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南北朝时期,自北魏皇帝孝文帝登基以来,朝堂上下推行汉化改革的同时,摒弃鲜卑旧制,影响最大的就是曾经被称为“国之肺腑”的北方六镇军人,如今反而遭到朝堂的唾弃与排挤。中央统治阶层与地方军工阶层关系的矛盾日益恶化,直接导致了朝堂的不稳定以及其后的内乱。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1)

公元534年,自北魏孝武帝逃出汉中,投奔位于长安的宇文泰后,北魏当时的掌权者丞相高欢便趁机推孝景帝元善见上位,同时,迁都邺城,另立国号为东魏。而孝武帝也在投奔宇文泰后,不到半年被毒死,宇文泰又立元宝炬为帝,西魏始建。

就此,北魏帝国最终被分裂成以高欢、宇文泰为首的东魏、西魏两个割据政权。在之后,双方势力为了兼并对方,多次打着统一魏国的旗号发起战争。公元536年,东魏高欢率军攻打宇文泰,双方在在潼关交战,最终东魏大败,同时,东魏右翼大将窦泰被杀。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2)

在其一年后,双方再次在沙苑地区开战,也就是著名的沙苑之战。

公元537年九月,高欢趁宇文泰攻打恒农的时机,打着给窦泰报仇的旗号,率领二十万大军准备一雪前耻。大军过黄河、渡洛水,一路势如破竹,直指长安。而率军攻占恒农的宇文泰在此时,不得不带领不足万人的大军回师渭水南,征兵迎战。

但是,此时已是兵临城下,情况紧急,不等州兵集齐,宇文泰便下令让部下在渭水架设浮桥,军中上下携带三日的粮食,轻骑渡渭。待到十月初一,宇文泰率军渡渭水进入沙苑地区,与西边的的东魏大军仅距六十公里。

这时,宇文泰与高欢双方兵力悬殊,硬斗是不可能的,只能智取。沙苑以东十里苇深土泞,正适合埋伏,宇文泰在与诸将领商议之后,决定在此设伏,部下将领赵贵、李弼率领精锐士兵分置左右两方,全军严阵以待。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3)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所以,在当时东魏战前商讨中,高欢的的谋臣薛琡就曾提出:“此时关中大饥荒,人们冒死攻抢弘农粮仓,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需包围弘农,将西魏人逼入城内,彼时关中无粮,我们便可以逸待劳、兵不血刃拿下长安。”可惜,高欢并未听取这个建议。

而后,部下侯景又提出建议:“将大部队分为前后两军,分兵而行,互为正奇,以便能够相互照应,避免大军陷入无法挽回的局势之中。”对于这一谋划原本也是可行的,可是,问题就在于,上一次潼关大战之中,正是因为采取分兵而行,才导致窦泰率领的军队成为孤军,单独面对西魏的全部精锐,最终,惨遭败北。

而高欢似乎也陷在那次失败之中,非常反对分兵而行,因此,这一计划也被搁浅。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4)

一直到临战之前,东魏的都督斛律羌举都提出:“留下一部分兵力在此牵制住宇文泰,长安无宇文泰坐镇,必定空虚,分部分精锐将士直接攻打长安,占据长安城,宇文泰自是束手就擒。”这一计划面对当时两军所处地理位置与局势也是十分适宜,如果,真按斛律羌举所言,宇文泰也无法重新调军保卫长安。

可惜,高欢仍然反对分兵而行,在后人看来实属将胜利拒之门外了。高欢不愿分兵可能是潼关之败这个教训过于深刻,加之,他的性格比较稳重,以至于在这一点上显得过于僵化,但其本人临阵常有奇计。

在迎战中,他看到芦苇茂盛,就曾想若是用火攻,岂不善哉?当时,东魏位于西方,西魏在东方,根据风势,用火倒也不错。但是,此计却受到部下的反对,刚愎自用的彭乐认为敌寡我众,胜利唾手可得,应该直接发兵,活捉宇文泰。在将士的反对下,此计也未派上用场。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5)

而这其间的种种,似乎也预示了这次对战的结局。待到两军正式开战,高欢率军一路向东。进入芦苇地后,队列瞬间就被打乱,左右之间不能相望,就这样踏入到宇文泰早已设计好的埋伏之中,此时,西魏伏兵四起,李弼率兵拦截东魏主力,将东魏大军划分为二。

之后,不知敌方数目的东魏士兵军心大乱,在沙苑被一举击破,被俘七万人,缴获铠甲、武器十八万件。此时的高欢仓皇而逃,连夜赶往黄河西岸,而剩余大军被李弼与镖旗大将军于谨联合击败,歼敌八万人。

至此,沙苑大战,东魏大败!可以说,沙苑之战的失败,是由一错再错而铸成的。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6)

在这一次战争之中,高欢最初无论在人数还是地理位置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足足二十万大军,往西可直接兵临长安城下。南有渭河隔断,西魏大军不能轻易调动。宇文泰此时刚刚攻陷恒农,士兵还未来得及调整,在未征够州兵的情况下就迎战,兵力完全不足以与东魏对抗。

但最,终东魏还是败了,这不仅仅是宇文泰临阵不乱,善于谋划,究其根本,还是高欢用兵不善。最终凭借这场以弱胜强的伏击战,宇文泰既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权,确立了东西魏割据的局面,同时也巩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为之后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兵伐谋智者攻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7)

沙苑之战后东魏不再能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转为河东(山西)和河南。

参考资料:

【《沙苑之战简要评析》、《独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