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瞿秋白的散文(黑暗里跳动的火光)

怀念瞿秋白的散文(黑暗里跳动的火光)(1)

黑暗里跳动的火光——读董利荣《知己——瞿秋白与鲁迅》有感

文/周保尔

《知己》出版了,我是最先得到书的读者之一。之前多次听董利荣提起过他对瞿秋白与鲁迅的研究。《知己》的出版,竟然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是一部真正厚积而薄发的精品力作。

瞿秋白与鲁迅在短短几年的亲密接触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谱写了一曲文人相亲的千古绝唱。在黑夜一样的岁月里,瞿秋白曾三次避难鲁迅家中。他们在一起谈论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信、达、雅";谈论关于中国的革命文艺,都当面直抒观点,碰撞,交流,难能可贵。瞿秋白亲自编辑《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了著名序言。鲁迅则录清朝何瓦琴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书赠瞿秋白。书名“知己"亦出自于此,并采用了鲁迅的书法,封面散发出文雅高洁的气韵。瞿秋白牺牲后,鲁迅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完成编辑出版瞿秋白译文集《海上译林》,并亲自撰写推介广告。

《知己》作者以海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高位布局,精心落笔,以小说的手法架构起故事情节,读来身临其境,现场感扑面而来。下面这段对话印象尤为深刻:

“海婴一边吃着,一边好奇地望着鲁迅,又望望周建人,天真地说:‘阿爹和三爹长得真像。可有一点不同。’

“鲁迅侧着头,微笑着问道:‘什么不同呢?’一边咀嚼着食物,浓厚的胡子随着一动一动。

“海婴很认真地说:‘三爹的鼻子高高的,你的鼻子扁扁的。

"大家都笑了。

"鲁迅笑得更欢。他摸着自己的鼻子对海婴说:‘你不知道,在小的时候,我的鼻子也和你三爹的鼻子一般无二的。

“后来呢?"海婴认真地问道。

鲁迅也认真地答道:‘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海婴又认真地问:‘碰壁?怎么会碰在墙壁上的呢?是不是走路不当心?

“鲁迅又认真地答道:‘你想,四周都是黑洞洞的,因为太黑暗了,所以不就容易碰壁。

“海婴似懂非懂地望着鲁迅,又望着大家。

“瞿秋白接着他们的话说:‘是啊,只有等天亮了,人才不会碰壁。”

引用这么长一段,是想以原文来说明《知己》中人物的栩栩如生,读来是如此的富有生活情趣和意味深长。这部近十万字的小说,体量虽小,但信息量巨大。书中出场的中国革命早期人物就有十几人,笔墨不多,却个个鲜活可敬。可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足见《知己》作者在信息提取、整合、提升上所下的工夫,亦充分展示出该书作者的文字功力和小说故事情节的架构能力。《知己》堪称董利荣文学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作品,也是桐庐文学界同类体裁创作的新起点。众所周知,所谓文学作品,它本身绝不能太求实写实。比如报告文学,基本上成不了文学的高端。真正的文学一定是虚构的,而它的虚构既要落实于现实,又要高拔于现实。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具有空灵意境的。没有这种空灵意境,文学作品不可能走到高瑞。《知己》做到了。

瞿秋白,鲁迅,两个伟大的名字。董利荣笔下的瞿秋白与鲁迅,他们在黑暗岁月中结为知己的故事,读来感人至深,犹如黑暗中跳动的火光,照亮前程。

“是啊,只有等天亮了,人才不会碰壁。”

终于,天亮了。人们可以昂首高挺着鼻子,做真正的自己。

2020.06.28

供稿:时代中国杂志、百年印社·乐石社

发布:何媒矩阵(何金德导演工作室、何媒通讯社)

怀念瞿秋白的散文(黑暗里跳动的火光)(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