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归隐诗赏析(清初诗人宋琬大雪自卦台宿张秀才家诗赏析)

看山不厌(1)迟,瞑色亦何速。雪深埋马蹄,乃就(2)田家宿。秦风(3)无索綯(4),白板(5)作新屋。主人贫且闲,解种(6)满园竹。答云远廛(7)市,新历(8)未曾读。昨因赛(9)先农(10),豚肩(11)会宗族。辛有浊醪(12)存,使君(13)尽一斛(14)。夜深鸡犬静,朝光见麋鹿(15)。告归且复留,公府(16)下尺牍(17)。何日谢簪缨(18),还山买黄犊。

——清初•宋琬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于大雪之中登临卦台山后借宿于张秀才家的所见所闻,诗人对主人盛情的感激之情及对这种田家生活的向往。张秀才其人其名不可考,但绝知其为今麦积区渭南镇张石村人无疑。诗人宋琬,山东莱阳人,顺治时进士,于顺治十一年至十三年(1654-1656)分巡陇右道,驻秦州,这首诗便是宋琬于此时所作,诗成距今已有360多年。

唐末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归隐诗赏析(清初诗人宋琬大雪自卦台宿张秀才家诗赏析)(1)

“看山不厌迟,瞑色亦何速。雪深埋马蹄,乃就田家宿。”诗的开头寥寥数句交代的是诗人登上卦台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从诗句描写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隆冬时的一个傍晚乘着大雪天上山游玩的。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所见大有不同。若随时间之变化亦然,欧阳修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单就卦台山来说,明代学者胡缵宗在其《卦台记》中曾就卦台山一日早、中、晚所见之殊异描述道:“朝阳启明,其台光茔;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所以这位宋诗人说“看山不厌迟”就是这个道理,迟有迟的妙处,也有迟的所得。日暮黄昏,漫天飞雪,诗人孤身一人登临卦台山定当别有一番感受,亦会欣赏到另一种玄幻之景致。诗人此行不禁让我想起了《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故事来,此行虽非夜晚,但情趣亦同。对他来说似乎更加留恋向晚的雪里风光,所以才会有“瞑色亦何速”的感叹。

雪景再好,然卦台山孤峰卓异,山高风烈,天寒不可久居。暮色渐昏,该下山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已经在山间小道上积下厚厚一层,诗人骑在马上,古道、黄昏、风雪、瘦马,姗姗而下,雪没马蹄,的的走过,身后雪地唯有空留马行处。此行何去?回秦州城是来不及了,留在山下借宿吧!于是诗人来到了卦台西山脚下的张石村张秀才家。

唐末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归隐诗赏析(清初诗人宋琬大雪自卦台宿张秀才家诗赏析)(2)

“秦风无索綯,白板作新屋。主人贫且闲,解种满园竹。”我曾记得《诗经•豳风•七月》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豳人于四季是何等忙碌。何为“索綯”?郑玄笺曰:“夜作绞索,以待时用。”从《诗经》来看索綯是周人于夜间在家从事的一种生产劳作,并非秦人的习俗。或者秦人也曾索綯,但于他们则用处不大,所以,大冬天农隙之时秦地的后裔们是闲着的。“白板做新屋”,看来张秀才家条件也是不错的,虽然诗人说“主人贫且闲”,那是在作为官宦诗人者的眼里如此。板屋,在西周、春秋时,地处天水一带的西戎族,其民通常使用木板盖房屋,人们谓之板屋。《汉书•地理志》:“天水郡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卦台山当处西戎之地,周边居民自有建造板屋之遗风。诗人又从张秀才住所环境看出主人是喜欢莳弄花草之人,这是略懂诗书者的相同之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张秀才家也种着满园的竹子。

“答云远廛市,新历未曾读。昨因赛先农,豚肩会宗族。”再说张秀才作为一位读书人在大冬天、大雪天无事可做,闲着,也正好陪诗人围炉夜话。 诗人进屋坐定,宾主之间开始寒暄,在与张秀才攀谈时,他说自家远离喧嚣的闹市,深居山弯,心远地偏,山中无甲子,寒尽才知年。如此生活,自己独得其乐……主客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是晚饭时候。张秀才说正好昨天村里边刚举行过祭祀先农的仪式,家里还有我们张家宗族聚会时分得的猪腿肉可以用来招待您。

唐末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归隐诗赏析(清初诗人宋琬大雪自卦台宿张秀才家诗赏析)(3)

“辛有浊醪存,使君尽一斛。夜深鸡犬静,朝光见麋鹿。”诗人也真是有口福,主家除了猪腿肉之外,辛好还存有一些浊酒以备不时之需。今天正好拿出来招待贵客。莫笑农家腊酒浑,先生可以开怀畅饮,不醉不休。于是主客之间推杯换盏,酬酢无厌,夜深才息。冬天的农村里,又是下了大雪的夜晚,格外宁静,万籁俱寂,半夜里鸡犬声绝,四无人响。诗人又是喝过酒的,睡得很好。

不知不觉天明了,一缕早阳翻过卦台山照亮了诗人借宿的张石村,诗人来到小院想望一望晨曦之中的卦台山,忽然他看见山坡上有麋鹿的踪影骏捷而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合等的应景!

“告归且复留,公府下尺牍。何日谢簪缨,还山买黄犊。”梁园虽好,但非淹留之地,何况王事靡盬,还有公干在身,该回去了。于是诗人向张秀才道别,盛情的主人百般挽留。诗人告诉张秀才,公府已经来信了,让我赶紧回去呢!于是主客依依分别,诗人亦于恋恋之中踏上了归途。此时的诗人于此游此宿则久久无以释怀,于是他感慨又向往道:“何日谢簪缨,还山买黄犊。”什么时候我才能远离庙堂,独向深山,归隐林下,居蘅门数间,购得牛犊许头,如牧童一般,横笛牛背,与清风为伴,以明月作朋,侣樵夫而友麋鹿,妻梅鹤子,至少也希望能过上像张秀才一样恬静闲淡的生活。

读完全诗,我们会发现这不是一首纯粹的记游诗,而是一首简短的叙事抒情诗。诗虽短,但窄窄的行间却饱含三阳川人好客的情怀,也隐约乍露出作为宾朋的诗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复杂心曲。

【注释】(1)厌:嫌弃,厌恶。有时也做满足解。(2)就:就近,靠近。(3)秦风:本指《诗经》中十五国风中的内容。“秦风”就是秦人曾经生活区域内所产生的诗作。此处应该是指秦地风俗。(4)索綯:用草或者麻等植物纤维搓成绳索。(5)白板:木板,秦人曾有用作建造房屋的材料的历史。(6)解种:精于种植。(7)廛市:商肆集中之处。《旧唐书•隐逸传•史德义》:“骑牛带瓢,出入郊郭廛市,号为逸人。”(8)新历:本指新的历法,此处盖指天气日月。(9)赛:旧时祭祀时酬报神恩的迷信活动。(10)先农: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神农,或谓后稷。(11)豚肩:《礼记•礼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陋矣。”(12)浊醪:三阳川地区农家自制的甜酒,属于甜醅、醪糟之类的食品,其汁液可作甜酒饮用。(13)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先生。(14)斛:计量工具,这里指酒杯。(15)麋鹿:哺乳动物。过去民间认为它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但又不全像以上四种动物中的一种,故俗称四不像。毛淡褐色,性温驯,食植物,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由于历代无节制地猎捕,现已无野生麋鹿。(16)公府:政府部门,诗人所供职的单位。(17)尺牍:书信。(18)簪缨:本为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20220212于柏庐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