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左右结构如何比高低(试论楷)

试 论 楷 书 结 构

□ 宋凤洲

楷书,是汉字定型后的最具代表性字体和书体。它八法皆备,规范严整,清晰易辨,既方便使用又兼善艺事,既可作为学书基础,亦可当作专攻之体。历代政府和古今书家无不特别重视。

  结构,既间架结构,本是建筑用语。因汉字形体是以点画搭配结合而成,其过程和形式,很象建房时的结构间架,故而一直借用。因为结构是将点画(横、 竖、撇、捺、点、钩、挑、折)按一定的法则或体势结合成汉字的形体, 所以也叫“结字”或“结体”。结构,和点画、章法同样,是一幅完整作品的重要因素。它和点画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结构离开了点画,犹如盖房缺乏建筑材料;点画脱离了结构,就像盖房没有图纸方案。没有点画和没有结构,都不能构成完整的字形。

  千百年来,对于汉字结构法则的探索与研究,代不乏人,理论著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就有:隋·释智果的《心成颂》,唐·张怀瓘的《玉堂禁经》,世传的《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元·陈绎曾的《翰林要诀·分布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王澍与蒋衡的《分部配合法》,佚名的《书法三味·大结构》,清·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等,几乎形成了数目可观的系列丛书。

历览古今书家的这些对汉字(主要是楷书)结构法则的论述,概言之有五个原则,即:一、间架平正,布白匀称;二、比例适当,重心安稳;三、主笔突出,配合揖让;四、因字取势,合理变化;五、呼应连贯、气象飞动。

一、间架平正,布白匀称

  “间架平正,布白匀称”,是楷书结构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汉字书写和结构学习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一原则,包括了关系紧密的两个问题:一是间架要平正;二是间隔要匀称。这既是书写不可少的基本功问题,又是重要的审美方式。

  (一)、间架平正

  唐代书论家孙过庭在其《书谱序》里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清书法家梁巘对此解释说:“孙过庭云,始于平正,中则险绝,终归平正。须知始之平正,结构死法,终之平正,融会变通而出者也”。

  很清楚,这里的平正有两个含义:一是始之平正,是基础,是学书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的书写的一般规律。作为初学者,必须通过对先贤“法书”或“范字”的按猫画虎的摹仿,通过对静态汉字(相对于行草书说的楷书)的带有些机械味道的临写,使自己对汉字结构平正有一定的认知,写出的字能够符合约定俗成的法则要求。谁初学都这么练,不这么练,就不能尽快入门,更无法深入,故为死法。二是终之平正,这是觉悟之法,是书写者已经掌握了始之平正原理和规律之后的灵活运用、随意变化而皆合乎法,故为融会变通之法,或称“活法”。

  掌握终之平正的“活法”,是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学会始之平正的“死法”,是我们首先需要的。

  平正,就是平稳端正。它最方便表现于横平竖直。道理很简单,物体放平了,柱子立直了,就感到平正,显得牢靠。犹如楼房建筑中构筑间架,横梁非常水平,竖柱特别垂直,所以也称“间架平正”。平直是端庄的象征,是力量的体现。以平直线面组成的物体或形式,就显得端庄稳健。如正立的哨兵,矗立的人民大会堂,平跨长江的大桥,直插蓝天的英雄纪念碑等都具有平正的特点。

  横,使人感到舒展,开阔,深远,宁静和平稳。竖,令人产生宏伟,挺拔,庄严和崇高的感受。在字中,正因横的一往直前和竖的直上云霄的率直刚正的特点,才更显力量;又因这些横竖直线的平稳和支撑作用,字才有了“骨干”。许多书家常把“横平竖直”作为结构的一法,是很有道理的。

  “横平竖直”,说的是横与竖的方向。在实际书写中,因视觉的误差,一般容易感到水平线的右端下沉,所以往往在写横画的时候,将右端稍稍上仰一些才感觉水平。近人邓散木将横右上仰角定为5—7度(感觉舒服为好,如图1)。这样一来,横实际上并不是十分水平了。但不要紧,请看下面实例:农村盖平房,为了使房顶留有“出水”,将后墙稍高于前墙。房顶虽不十分平,但墙和支柱立得很直,就不妨碍稳固。(如图2)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横平竖直,关键在直。平是相对的,直是非直(正)不可。

  当然,这里的平和直(正),对于有横竖画的字而言,很方便认识和书写。那些没有横竖画的字怎么平正呢?通过追求险绝,如何达到终之平正呢?有的书家笔下的字(主要是行草书)横不平竖也不直,但并不觉得字歪又如何解释呢?那就是后面要谈的因字取势和重心安稳的终之平正了。

 (二)、布白匀称

  “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这是笪重光《书筏》的论断。他还说:“使转圆劲而秀折,分布匀豁而工巧,方许入书家之门”。

  蒋和《学画杂论》评《玉版十三行》中说:“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黄宾虹在《画语录》里也说:“古人画诀有‘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秘传。老子言‘知白守黑’。虚处非先从实处致力不可,否则无由入画门。”(图3)

  画理通书理,字法似章法。

  在字的结构里,有点画处是点画,无点画处也是点画。前者为实,后者为虚。实虚互依,虚实相映。如阴阳之共存,缺一不可。故研习结构,也要重视布白。

  布白在楷书里要使之“匀称”。这是一致美的特点,象等高的楼层,等距的操兵队列,一样株距的种植等,都是为了整齐不乱。象对称的五官,对应的车轮,大小相等的门扇窗扇等,都是为了和谐一致。不然,人的五官一耳高一耳低,一眼大一眼小,看上去就不舒服。

  匀,着重指同向(大致平行)笔画多了应考虑均匀间距,防止疏密不协调。称,强调在有中画或由两三个部分横向结合的字,要考虑中心两侧黑白不失平衡。

  这对于笔画本身就对称的字,并不难掌握。如水、木、未、米、大、小、嚣、爽等,只要注意中心线两边对应关系就可以了(图4)。而对那些笔画不对称的字,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或匀横间、或匀直间、或匀斜间,达到疏密适宜的目的。

  匀横间,是针对横画多、横与横之间的距离是主要矛盾,如朝、拜、冀、善、且、里、周、疆,繁体字车、寿、谁、围等(图5)。这些字,要特别注意摆匀横之间的距离。否则就不会工整端庄、协调一致。

  匀直间,是强调摆匀竖画间距的方法。如删、川、世、曲、扁,繁体字辅、顺、虽、购等,竖画间距一定要分好(如图6)。

  匀斜间,无疑是指斜画稍多的字,其斜间距也要摆匀。如系、勿、多、参、须、修、发等(如图7)。

  当然,许多字往往兼有以上三种情况,或关系比较复杂。如公、赢、鳞、郁、继、艳等(图8),就应注意空白的大小面积接近,总的原则是布白匀称。

  最后还须说明,匀称并非绝对的平分,是相对于忽远忽近而言。书写时,相平行(不是绝对的平行)的横画最忌长短一律;相平行的竖画反对齐头齐脚;斜画之间也要参差错落才好。王羲之就曾告戒过我们:“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

  除此,同一字中的这部分和那部分,同行字乃至同篇字中的这个字和那个字,间隔也有疏密之分,要视画多画少而定。有位叫华琳的前人说得好:“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之则气懈而散。务使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过零星,毋过寂寥,毋重复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也”。

楷书左右结构如何比高低(试论楷)(1)

楷书左右结构如何比高低(试论楷)(2)

楷书左右结构如何比高低(试论楷)(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