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

《演员请就位2》第二阶段的竞演最近已经拉开帷幕,目前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有三场演出:

郭敬明执导,晏紫东、曹骏和彩旗表演的《无极》片段;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

尔冬升执导,黄奕、孙阳表演的《回家的诱惑》片段;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2)

还有陈凯歌执导,胡杏儿、倪虹洁、杨志刚和董思怡表演的《误杀》片段。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3)

其中,《无极》和《回家的诱惑》并没有太多让我觉得需要讨论的地方。

郭敬明在尽可能的对原版经典场景进行复制,剧情上没有太多改动的点,估计心思都用在了指导三位年轻演员应该如何表演上。

但比起谢霆锋、张柏芝和张东健,晏紫东、彩旗和曹骏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都有很明显的差距,单纯地复制很难让他们起到“青出于蓝”的效果,所以这场表演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三名演员也只有晏紫东一人因为外形比较俊朗而被郭敬明选上,其余两人都遗憾进入待定区。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4)

比起这次在剧情改编上相对保守的郭敬明,尔冬升对《回家的诱惑》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将一部雷人的过气都市剧改成了全新的黑色幽默喜剧。

虽然唐一菲的退赛以及现场表演时手链的突然断裂为这场演出制造了不少意外,但黄奕的稳定发挥和孙阳弄巧成拙的口音较好地表达出了尔冬升想要的黑色幽默,并博得全场的认可。

最终,两位演员都拿到了晋级卡,分别成为了赵薇和尔冬升剧组的一员。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5)

郭敬明的“平庸”和尔冬升的“魔改”都是楼主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在此就不再详细展开论述。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本来最期待的陈凯歌组的演出,居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差。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6)

比起《无极》和《回家的诱惑》,《误杀》不仅上映时间较新,更容易勾起观众的回忆,而且经过了陈思诚较成熟的本地化改编后,剧情上无需大幅改动也能有不错的戏剧效果。

另外,陈凯歌作为四位导演中咖位最大,作品知名度最高,逻辑思维最清晰的人,面对这么一个成熟的剧本和四位都各有代表作的演员,调动起来应该不会有丝毫的压力。

所以,当楼主看到《误杀》剧组这个豪华阵容时,我就已经对这场表演充满期待了。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7)

谁知在观看完整段表演后,我竟然产生了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全场除了胡杏儿的表现可圈可点外,其他人给我的印象都非常“拉胯”。

杨志刚那故作深沉的吐字,让我一秒钟穿越到抗战正剧的现场,如果单独提取出他的镜头,分分钟可以拼凑出一场正义之士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却心如止水的审讯戏。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8)

董思怡毫无存在感的几个镜头,配合其一直缩在角落的走位,简直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如果不是片名写着《误杀》,我还以为她去了演《隐秘的角落》。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9)

倪虹洁虽然博得了一句“不疯魔不成话”的赞许,但她把一个出身低微性格内向的小女子演成了一个情绪一直高涨、满眼杀气的女疯子真的合适吗?回忆下原版阿玉,同样为了女儿豁出一切,但谭卓却是用绝望和无助去诠释人物,使得角色的表现更接近真实。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0)

陈凯歌的这版《误杀》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楼主认为和他选错了剧情进行考核息息相关。

在他的《误杀》中,拉韫是绝对的主角,戏份比起其他人加起来都要多。虽然在原版电影里,对应的剧情也是拉韫的戏份占据主导,但如果原封不动拿来进行演员间的演技对决,那本身对其他演员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

对比起郭敬明版的《无极》和尔冬升版的《回家的诱惑》,剧情是否能做到人人都满意姑且不说,但每个演员能发挥的空间都相差不大。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1)

其实《误杀》的这段剧情,在《我就是演员2》里也曾经被用作演员考核,但那场戏里被考核的演员有且只有饰演拉韫的惠英红一人,所以并不会导致不公平。

而陈凯歌选择用《误杀》中的这段剧情去同时考核四个演员,等于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了四个不对等的位置上,无论如何帮角色加台词、加情绪甚至加戏,都很难让几个角色拥有类似的发挥空间。

更糟糕的是,如果拉韫的表现非常出色,其他角色的发挥还会被进一步被掩盖。在当晚的表演里,胡杏儿无疑是4人中发挥比较稳定的一位,所以倪虹洁、杨志刚和董思怡都成了“陪跑”。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2)

因此,《误杀》剧组最终只有胡杏儿一人拿到了陈凯歌的晋级卡。

胡杏儿能晋级确实是实至名归的,但根据这段表演就决定其余三人无法晋级,让我感到非常不公。

他们三人在该片段里的表演虽然的确不出彩,可很大程度是受制于角色,我们并不能以此为依据认为他们的演技就不行了。

然而,这么明显的不公平,台上的导演、演员和主持人都没有提出质疑和异议,反而出现了对说了句实话的李诚儒针锋相对的情况,实在让我难以理解。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3)

李诚儒在《误杀》片段结束后发表了如下评论:

先是评价杨志刚台词表达千篇一律,再而指出倪虹洁、董思怡角色发挥空间很小,最后点评胡杏儿情绪起伏变化太多,看得有点让人犯困。

他对前三人的评价非常中肯,但对胡杏儿的评价似乎有点偏僻,为何情绪起伏多反而会看得困呢?要知道情绪起伏多证明角色塑造的难度高,应该更让人看得聚精会神才对。

其实结合一下李诚儒对整个剧目的评价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在最后“批评”一下胡杏儿,其实并不是说胡杏儿不行,而是指陈凯歌选用的这段戏有问题,角色戏份顾此失彼,对演员不公平。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4)

李诚儒的点评可以算是一针见血的,但却意外遭到了尔冬升和赵薇的反驳。

尔冬升直接就来了句“好看到无语”,甚至举了刘德华的例子去为杨志刚辩护,简直睁眼说瞎话。

刘德华很有个人特色不假,但他会用刘建明的说法方式去演绎王薄吗?如果这个片段好看得不得了,那他最后为何一张晋级卡都没有给出?尔冬升这次的表现完全和他之前字字珠玑的形象相悖。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5)

赵薇相对中肯点,指出现场收录的设备有限,可能无法像拍电影那样精细化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但收录设备限制和角色的发挥空间其实没有很必然的联系,赵薇的说辞只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诡辩。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6)

相较尔冬升和赵薇,郭敬明这次的点评就中肯许多,他先是借李诚儒的点评,指出董思怡的表演不够饱满,然后顺着赵薇的话,夸赞倪虹洁和胡杏儿在最后的对手戏。

看上去似乎是在赞陈凯歌,但其实措辞上却暗藏玄机。胡杏儿和倪虹洁最后戏份相当,他用了“表演节奏变得舒服”、“互相节奏给对了”去赞扬这段对手戏,那是否从另一方面说明,之前的表演节奏不舒服、演员间的配合有问题?

郭敬明是个善用明褒暗贬的老手了,楼主认为他如此表达,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指出陈凯歌这个片段,戏份安排并不合理。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7)

可惜的是,在陈凯歌接过话语权后,全场的焦点都转移到四位演员和导演的惺惺相惜上,再也没有人提起过这段表演本身的不合理。

这真是让我不得不心疼耿直发言的李诚儒了。

李成儒评陈凯歌电影(看完陈凯歌执导的误杀)(18)

综上所述,我认为陈凯歌执导的这版本《误杀》并不成功,至少在用来衡量四个演员的演技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演员请就位》作为一档竞技类综艺,在比赛的公平性上还是应该多加考究,如此明显让他人陪跑的行为,还是别出现较好。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演员请就位2》第4期,3个表演中陈凯歌的《误杀》最让我失望”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