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每个教派都有好的一面,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阿克巴大帝

阿克巴大帝的声名可能不被很多人所知,但提起莫卧儿王朝,这一帖木儿后裔在印度建立的强大帝国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阿克巴作为莫卧儿王朝最伟大的君主,以他的宗教宽容和仁德建立了莫卧儿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1)

莫卧儿王朝的宗教政策

在莫卧儿王朝建立之前,信仰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已经在北印度统治了300多年。然而,在德里苏丹统治时期,统治者的伊斯兰教和被统治者的印度教信仰充满了血腥的冲突。残酷的宗教压迫不但使得上层与下层割裂,也阻碍了印度经济文化的发展。阿克巴之前,莫卧儿王朝对印度教徒的政策与德里苏丹国的穆斯林统治者无异,他的祖父巴布尔、父亲胡马雍和老师拜拉姆汗都倾向于用武力推广伊斯兰教。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2)

阿克巴从小就对伊斯兰教保守的一面保有质疑的态度,他幼年在喀布尔生活,接触到了许多因萨法维波斯宗教迫害而流亡到喀布尔的苏菲派圣徒,这些过往令阿克巴对宗教迫害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深深的疑问。

而他的挚友,《阿克巴政典》的作者谢赫·阿布法兹勒让他确定了自己的决心。阿克巴意识到,要建立一个能够持久统治的制度,必须建立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传统的人们相互尊重、相互容忍的基础上,在人们中间建立利益共同体。阿克巴与他开明的臣子们,希望带给被征服民族以信心和希望。

阿克巴的宗教思想

“我明明还没有领悟,为何还要去引导别人?”在这样的想法指导下,阿克巴不愿意强迫他人接受伊斯兰教,而他对于宗教的理解也与传统的伊斯兰教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偏移。

阿克巴曾经在阿格拉举办了一次著名的宗教讨论会,博学的伊斯兰教学者、婆罗门教徒、印度教唯物主义者、基督教徒、耆那教徒、佛教徒、犹太教徒和拜火教徒,在这次盛会中轮流发言。阿克巴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广泛地听取意见,他最后认为,各个宗教实际上拥有一个共同的永恒造物主。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3)

历史学家巴达乌尼是一个固执己见,偏见极深的穆斯林,此人认为阿克巴偏袒印度教徒,从而损害了伊斯兰教徒的利益。的确,阿克巴通过宗教宽容和平等削弱了德里苏丹国留下的王公贵族残党,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并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土地。然而阿克巴并没有亏待莫卧儿王朝的贵族,他希望建立起一个和睦的利益共同体。

阿克巴对伊斯兰教的改革

阿克巴在自己统治的第七年,也就是他21岁时,废除了一条历来被阿富汗的征服者无条件执行的惨无人道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是:征服者可以强行卖掉或奴役被征服者的妻子、孩子和仆从。这一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莫卧儿贵族的扩张红利,但阿克巴追求更平和稳固的扩张,他希望获得印度各地的人心。

对异教徒的朝圣税和人头税都被废除,这本是帝国曾经非常重要的财政收入。人头税即著名的吉兹亚税,税额按照被征税者的财产多寡而定,公务员、失明者、瘫痪者及贫民获豁免。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征收此税是为了迫使印度教徒改信伊斯兰教。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4)

此外,阿克巴通过强力的行政手腕建立了更加优越的税收体系,他认为原本的税收体系对非伊斯兰教徒很不公平。

他还重手打击了伊斯兰乌里玛阶层,这样做是为了遏制土地兼并,扩大国家的税收来源。在莫卧儿王朝前期,乌里玛阶层肆意霸占土地,欺凌弱小。阿克巴进行了非常严厉的调查,如果发现他们获得土地的手段不合法,就会没收他们的土地,并将这些人流放到遥远而气候恶劣的地区。另外,阿克巴还压缩了主管宗教、司法的大臣“萨德尔-乌斯-苏杜尔”的权力,以强化自己的君权,伊斯兰教法的权威也在阿克巴的改革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获得印度教徒的人心,阿克巴尊重印度教徒对牛的崇拜。他不但自己停食牛肉,还在阿格拉以西建立印度教式的陪都法特普尔·西克里,采纳印度教帝王的惯例,实行“贾罗卡”(阳台谒见习俗),每天清晨在宫廷阳台露面,接受臣民伸冤的申请书。因此,他被印度教徒欢呼为“世界的领导者”。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5)

相反,对于伊斯兰教,阿克巴则尽力进行改革,他意欲使伊斯兰教摆脱阿拉伯人或阿富汗人随身携带的那种无可救药的沙漠部落秉性,以适应他对统治印度的需要。阿克巴宣布,杀猪和食用猪肉是合法的,被穆斯林视作不洁的狗在阿克巴眼中也是干净的。穆斯林禁止喝酒,但阿克巴却鼓励适度饮酒。另外,阿克巴还刮掉自己的长须,他说,在印度这样一个炎热的国家,剃掉胡子对人的健康更有益。

这是否意味着阿克巴对占帝国臣民大多数的印度教完全纵容?绝非如此。对于印度教的陋习,阿克巴全力打击,以保护人民的利益。他的宗教改革,总是站在提升人民幸福的角度出发。

阿克巴对印度教习俗的改革

当时印度教的落后习俗,主要有童婚制、嫁妆制、寡妇自焚制(萨蒂)、神灵裁判等等,这些陋习有一些至今仍然根深蒂固。但阿克巴的时代,他尽全力试图消除它们。

印度教中的女性地位低下,年轻男子一般都会追求年纪很小,还没有被玷污过的处女,此外,印度人一般以嫁妆的价值和数量决定新娘在家中的地位。有的新娘因为陪嫁少,过门后甚至被丈夫和公婆活活烧死;有些已经成为许多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娘家迟迟不能补偿嫁妆,仍然被折磨致死。印度女性中寡妇的地位又尤其低下。印度教禁止寡妇再嫁,她们在社会上受到排斥,被视作不祥之物,不能享受一般已婚妇女的权利待遇,比如穿戴花衣首饰等,还要遭受种种虐待。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6)

寡妇自焚制度(萨蒂制度)则是印度教中最为残忍野蛮的风俗。关于萨蒂制度的起源,古代印度神话书籍中这样记载:

萨蒂是吠陀之前湿婆神的妻子,是国王达克夏普拉贾帕提的女儿。由于国王藐视女婿湿婆神,在邀请众神参加盛大的篝火大会时不向女婿发起邀请,萨蒂便回到父亲的王国,为维护丈夫的尊严和报复父亲,毅然投身火堆自焚。

这个故事和萨蒂习俗显示出印度教极为强大的夫权观念,极不人道甚至可以说惨绝人寰。

阿克巴的重臣,拉杰普特人贵族贾伊·马尔去世之后,其子乌代·辛格试图逼迫母亲殉夫。贾伊·马尔的妻子是焦特布尔王侯的女儿,一位尊贵的公主,她断然拒绝,但被儿子在内的一群人押上了柴堆,准备活活烧死。阿克巴闻讯后,立即派出包括贾伊·马尔的叔父在内的多名部下前去搭救,救下了贾伊·马尔的妻子。这一行为显示出阿克巴大帝对于寡妇殉葬的抵制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从心底非常厌恶,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7)

为了保护印度女性,阿克巴又规定,婚姻只有在新郎新娘、新郎新娘的父母、以及其他相关各方同意后,才能缔结,他严厉禁止任何一方在青春期之前结婚,禁止接受高价嫁妆,他甚至准许寡妇再婚。此外,尽管阿克巴自己出于政治原因娶了多个妻子,包括一位表妹和一位堂妹,但他并不鼓励一夫多妻和近亲结婚。

无论这些规定的成效如何,毫无疑问,阿克巴的各项改革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对女性的残酷压迫,为当地的女性带来了一丝阳光。

小结

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阿克巴对祆教也颇有研究,他相信太阳体现了全能的造物主的存在。不过,他并没有全盘接受祆教的教导,他很理智的反对祆教中古人从天上取下火的说法。

总结各宗教的共同法则之后,阿克巴创立了圣教“丁丁拉希”,这圣教糅合各派的教义,却没有明确的神灵和教条。阿克巴将圣教定为国教,自任教主,自称人民的精神导师。阿克巴想熔所有信仰于一炉,提倡和平、宽容与平等,宗教仪式上崇拜日、月和光,离开伊斯兰教的真正教义,已经非常遥远了。

印度历史有几位皇帝(印度史上最伟大的皇帝)(8)

宗教改革当然不是阿克巴改革的全部。阿克巴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脚踏实地的各项政治经济改革是缔造盛世的关键。然而,从阿克巴的宗教改革上,我们能看到他拥有一颗超越时代的头脑和热爱万民的悲悯心灵,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头脑和这样的心灵,才能缔造印度历史上空前的盛世。

阿克巴的宽容是他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够长期被遵守,也许莫卧儿王朝也就不会衰落。而直到当代,印度人仍然有必要学习阿克巴留下的宽容、理解和仁慈的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