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伯荣第五版练习答案(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整理)

现代汉语黄伯荣第五版练习答案(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笔记整理)(1)

文字

2.1复习笔记

一、汉字概说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有声语言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来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汉字的起源

从近年考古研究的资料来看,汉字的历史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前。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的成批的汉字资料,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的文字,数目达到三千五百个左右。从文字结构来考察,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都已经应用,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了。

(三)汉字的特点

1.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尤其是古代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的一定的联系,有见形知义的特点。随着汉字的发展,现代汉字的表意功能已经逐步减弱。

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从字体构造上看,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而笔画在构字时是在一个方块结构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多向展开的。

3.汉字分化同音词的能力强

分化同音词不仅加速了使用者的理解速度,也降低了歧义产生的几率。汉字使用几千年并且能够不被其他文字所取代,很大原因也是汉语分化同音词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辨义能力。

4.汉字具有超时空性

(1)就时间来说,虽然古今汉语语音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汉字字形本身大体上是稳定的,所代表的字义变化也不大,后代的人仍能读懂古代的文献。

(2)就空间方面来看,由于汉字不跟语音密切联系,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区就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但不同方言区的人对同一个汉字的字义理解却是相同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3)汉字具有贯通古今、沟通四方的功能,有利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有利于沟通不同方言区人民之间的交往。汉语汉文化源远流长,方言分歧严重,汉字在一定程度上正适应了汉文化和汉语方言。

(四)汉字的作用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仍然或曾经在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中使用。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靠汉字记载下来。

二、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的前身

汉字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陆续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字体,其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为正式文字,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名师点拨】正式字体和辅助字体分别有哪些,需要考生记忆。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1.手写体

楷书、行书是常用的两种手写体。手写体灵活、多样,易于表现个人风格。

2.印刷体

印刷体是指文字的印刷形式,现代汉字印刷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四种。印刷体清晰、端正,在文字的传播中起规范作用。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问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到一千一百多年间的通行字体。由于刻划在龟甲兽骨上而称为甲骨文。

2.金文

(1)金文释义

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文字称为金文。又因为古人用钟鼎来作为铜器的总名,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

(2)这一时期文字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形声字大量增加,字在形体上的区别更细致了。

②出现了很多简体字,存世的印玺、陶器、货币、兵器上的刻款,大多数是草率急就的简体字。

3.小篆

(1)小篆的产生过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字形结构大体上保持了西周的写法,只是变得更加整齐匀称,称之为“大篆”,可以用石鼓文来作代表,这就是小篆的前身。

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统一文字。把秦国原来使用的篆书酌加简化后,推行到全国,同时废除战国时期那些区域性的异体字——六国古文。这种经过整理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

(2)小篆的地位和作用

①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②汉字到了小篆阶段,文字的符号性和规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隶书

(1)隶书释义

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时,还通行隶书。它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在汉代是正式字体。

(2)“隶变”

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称作“隶变”。

(3)“隶变”的影响

①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也是汉字由繁趋简的演变现象。

②隶变改造偏旁,混同了篆中形体不同的字,同时也分化了小篆中形体相同的字,使汉字形体发生了一次大变化。

(4)隶书的地位和作用

隶书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名师点拨】隶变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这一点需要考生牢记。

5.楷书

(1)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是法式、模范的意思。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是点、横、竖、撇、捺、钩等笔画进一步的发展。楷书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

(2)楷书的发展阶段

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现在,楷书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3)楷书的印刷体常用的有三种:

①老宋体,又称宋体,是最通用的印刷体,特点是横细竖粗,笔画谨严,有装饰性点线。

②仿宋体,比老宋体秀丽,笔画不分粗细,顿笔讲究,常用于排印诗词的正文,一般文章的引文、序言和图版说明。

③正楷体,同手写体接近,比仿宋体丰满,多用来印通俗读物、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

6.草书

(1)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草率的写法。到汉代,“草书”成为一种字体的专称,说明它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字体了。

(2)草书的种类:

①章草是就隶书加以变化的,起于汉代。

②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

③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代。

章草是从隶书发展出来的。今草和狂草是从楷书发展出来的。

7.行书

(1)行书释义

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今草和楷书盛行的时候产生的。

(2)行书有两个特点:

①近于楷书而不拘谨,近于今草而不放纵。

②笔画连绵而各字独立,清晰易认。

8.汉字形体的演变趋势

汉字形体的演变趋势朝着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2)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

(3)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4)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

同简化相反,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也有极少量繁化现象,例如“上、下、玉、肉”,主要原因是避免同相关字混淆。

【名师点拨】汉字形体演变的相关内容,在增订5、6版中均为附录二,其文字表述没有改动。由于汉字形体演变在近几年的各类考试中时有出现,因此考生切不可放松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

三、汉字的结构

现行汉字的结构可以从结构单位、笔顺、造字法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三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三是整字。

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线称为一笔或一画。笔画的具体形状称笔形。

(1)传统的汉字基本笔形有8种,即:ヽ(点)、一(横)、|(竖)、丿(撇)、乀(捺)、(提)、┐(折)、亅(钩),又称“永”字八法。

(2)现行的是5种基本笔画,即一(横)、丨(竖)、丿(撇)、ヽ(点)、┐(折),又称“札”字法。其中前4种是单一笔形,后1种是折笔形,又称复合笔形。

(3)基本笔画有主笔形、附笔形的区别:

①主笔形是一般的写法。

②附笔形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单一笔形的连接,是主笔形在不同位置或部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变形。

(4)笔画的组合有3种方式:相离、相接和相交。

2.部件

(1)概念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只有合体字是由部件组合成的,独体字在组字时只能充当一个部件。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