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语文专升本分析(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样卷)

云南大学语文专升本分析(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专升本大学语文样卷)(1)

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样卷(5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五十步笑百步”最早见于( )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战国策》

2. “一段话如果丢去仍于全文无害,那段话就是赘疣。”其中“赘疣”比喻( )。

A. 瘊子B. 多余的东西C. 无用的东西D. 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3. 下列作品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寡人之于国也》B. 《谏逐客书》C. 《五代史伶官传序》D. 《答司马谏议书》

4.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用“灰烬”一词,这种修辞手法属于( )。

A. 比喻B. 象征C. 夸张D. 暗示

5. 《论毅力》的作者( ),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黄遵宪D. 严复

6. 《论快乐》的作者是( )。

A. 朱自清B. 朱光潜C. 鲁迅D. 钱锺书

7. 《论气节》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 归纳法B. 演绎法C. 对比法D. 类比法

8. 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 陶渊明的《饮酒》B. 杜甫的《蜀相》C. 李商隐的《无题》D. 王维的《山居秋暝》

9. 被人们成为“小李杜”的晚唐著名诗人是( )和杜牧。

A. 李绅B. 李商隐C. 李忱D. 李群玉

10. 杜甫《蜀相》诗的最后一句是:“( )。”

A. 出师未捷身先死B. 长使英雄泪满襟C. 两朝开济老臣心D. 隔叶黄鹂空好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

2. 《报刘一丈书》的作者宗臣,是明代“前七子”之一。( )

3. “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其中“刺”的意思是“名片”。 ( )

4. 《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一类比的含义是:梁惠王与邻国之君在治国方面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

5.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其中“东面”的意思是“东边”。 ( )

6.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是: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是没有的事。( )

7.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其中“劝”的意思是“劝告”。 ( )

8. “冀君实或见恕也。”译文是: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

9.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其中“膏泽”的意思是“施恩泽”。 ( )

10. 《论气节》一文的语言特点是哲理与浅显的口语相结合。( )

11.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因全词共八韵,故名“八声”。唐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属慢词,双调九十七字。( )

12. 《灯下漫笔》“常有兵燹,常有水旱”中“兵燹”的意思是“战火”。 ( )

13.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其中“都城”的意思是“首都”。 ( )

14. 《沙滩上的脚迹》所采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象征。( )

15. 《天净沙·秋思》的点睛之笔是“断肠人在天涯”。 ( )

16. 诗以“无题”命名,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大都意义比较隐晦。有的是写爱情,有的可能别有寄托。( )

17.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中“去日”的意思是“过去的日子”。 ( )

18. 《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是表示要像周公一样虚心招纳贤才。( )

19. 杜甫《蜀相》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悼念与赞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

20. “竹喧归浣女”中“浣女”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女子”。 ( )

21.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其中“流年”的意思是“似水年华”。 ( )

22. 《故都的秋》前半部分侧重以记叙来渲染故都的秋的色调,后半部分侧重以议论来阐发故都的秋的深味。前半部分寓情于写景,后半部分寓情于议论。( )

23. “楚辞体”是以六、七言为主的杂言体,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多用“兮”字。( )

24. “麦苗不秀多黄死。”其中“秀”的意思是“抽穗开花”。 ( )

25.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其中“长吏”的意思是“年老的官吏”。 ( )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

A. 人物B. 性格C. 情节D. 环境

2.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三要素。

A. 论点B. 论据C. 论难D. 论证

3. 《选择与安排》:“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

A. 零乱B. 芜杂C. 丰富D. 多彩

4. 驳论的方法有()等。

A. 驳论点B. 驳论据C. 驳论证D. 驳前提

5.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熔于一炉。

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

6. ()都属于韵文的范畴。

A. 诗B. 词C. 曲D. 赋

——END——

想要知道答案,点击了解更多!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