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开通校讯通好吗(免费软件那么多)

映象网濮阳讯(记者马鹏宇 实习生于书亭)如果你的家里有学龄儿童,你一定不会对校讯通陌生,随着9月开学季到来,一直以来被当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桥梁的校讯通也再次引起家长们的关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家长开通校讯通好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家长开通校讯通好吗(免费软件那么多)

家长开通校讯通好吗

映象网濮阳讯(记者马鹏宇 实习生于书亭)如果你的家里有学龄儿童,你一定不会对校讯通陌生,随着9月开学季到来,一直以来被当做是家长与学校沟通桥梁的校讯通也再次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连日来,也有不少濮阳的学生家长向映象网记者抱怨:告知孩子在校情况、布置作业等,本身就是学校和老师应尽的义务,是通过口头传达还是选择即时通讯工具,是校方的事,不应该向学生收费;也有家长认为收费高,校讯通只是发些不多的信息而已,实际价值不大。

【吐槽】学校强调全凭自愿,但不用真的行吗?

2003年“校讯通”正式面世,推出之初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实时联系,但近日全国多地“校讯通”被叫停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吐槽。

“我用的是移动的手机号码,我儿子初三下学期时,学校突然在一次家长会后发了一张联通卡,说校讯通改用联通了,我不得不一直多养着一个号码。”濮阳市民丁女士抱怨称,虽然学校强调了全凭自愿,但如此行为不用真的行吗?

一名濮阳网友向映象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有两个孩子,今年大儿子上初中,小儿子上小学,新学期开学后,学校都要求开通校讯通,但其大儿子学校选择的是移动校讯通,而小儿子学校用的却是联通校讯通。

因此,这位一直在用移动号码的家长不得不再去花50块钱买张联通卡,同时,又不得不掏钱为新买的联通卡配一部新手机。

该网友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学生家长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学校虽然一直声称校讯通的使用全凭自愿,但为了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有哪位家长会放弃使用呢?

而对此,濮阳市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老师则表示,校讯通简直太实用了,可以给家长发作业、发通知,是目前老师与家长最好的沟通方式。

【算账】濮阳每年“校讯通”花费竟高达2200余万元

表面看去,每月3元的业务费用并不算特别高,但濮阳市民刘女士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根据2014年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濮阳市去年共有60余万中小学在校生,按照每人每月3元钱计算,60余万学生每年的要交的校讯通业务费用便高达2200多万元。

“特别是寒暑假期间,老师和家长沟通很少,根本没必要使用校讯通,一个学生的寒暑假三个月支出9元,相当于全市共有500多万元白花了。”刘女士说。

刘女士表示,这也仅是濮阳市中小学在校生的统计数据,如今在濮阳市,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们都需开通校讯通业务,如果再加上多开一张卡每月的消费套餐,运营商每年仅从濮阳学生身上就能赚到不少钱。

“校讯通或多或少是存在猫腻的。”清丰县某小学教师透露,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将加入校讯通的学生数量做为老师考核的一个软性指标,同时,每名老师也并不会白忙活,老师每个月可以得到50元-100元的话费返还,同时,老师们“暗示”哪些地方、哪家厂商可以购买课辅教材的现象也并不是没有。

“如今网络科技这么发达,校讯通早就可以有别的免费软件可以替代了,学校一直延续使用到现在,其中的隐情不言而喻了。”刘女士说。

【热议】校讯通是否真的无可替代?

近年来,全国多地的教育部门都叫停了“校讯通”业务,有的地方甚至还出台了“学校要求家长开通校讯通,校长将被问责”的规定。如今,智能手机遍地开花,QQ、微信、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被广泛使用,不少濮阳的学生家长提出质疑,校讯通真的不可替代吗?

一位中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学校要求家长开通“校讯通”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家长和学校沟通,可以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出发点不错,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这项业务的实质就是运营商抢占学生消费群体的一种营销策略,家长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

“其实校讯通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多,除了孩子的作业和学校开展活动的通知,基本也没有别的用途了。”另一名家长告诉记者,他认为,校讯通完全可以被很多免费即时通信工作所替代。

对此,河南众浮律师事务所律师付艳国律师表示,作为一项通讯工具,校讯通与QQ 、微信、飞信、手机短号等本质相同。实际使用者是学校和老师,而且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早就取消了双向收费,接收信息是无需付费的,按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也不应由家长来付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