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谯周和廖化。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1)

却说蜀汉景耀五年,冬十月,大将军姜维,差人连夜修了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于汉中水路调拨船只。俱已完备,上表奏后主曰:“臣累出战,虽未成大功,已挫动魏人心胆。今养兵日久,不战则懒,懒则致病。况今军思效死,将思用命。臣如不胜,当受死罪。”后主览表,犹豫未决。谯周出班奏曰:“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后主曰:“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谯周再三苦谏不从,乃归家叹息不已,遂推病不出。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2)

却说姜维临兴兵,乃问廖化曰:“吾今出师,誓欲恢复中原,当先取何处?”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维勃然大怒曰:“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遂留廖化守汉中,自同诸将提兵三十万,径取洮阳而来。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蜀汉景耀五年,姜维再度向后主刘禅提出北伐,却遭到大臣谯周的质疑。但刘禅却同意了姜维的建议,令谯周叹息不已,从此称病不出。不过,就在姜维起兵之际,老将廖化又对姜维的北伐之策提出质疑,令姜维非常不满。于是,姜维将廖化留在汉中,自己率领三十万大军开始北伐,大军直指曹魏西北重镇洮阳。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犹豫未决”,意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赵世家》中的“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5)

与真实的历史相比,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谯周和廖化分别对姜维北伐提出质疑的故事情节可谓有真有假。在《三国志·谯周传》中,并未出现小说中所描述的谯周质疑姜维北伐的历史记载。不过从该传杜预谯周事迹的介绍来看,谯周曾经在“仇国论”中有过“如遂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之语,显然对于姜维的北伐是持反对意见的。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6)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廖化质疑姜维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廖化传》载,蜀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率众北伐,进攻狄道地区。当时廖化就有过这样的表态:“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廖化对于姜维的北伐并不赞成的。

三国成语故事步步为营(三国成语故事犹豫未决)(7)

谯周,是益州名士,代表着蜀汉帝国内部的益州本地势力。廖化,则是刘备时期的老将,在蜀汉军中地位崇高,代表着大多数蜀汉将领。为何这两人都反对姜维的北伐呢?说到底还是从蜀汉和曹魏的综合国力对比得出的结论。以蜀汉孱弱的国力,想要与强大的曹魏帝国较量并获得胜利,当年的诸葛亮都无法做到,更何况是姜维呢?尽管姜维一直试图实现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发动北伐,但在谯周和廖化看来,完全是穷兵黩武,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谯周和廖化的看法都是很有预见性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