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糖降不下(血糖为何居高不下)

(1)饮食控制不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量以及控制体重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病人,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但饮食控制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这样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者饥饿性酮症饮食治疗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及体重的控制,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血糖降不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血糖降不下(血糖为何居高不下)

为什么血糖降不下

(1)饮食控制不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量以及控制体重。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病人,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但饮食控制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这样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者饥饿性酮症。饮食治疗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及体重的控制。

(2)运动量不足: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

(3)不良情绪: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会引起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下降,致使血糖升高,因此,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4)应激状态:感冒发热、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皆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5)选药不合理:糖尿病病人用药应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糖尿病分型、胰岛功能状况,结合病人的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时下由于监管力度不严,媒体上涉及糖尿病的医疗广告谎话连篇,实不足信,诸如“几个疗程即可根治”的广告宣传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哪种对所有糖尿病病人都堪称最好的特效药,用药应当个体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切忌盲目听信广告或偏方、秘方。

(6)用药不足或过量: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不再赘述,需要警惕的是后一种情况。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太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7)药物用法不正确: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再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每日一次即可。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8)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减退,临床谓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这是由于病人的胰岛功能随着病程延长逐渐衰竭所致。当病人胰岛分泌功能受损严重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如优降糖、消渴丸、达美康等)的作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因为此类药物发挥作用有赖于胰岛功能的存在。临床遇到药物继发性失效,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物或换用胰岛素。

(9)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对于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其血糖升高多是由于病人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对这类病人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者补充胰岛素,而是应当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效果的药物,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10)其他药物的干扰:有些糖尿病人身患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其中有些药物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因此,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病人在选用药物时,要全面考虑,尽量不用或少用对降血糖有影响的药物。

(11)气候因素的影响:临床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糖受季节影响而变化,寒冷刺激可促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糖的摄取下降,从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热多汗,应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也会使血糖升高。

(12)未被识别的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阶段发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并非少见,由于其某些症状与2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如发病迟、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再加上目前对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由于这种病人的胰岛功能衰竭很快,因此,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不会维持太久,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角度考虑,应尽早给予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只有医患合作,共同分析,找准原因,因人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血糖达到满意控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