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儿童公园合唱团(60年前东郊纺织城的)

□安宝珍

1959年学校放寒假期间,西安东郊纺织城组织了一个“党的幼儿歌舞团”,五十多名演员全都是来自西安多所小学的学生。15岁的我也有幸被选入这个幼儿歌舞团,参加排练和巡回演出,慰问工农群众和解放军官兵。

西安儿童公园合唱团(60年前东郊纺织城的)(1)

作者珍藏至今的“党的幼儿歌舞团”徽章

自编自演话剧节目

我能够成为这个歌舞团的演员,是因为之前多年我就组织同学演出自编的话剧,尤以表现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的话剧闻名。

我从1956年起在西安东郊张家庄小学读书时,就开始把语文书里介绍少年抗日英雄的课文改编成话剧,在班主任郑芸老师支持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排练,每学期都为全校师生演出,引得家长和周边群众前来观看。1958年我转学到位于韩森寨的华山机械厂职工子弟学校后,除过演出保留节目《二小放牛郎》以外,还根据报纸上登载的新时代英雄人物事迹编写剧本,在华山厂工人俱乐部演出了《少年英雄刘文学》和《向秀丽》。我既是编剧和导演,还当演员,扮演过正角、反角、主角、配角。课余排练时,我有时不用剧本直接说戏。我还自做道具,自找戏服,自己化妆。每当放学后排练时,大队辅导员赵晓峰老师都亲临现场观看,陪伴我们。

1959年的一天,赵晓峰老师引领我与一位来到学校的青年男士见面,介绍说他是共青团灞桥区委的张老师。张老师和我亲切交谈,看我即兴表演后,确定让我和几个搭档放寒假时参加在纺织城创办的“党的幼儿歌舞团”。

消息传开,引起校领导和老师们高度重视,我和搭档更是欣喜万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服装和道具。当天放学后,我到位于韩森寨十六街坊的抗美援朝回国志愿军战士驻地借来军服和军帽,我把自己玩的铁环截断,制作成日本军官指挥刀。还找来一块木头,重新刻制了一把手枪,用墨汁染成铁色。杨宝庆同学领我找到他在华山厂消防队工作的叔父,借来消防队员穿的长筒靴,当作日本军官的皮靴。

小演员们同吃同住同乐

接到报到通知那天,我们背着行李和碗筷、道具到纺织城第55中学“党的幼儿歌舞团”驻地集合。来自全市多所小学的五十多名学生演员分男女住进不同的教室里,夜晚用草席打地铺睡觉。2月2日那天,老师给每个演员发了一枚长方形黄色布制徽章,长7厘米,宽3.3厘米。徽章上印着红色边框,左上角是镰刀铁锤组成的党徽,右下角是五星火炬队徽,正中印着“党的幼儿歌舞团”。

歌舞团由黄老师和王老师总负责,他们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不但指导学生排练节目,而且像家长一样关心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黄老师是位中年男士,形象好似当年电影《渡江侦察记》《兵临城下》中的电影明星中叔皇。王老师是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来自西安市保育小学,她还带来了两名学生演员,女生名叫方和平,高挑身材;那个男生在歌舞团里年龄最小,演奏手风琴,在歌舞团独一无二,格外引人羡慕。

黄老师和王老师精心策划,编导那些中国少年儿童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奋斗的歌舞节目。在两位老师亲切关怀下,全团演员同吃同住同乐,亲如兄弟姐妹。每天一大早,我们就起床,在教室外面对着墙壁站立吊嗓子:“乌鸦怎样叫?啊——啊——啊——啊——”踢腿劈叉,苦练基本功。然后按照各自参演的节目和角色分头排练,老师在现场指导。我在歌剧《二小放牛郎》中扮演日本军官,每天带着几个同学排练。当演到日军被八路军击毙时,我用指挥刀尖支着地面旋转身体跌倒躺下,黄老师表扬我很会演戏。

到多地巡回演出

经过紧张有序的排练、走场、彩排、验收后,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出外巡回演出。第一场演出在临潼疗养院,当舞台大幕拉开的时候,一曲大合唱把人们引向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在那波涛滚滚的赣江边,有方志敏烈士留下的脚印。在那白雪皑皑的森林里,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歌声回荡,观众如临其境。

演唱到《共产儿童团歌》时,歌声激昂,振奋人心:“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

表现少年抗日英雄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快板,有对唱,有歌剧。首先是快板剧拉开序幕,表现儿童团员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抓汉奸的情景。演员们满怀豪情引吭高歌:“手拿长梭镖,臂戴红袖章。站在山坳口,站在大路旁。眼睛看得远,耳朵听得清。坏人要是敢溜进来,嘿!儿童团的梭镖不留情,不留情!”

接着全体演员演出对唱《鸡毛信》,声势浩大,一问一答,好像对话。甲唱:“诸位同志听我讲。”乙唱:“讲什么哟讲什么?”甲唱:“讲的是抗日小英雄。”乙唱:“小英雄是哪一个?”甲唱:“十三岁的小海娃,是抗日的通信兵。你看他……”乙唱:“看什么?”甲唱:“他跑得快如风啊,出了那个满身汗。”乙唱:“怎么啦?”甲唱:“他把那鸡毛信呀送给了八路军。”合唱:“真是个英雄!真是个英雄!真是一个英雄呀,我们要记心中。”

轮到歌剧《二小放牛郎》登台亮相,扮演王二小的男孩穿着农村孩子的服装率先出场,挥舞着放牛鞭放声歌唱:“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莫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歌声如泣如诉,回肠荡气,引起共鸣,观众跟着唱起来。唱到王二小壮烈牺牲时,台下传来悲泣声。演员伴随着歌声尽情表演各自的角色,把剧情展现于观众面前。剧终我扮演的日本军官被八路军开枪打死,我挺直身体仿佛僵硬的尸体躺在地面上,两个“日本兵”一人抬着我的头,一个把我的脚抬起来,直到被抬下台我都挺直身体橡根木头棍子,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我多次被同样抬着出台谢幕。

演到新中国成立后少年儿童生活的节目,舞台上呈现出欢乐和喜庆气氛,把演出推向高潮。集体演出的《霸王鞭》,表现少年儿童和全国人民喜庆解放的幸福情景,一出场就获得满堂彩。演员们挥舞着霸王鞭放声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人民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咿格呀嗨。嗨嗨,呀呼嗨嗨咿格呀嗨……”台下欢腾起来,观众拍着有节奏的掌声互动。

女声独唱《八百里秦川》声情并茂,歌声悠扬悦耳,使人眼前浮现出关中大地的风光美景。她那行云流水般的歌声至今还在我耳边荡漾:“八百里秦川一望无边,滚滚的渭河水,高高的终南山。山连着山,川套着川……”

当年各小学都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设立“识字岗”和“卫生岗”,投入扫除文盲和爱国卫生运动。所谓识字岗,是学生拿着写有文字的硬纸板,让过往行人认读。遇到不识字的,当场教会,直到读完硬纸板上的字才放行。卫生岗在蚊蝇出没季节开展活动,检查行人是否带有苍蝇拍,宣传讲卫生除四害知识。老师据此编排了一出独幕情景活报剧《卫生岗》,演员在手风琴伴奏下跳着欢快的舞蹈歌唱:“卫生岗,卫生岗,早晚站在路旁。不怕风,不怕雨,宣传卫生风尚。叔叔伯伯阿姨请您要牢记,不要随地吐痰养成好习惯。”

我们就这样在老师带领下赶场,先后到临潼疗养院、黄河机械厂以及韩森寨工人俱乐部等地慰问演出。最为难忘的是一次在部队演出时,部队首长与化装好的我握手交谈,给我没有子弹的真手枪演出。当晚演出结束谢幕时,首长登台接见全体演员,用丰盛的晚宴招待我们,还给每人赠送了纪念品。

转眼间60年过去了,虽然参加“党的幼儿歌舞团”只有寒假一个月的时间,但我终生难忘,记忆犹新,至今还珍藏着当年歌舞团的徽章。当年的小伙伴,你们如今在哪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