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

  • 文|心语爱

《窗边的小豆豆》自1981年出版以来,一年内热销了450万册,目前已再版过很多次,在豆瓣评分高达9.1。令人感叹的是,这本书出版了近40年,为什么它依然热度不减?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1)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本书作者黑彻柳子以“小豆豆”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文字犹如一股暖流,一点点深入人心。同时,因为小豆豆的故事,作者黑彻柳子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了“亲善大使”的称号。

这本书也是我和6岁女儿一起共读的亲子书,每一次拜读,都获益颇深。有感动也有反思,作为家长或教育者,这本书有3点启示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现在分享出来,希望对你一点启发和帮助。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2)

01 善于倾听,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ta会更愿意“听话”

《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旦孩子觉得被理解,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豆豆因为上课调皮,还经常影响同学屡教不改被退学了妈妈没有告诉她被退学的事情,因为即便和她说了,她恐怕也不会理解自己错在哪里。而且如果小豆豆因为退学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那就不好了。所以妈妈为了保护小豆豆的自尊心,只是对她说:“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呢。”小豆豆欣然接受。

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见校长先生时,校长先生就听她说了4个小时候的话,并且过程中先生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他用温暖的大手摸着小豆豆的头说:“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小豆豆感觉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听她说话。

在巴学园,小豆豆再也没有出现过上课调皮,影响同学的情况。因为在这里她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3)

还有一次小豆豆穿了一件很旧的连衣裙,但钻铁丝网的时候裙子被撕破了,小豆豆知道这件裙子虽然旧了,但是妈妈喜欢的。她想出一个好办法对妈妈说:“刚才我在路上走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往我背上扔刀子,才成了这样。”妈妈听后没有仔细盘问怎么回事儿只是说了一句:“啊,是吗?这可太吓人了。”

其实,妈妈不相信衣服被刀子划破之类的话,之所以不戳破这个谎言,是因为她理解小豆豆也不想弄破这件衣服,所以才找理由。

当我们学会倾听,能与孩子感同身受,就会更加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便会更愿意接纳孩子的一些行为和天性。相对地,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和被接纳,他也会更愿意去理解我们的想法和不易。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4)

02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来自父母或老师的肯定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被认同、被肯定,尤其是小孩,他们缺乏自我认知,因而也缺乏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时,父母或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就至关重要。

小豆豆每次被校长先生表扬:“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豆豆就会蹦蹦跳跳的说:“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小豆豆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

积极心理学家久世浩司曾指出:表扬是培养孩子自尊心,也就是“自我肯定感”最重要的渠道。他强调表扬孩子,不仅要注意表扬的词汇,也要持续的表扬。不仅要表扬结果,也要注重对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行为的表扬。

校长先生经常对小豆豆进行正面肯定,对她幼小的心灵就形成了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并且这种肯定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孕育出强大的精神支撑。

作者回忆起校长先生不停地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直到现在,这句话都激励和支持着她。她说:“校长先生对我的鼓舞无法估量,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先生,恐怕我无论怎么做,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5)

作家三毛从小不被父亲欣赏,她曾经在《一生的战役》中写到:“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这个你就是指她父亲,当她父亲看到这篇文章,评论说:“深受感动,身边因为有这样的小草而骄傲。”

三毛看到后泪流满面,她说:“等这句话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你今天亲口说出来,才抹杀了我在这个家庭永远抹不掉的自卑和唏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认为肯定或否定孩子就像在孩子心间播种,你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看到他的努力,他便会越来越往你期望的好方向发展。但如果你经常否定和批评他,看不到他的付出,结局只会更糟糕。

因此,父母的肯定不仅是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更是建立健全的人格。一个自信而内心始终有力量支撑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或不顺意,他们会乐观应对,永远有一种不怕困难和不被打倒的精神。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改变方式,用肯定鼓励代替批评指责,用一颗宽厚的心去对待孩子。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6)

03 放下命令,让孩子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

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不知道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 你越不让孩子做某件事,ta偏要去做。
  • 你要求孩子做某件事,ta却不做或者不情愿做。

当我们把请求当作命令去要求孩子,“必须、如果不…就、不准、不许”等命令,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尊重。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感觉不被对方尊重,还会答应对方的要求吗?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7)

小豆豆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完厕所总想往下看一看,因为这个毛病小豆豆上小学之前已经把好几顶帽子掉进厕所。妈妈也总是提醒她上完厕所以后,不要往下看,但她不听。

有一次小豆豆去上厕所,又忍不住往下看了看,这时宝贝钱包掉进了厕所里。她没有哭,也没有放弃,立刻跑到校工叔叔放工具的库房里,扛了一把长把勺子出来。找到厕所的掏口开始挖起来,她从下课到上课,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这时校长先生路过,问她:“你在干什么呢?”小豆豆一边舀一边回答,“我的钱包掉进了池子里面”。“找到了吗?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都放回去啊”。说完校长先生便走开了。

作者回忆说:“校长先生对我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我,把我当做一个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经过这件事以后小豆豆上厕所的时候再也不往下看了。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8)

当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在不威胁到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尝试。用尊重代替指令,让他们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当他们自己亲自体验了某件事或某个事物,他才会懂得原来这件事不能这么做,原来这个东西很美味,原来我这样做的话会更好。

因为你告诉他的只是经验,他自己的感受才是经历。

关于育儿情商小故事(一段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9)

写在最后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而无痕。”

这与本书“理解、尊重和引导”的理念不谋而合。《窗边的小豆豆》没有枯燥的方法论,也没有直白的指导建议,却有沁人心脾的温暖故事。它的读者有5岁的小孩,也有103岁的老人,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有的从中看到童年,有的从中找到人生的力量,还有的从中领悟教育的意义。

如果你还没读过这本书,不妨一试。

我是@心语爱,你喜欢小豆豆吗,喜欢这本书吗?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留言和点赞,感谢支持!

#品书团# #情感# #育儿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