬一线。若被万贵妃发现,断然难幸免。

万贵妃虽不是后宫之首,但有皇帝专宠,无人敢撄其锋。就连皇后,在万贵妃面前,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万贵妃过于专横,几乎所有宦官、宫女和妃嫔都对她极其反感。

为了保护替皇家保存血脉,也是人性的光辉闪耀。在后宫众人的掩护下,这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佑堂,竟然在万贵妃的眼皮子底下长大,一直没有被发现。

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2)

《明朝那些事儿》关于这段内容的描写最令我动容:

这之后的五年,纪姑娘的这个孩子一直在宫中生活。

虽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亲、吴阿姨、张叔叔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内监宫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长着——至少比他父亲幸福。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而这些生活在后宫最底层的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对于后宫,我们惯常看到的是争宠夺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甄嬛传》《如懿传》等后宫剧,故事的内核不外乎这些。但在这里,人们却放弃了私欲和阴谋,保守了这个秘密,证明了善良的力量。

后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宪宗不可能不知道,却对这个比自己大19岁的女人一再忍让,直至万贵妃去世,宪宗也没拿她怎么样。这万贞儿到底有何魔力?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亦曾感叹道:“自古妃嫔承恩最晚、而最专久者,未有如此。”

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3)

或许有这三个原因:

一、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贞儿有很深的恋母情结。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在于谦为首的一班臣子拥戴下,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当了皇帝。朱见深失去了父皇的庇护,自己的太子之位随后也被免掉。

树倒猢狲散,废太子朱见深的处境之凄凉可以想象。这时候,唯一陪在他身边给他以温暖的,只有万贞儿,为他擦干眼角的泪水,哼着歌儿哄他入睡。

人类对自身恋母情结是有负罪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也会逐渐被同龄异性取代。但万贵妃与朱见深特殊处在于,当朱见深初通人事时,万贞儿的身份,可以亲自教他这些。

《红楼梦》中袭人与宝玉也是如此。在当时,这并不是坏规矩的事。在母爱施予与性启蒙双重作用下,朱见深对万贞儿情感之深沉,可以说坚如磐石了。

二、万贞儿对朱见深有大恩。

朱见深的人生是有戏剧性的。父亲英宗被蒙古人俘虏,迎归后又被自己的弟弟软禁。景泰八年,英宗朱祁镇在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位。朱见深太子的身份失而复得。

人生几番起落,世间多少凄凉。唯有万贞儿始终陪在身边不离不弃。这份恩情山高海深,朱见深不吝用一生来回报。朱见深是个软弱的人,却绝非无知。只因他也是个重情的人,所以对万贵妃的恶行一忍再忍。

三、万贞儿极善心计。

能在宫廷斗争中生存下来的人,都有两把刷子。万贞儿从小被送入后宫,耳濡目染,对宫廷中的明争暗斗、两面三刀等各种手腕权谋,有深刻的领会。如何取得皇帝的信任,如何黑白颠倒、使奸弄坏,无不得心应手。

宪宗虽知万贵妃在后宫一手遮天,多数情况下却抓不到有力证据。没有实锤,加上前述原因,也就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4)

读史使人明智,看完明宪宗与万贵妃纠缠不清的情感,对人性的认识,又深入了几分。大部头的历史书,我向来看不下去,但《明朝那些事儿》,却是我唯一读完的宏篇巨著。

人们都喜爱谈论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但真把历史书摆在他面前,却又眉头紧皱,甚至退避三舍。为什么?

因为,我们看到的历史著作,通常是这三种模样:严肃史书,晦涩难懂;教科书,内容简略,平铺直叙;戏说历史,面目全非。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开创了历史叙事的第四种方式。

以正史为依据,采用小说的笔法,文中大量加入作者的观点和人物心理描写。既还原了历史,又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有料、好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内心激荡。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在序言中说,“从小爱好历史,却觉得严肃史书面目可憎,历史原本可以更好看。”

准备了六个月,又花了三年时间,石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是大众喜欢的方式,把明史重新讲述了一遍。

他不像在讲历史,而是在讲故事。轻松活泼的叙事方式,即使是小学生也能读懂。

严肃的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或情感激越;那一个个历史人物,不再是刻板的符号,变得有血有肉、感情丰富。

文章中的宫廷争斗、政治权谋,更是被写得跌宕起伏,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5)

对于明朝的历史,读者常常感到疑惑:

明朝极盛时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何败于小小的草原民族?

是皇帝无能、宦官当权,还亡于党争?

如果当年崇祯不杀袁崇焕,历史是否会改写?如果闯王不激怒吴三桂,清兵是否永远不能入关?

郑和七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师夷长技”,带回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

……

《明朝那些事儿》以别样的方式说历史,为我们还原了简单结论背后复杂的原因,向我们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让我们拂开层层迷雾,看清了那个不一样的时代,看到了个人力量在时代面前的渺小,也看到了读书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明朝万贵妃为什么得宠(万贵妃比宪宗大17岁)(6)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对人性的认识更全面,对世事的洞察更深刻,对历史的了解更客观。

感谢石悦,感谢他的生花妙笔,让我们能以如此轻松的姿态,投入地阅读一段厚重的历史,并收获满满。

《明朝那些事儿(最新增补版套装共9册)》已经问世,新版做了百余处的修订,近八十岁高龄的明史专家毛佩奇老先生亲自审定,建议阅读收藏。作为礼品赠送给朋友(或者孩子)也非常合适。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直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