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文章有什么缺点(学习韩愈的文章师说)

这篇文章写于802年,当时韩愈是四门博士,算是个小官,不是太大的官员。

写给他的学生李潘的,李潘后来很厉害,803年进士第一名,也就是写《师说》第二年,看来韩愈的教育功底还是很厉害的!

学习这篇文章。

韩愈的文章有什么缺点(学习韩愈的文章师说)(1)

古之学者必有师。

看来作为一个人,必须学习,只要学习就应该有老师,这里的学者可以说是求学的人,也可说成是学习技术的人,当然,韩愈当时说的意思应该学习古文的人,为考取功名的学习,现在应该更广泛的学习。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老师的作用全部说出来了,三个重点工作,一是传道,二是授业,三是解惑。

这里的道应该是儒家之道,要是现在来说,应该是多种道,不仅是儒家,道家,佛家都算;

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是不是可以说各种业,也就是技术方面也算是业,比如说技术工人师傅教授技艺也算是业,当然现在可以这么说了;

惑,疑难问题,解惑就是解决心理问题,知识问题,心中的疑惑,应该说韩愈把老师的作用点全了,不仅是学业的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重点解读解惑的问题,说明韩愈希望我们要像别人学习,这样就不会有疑惑。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找人当老师,不要问年龄,要问会不会,知道不知道,懂不懂 ,我们能从他那里学到什么东西,年龄不是问题。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不仅年龄不是问题,贵贱也不是问题,重点是解决问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这些道理很简单,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不是这么好传道的,这是人开始走下坡路,心中有疑惑不去解决。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韩愈的文章有什么缺点(学习韩愈的文章师说)(2)

古代的圣人尚且学习,今天的一般人,反而不学,真是社会现实没有学习的好环境。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结果是圣人越来越厉害,一般人越来越一般,原因是不学习,不认好老师。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对待孩子,还行,找老师,对于自己,反而不学,不找老师,真奇怪。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我说的师道不是简单的学习书上的东西,也就是学习一些古文句子,是传其道解其惑者。学习那些只是小事,重点是学习很多知识,要学习社会知识,还有就是不好的风气,认为向别人学习是好笑的事情,年龄,地位都影响学习,这都是错误的认识,韩愈真对当时的环境发出感慨。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韩愈又用老师中的老师孔子作为例子,孔子这么有水平的老师,还向很多人学习,不论是不如他的,还是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孔子只要不懂,认为自己不专业,就去学习,所以孔子最后很厉害,而去说出了经典一句,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这是真是的事情,对任何时候的人,都有指点意义。

韩愈的文章有什么缺点(学习韩愈的文章师说)(3)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这是韩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后来这个学生很厉害,考上进士第一名,看来韩愈看人还是很准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