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1)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历经183天,太空“出差”三人组今日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现场情况如何?神舟十三号是如何返回的?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2)

2022年4月16日上午,一朵“红白伞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安全回家。医监医保人员对航天员进行状态检查后,3名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

从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穿越大气安全着陆,这也是神舟系列飞船顺利执行的第八次载人飞行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三号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个“首次”。

在返回过程中,同步点火、惯性导航、3个篮球场大小的降落伞等“黑科技”设备也顺利完成任务,护航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平安“回家”。阅读全文>>>

去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至此,返回地球后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

在轨期间,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三人顺利回家,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空间站工程的建造阶段。阅读全文>>>

月下棹神舟,星夜赴天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的“太空出差”结束了,这里记录了他们六个月的精彩瞬间。一图速览>>>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3)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4)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5)

继续关注航天领域,今天早些时候,我国成功发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创造三个世界第一。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6)

2022年4月16日2时16分,长征四号丙遥二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该卫星将有力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的遥感技术应用,对提高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介绍,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二氧化碳探测手段和精度上,在细颗粒物主被动探测和偏振交火探测体制上,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设计运行于70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整星发射重量约2.6吨,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五台遥感仪器,是一颗集二氧化碳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的多要素综合监测卫星。

科研人员还自主开展了高温加速寿命试验等工作,在 55℃高温条件下累计加电时间超过4000小时,其等效在轨寿命可以长达10年以上。阅读全文>>>

在北京注册志愿者中,有一群来自宝岛台湾的同胞,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已超过500个。来自台湾彰化的陈文成就是其中之一,来看他的故事。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即将巡天(新闻8点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7)

在北京近450万名注册志愿者中,有200多名来自台湾地区,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超过500个。

4月13日,由台盟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云分享活动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来自台湾彰化的陈文成分享了参加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和体验。

生于1989年的陈文成,现为北京大学体育教师。2011年,从台湾彰化师大体育系毕业后,陈文成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先后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求学期间,他认识了如今的妻子,继而留在北京工作、生活,组建起了“两岸家庭”。

2019年大陆推出“台湾居民居住证”,陈文成第一时间申领;大陆开放台湾同胞考取职业资格证后,陈文成考下了体育经纪人三级职业资格证、户外山地指导员初级证。

如今,在北大体育教研部任职的他,还担任北京“海淀台湾青年驿站”负责人。他给这个团队起名为“湾湾family”,也就是“湾湾一家人”。

冬奥会之前,陈文成担任台湾青年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克服种种困难,组织了10名队员,一起在今年1月25日至3月13日期间参与了冬奥两岸创意主题活动、“鱼龙舞元宵 灯下贺冬奥”、“学雷锋 志愿服务助力冬残奥”等志愿活动,总上岗服务时数达723小时,总服务人次超过38万人次。

陈文成告诉记者:“志愿精神是小火花、是种子,我愿在两岸交往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增进两岸的相互交流和理解。”阅读全文>>>

编辑 贾聪聪 校对 吴兴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