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特战(特战尖刀是这样铸就的)

6月18日至22日,来自31个国家的240多名反恐特战精英齐聚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警学院,参加武警部队“长城-2019”反恐国际论坛。

论坛期间,一场高水平的反恐作战演示引人注目——特种狙击课目演示中,狙击手不仅“百发百中”,还可以在瞄准镜损坏的情况下精准命中目标;快反射击课目里,特战队员在布满地雷绊线的10米距离内,先后采用4种不同的射击姿势,完成了对9个目标的快速打击,每个目标仅显示1至2秒;距离10米,只给5秒的观察时间,然后蒙上双眼仅凭记忆射击,同样准确命中……

特战队员精彩的课目演示,赢得了各国特战精英热烈的掌声和喝彩。众多长期从事特种作战训练、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外国同行,纷纷对武警部队反恐特战部队的技战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些课目演示,其实只是武警特战力量能力建设成果的一个部分。”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有关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武警部队特战力量能力建设在改革强军的大背景下,正在围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反恐特战劲旅”的目标,向战场聚焦,向实战看齐,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转型与重塑。

新式特战(特战尖刀是这样铸就的)(1)

6月18日,“长城-2019”反恐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王涛 摄)

“魔高一尺,我们必须道高一丈”

“面对恐怖主义日益严峻的挑战,魔高一尺,我们必须道高一丈。”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有关领导告诉记者,新时代,武警特战力量的任务范围,逐步实现从陆上到海上、从境内到境外、从维稳向维权延伸拓展,任务需求的多元与增加,对特战力量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疆总队的马钊上校认为,特战力量能力建设这几年最大的亮点,就是紧紧盯住了实战和遂行反恐任务的需要,“什么管用就练什么,怎么有效就怎么来”。马钊告诉记者,正是任务的牵引,使特战力量能力建设必须贴近实战,而贴近实战所带来的,就是理念和思维的变革。

记者不久前到某支队采访,听特战队员们讲述了他们的经历:一次对抗演习中,凌晨时分,蓝军分队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了他们的营地,把被俘的特战队员五花大绑带至野外“审讯”了10多个小时。“那种逼真的心理折磨,真的让我懂得了反恐战斗的残酷。”亲历者说。

作为本次快反射击演示的负责人,吉林总队的时学明上校对此有着深刻体会。他说,以前我们的射击训练理念,重点只落在了精度上,快反射击的核心是“绝对快、相对准”,强调“先敌开火,以快制胜”。因为在反恐作战中决定生死、胜负的,往往就是那几秒钟。

“事实上,全部队大部分特战队员基本都实现了从出枪、子弹上膛到开枪射击,在一秒钟以内完成。”武警部队快反射击另一试点单位的负责人、海南总队的吴志祥上校告诉记者,如今开展的新课目训练,已经是快速射击的“升级版”,进展到了更高“境界”——本能射击。

所谓本能射击,就是在快速射击的基础上,依靠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训练,不经思考,依靠长期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可以完成从出枪到子弹上膛、射击的一连串动作。“人枪合一,才是特战队员追求的最高境界。”吴志祥说。

在位于京郊的某训练基地,一支蓝军分队也在悄然变革,这支力量如今正在成为检验特战力量能力建设的重要试金石。理念的变革,使蓝军分队不再仅仅扮演对手,还担负了研究敌方思维理念,用敌方行为方式“入戏”、发挥出最大效用的任务。

新式特战(特战尖刀是这样铸就的)(2)

6月18日,参加“长城-2019”反恐国际论坛的代表观摩特战队员的快反射击技能演示。(王涛 摄)

30余项测试才是“入门门槛”

“一名优秀特战队员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特警学院院长张力大校告诉记者。事实上,如何创新组训模式,提升特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这些年来武警部队特战力量能力建设抓住不放的关键点。

在张力看来,如今特战队员的培养,已经越来越规范化和体系化。生理、智力、体能、射击、心理五个方面体系,30余项的测试,是成为一名特战狙击队员的入门考核门槛。

以体能为例,参考特战队员要负重25公斤3公里跑在16分50秒内,战斗着装18米攀绳上,不得超过42秒。此外,在考核中还将智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以满足狙击能力需求为前提,要求数学计算正确快捷、物理分析精准灵活、逻辑推理思维缜密。

通过入门考核门槛后,特战狙击队员还要面对一系列训练。除了常规的体能和狙击技能训练,还针对狙击手专门开展“钻米粒”“叠弹壳”“分彩豆”“写数字”等心理行为训练,突出抗疲劳、抗饥渴、抗寂寞等忍耐力训练,通过设置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提高特战狙击手的抗压能力。

事实上,创新组训模式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也需要攻克一个个难点难关。

雪豹突击队的曲良锋大校告诉记者,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部队增设了水上狙击等不少新的训练课目。对于这支之前甚至从未接触过海训的部队来说,创新组训模式,充分发挥训练效能,显得格外重要。

水上狙击,由于狙击队员所处位置位于海上,枪口、准星和狙击目标都会随着浪潮而上下移动,需要队员能够在射击中快速适应浪潮的摆动频率。一开始,狙击手们普遍脱靶,不少人还因为无法适应海训,吐得一塌糊涂,官兵里一度出现了畏难情绪。为了克服困难,部队邀请了相关方面专家组成专家组,分阶段、分类别、分人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还增加训练的趣味性,让大家从畏难情绪中解放了出来。

组训模式的创新,来源于对训练规律的正确把握,这让担负快反射击训练试点的时学明和他的特战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搞好试点,他们昼夜战斗在训练场上。

经过大量的实弹训练检验,他们总结出快反射击的动作要领——“手微弯,降重心,脚拔地”。手微弯是为了缓解枪支在射击后产生的后坐力,能够在枪身回位的同时指向下一个目标,而身体呈一个马步姿势,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枪的回力。

采访中,吴志祥还对快反射击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搓枪上膛”进行了解释:在快反射击中,特战队员的射击几乎是在举枪的同时完成,枪口呈螺旋状伸出,另一只手顺势拉动枪栓,枪口到位后立即开始射击。“我的特战队员最快射击纪录是5发射击仅用时0.83秒,且全部命中目标。一般的特战队员如果不经训练,别说打中目标,就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扣下五次扳机也很难做到。”他说。

猎鹰突击队米彦广上校介绍,如今特战队员的组训模式,也正在从传统的“看、摸、推、拉、问”逐渐向大数据、定量化训练发展。“训练用摄像机拍摄,射击速度用声控计时器计时,训练中队员如果射击中有一瞬间的迟疑,都能被记录下来,帮助我们在之后找到问题的所在。”他说。

事实上,特战特训、特战特建,已经成为全部队上下的共识。特战部(分)队多维拓展反恐特战训练领域,突出加强格斗搏击、射击爆破、驾驶救护、机降索降、泅渡潜水等特殊技能训练,使特战队员具备三栖全域突击能力,同时对特种狙击予以格外重视,大力培养狙击专业人才。

当前,武警部队建立起新一代训练大纲和配套教材,创新特战专业训练等级评定机制,科学制定了8个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对特战队员进行精准化作战能力目标管理。此外,武警部队大力抓好训练保障条件和训练机构建设,形成了以总队训练基地为主体、支队教导队为配套、分队训练场相衔接的训练保障体系。

2018年以来,特战士官受培训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2018年,特战部(分)队6人被评为“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5人被评为“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56人被评为“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士官”,3人荣立一等功。

“闭门造车是搞不好建设的!”

“闭门造车是搞不好建设的!”在“长城-2019”反恐国际论坛上,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杨忠良上校忙得不可开交。他一直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与会代表们的精彩发言内容。他说:“我们马上要组织全部队的狙击专业集训班,我们就是要把外军好的经验给学过来。”

他介绍,这些年来,特战力量能力建设一直围绕着“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反恐特战劲旅”的目标前进,而“走出去、请进来”正是其应有之义。

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特战力量走上国际舞台,和其他各国的特种兵同台竞技,取长补短。这几年间,武警部队积极参加了一系列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同时定期组织赴国外参观见学活动,还积极与各军兵种的特战部队交流学习;所谓“请进来”,就是在邀请各国反恐特战专家来华授课的同时,通过“长城”反恐国际论坛、“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等主场活动,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反恐特战理念、好的训练方法等等。

米彦广上校说,在“锋刃-2018”国际狙击手大赛中,猎鹰突击队包揽了个人全能总冠军、小组团体总冠军和综合战斗狙击冠军。但其他国家参赛特战队员的种种细节,仍让他深有感触——潜伏狙击课目中,以色列队员宁可超时扣分,也要保持绝对隐蔽,并随身背负睡袋、食品、饮用水等与竞赛无关但实战需要的物品;匈牙利队员在价值目标选择狙击中违背得分常理,消耗半数弹药来击毙指挥官目标……

对于本次“长城-2019”反恐国际论坛,米彦广说自己更多的是带着思考和问题而来。他对近年来恐袭浪潮对法国国家警察黑豹突击队特种兵反恐狙击力量的改变和特战力量的战术创新深有感触,“他国一线的反恐经验,提供给我们借鉴学习的‘他山之石’”。

来自罗马尼亚的宪兵特种干预旅狙击队教官弗洛里亚有着20多年的服役经历,在应急、反恐和VIP保护以及高风险任务中都有着丰富经验。在论坛发言中,他不仅讲述了自己的经验,还对中方特战队员的狙击课目进行了点评,让同行们直呼过瘾。

“不闭门造车”同样体现在军兵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上。从去年“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开始,陆、海、空军的特战精英也加入赛事,今年“长城-2019”反恐国际论坛也见到了他们和同行们热烈交流、切磋的身影。

近年来,特战力量先后参加并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据介绍,在2020年前,武警部队特战力量建设将力求实现全时段、全天候、全地域、全样式、全要素作战的“五全目标”,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当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