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烫伤了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烫伤了以后该如何自己处理)

作者:陈郑礼本文中的所有问题,我都至少被问过1000次,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果被烫伤了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如果被烫伤了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烫伤了以后该如何自己处理)

如果被烫伤了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

作者:陈郑礼

本文中的所有问题,我都至少被问过1000次。

我将尽我所能,给您最专业、最可行的建议!

特殊时期,很多朋友不敢去医院,因为一个小烫伤,要冒险去医院,确实可能得不偿失。

即使在平时,很多朋友节假日会有外出旅游的计划。就算自己再小心,也防不住身边一个端着开水的冒失鬼。

在不能及时就医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处理烫伤,才最为妥当呢?

§ 水疱

§ 冲洗

§ 浸泡和冷敷

§ 脱衣服、首饰

§ 消毒

§ 上药

§ 包扎

§ 止痛

§ 注意事项

§ 特殊类型的伤口

写在最前(First Blood)

在开始处理伤口之前,请仔细检查一下伤者是否有其他部位也被烫伤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有时自己无法表达。可能你看到手上有烫伤,却没有注意到开水顺着袖口流到了前臂,或者下肢也烫到了。被忽视的伤口是很危险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最要命的是你没有察觉到的危险。

水疱(Don`t Worry)

今天先从水疱说起。烫伤以后起水疱,很多朋友会很担心,水疱破了怎么办?会不会留疤?

其实,水疱怎么处理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弄不弄破关系不大。如果破了,把水疱皮保护好,尽量覆盖创面就可以了。如果水疱皮也不小心蹭掉了,可以使用一些药膏或者敷料覆盖,都可以有效保护创面。一心想保留水疱不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水疱迟早会自己破裂,能吸收的不多。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具体的水疱处理方法可以参考我的文章——《烫了个水疱怎么办?》

冲洗 ( As Soon As Possible )

冲洗也叫“冷疗”,冲永远是最重要的,伤后即刻的正确冲洗,是唯一可以减轻受伤程度的方法。

为什么要冲?怎么冲?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有详细的描述——《烫伤以后应该怎么冲洗?》

这里说几个关键点:

1、冲洗是首选操作,而不是浸泡、冷敷或冰敷;

2、如果无法冲洗,才考虑浸泡;无法浸泡,考虑冷敷;尽量不要使用冰敷;

3、使用常温自来水进行冲洗,没必要使用消毒液;

4、请尽量冲洗的时间久一些,最好能冲洗30分钟以上;

5、请至少冲洗到痛觉消失;

6、受伤以后的6小时内,冲洗都会有很好效果。

浸泡和冷敷 ( Plan B )

无法冲洗的时候,建议浸泡;无法浸泡的时候,建议冷毛巾湿敷,也就是冷敷。

身体有些部位是无法冲洗的,比如面部、脖子、躯干。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浸泡代替,火车及飞机上都会有装冰块的小桶,可以联系乘务员临时使用一下。

大小差不多可以把手和脚放进去

浸泡比冲洗要方便的多,但是效果不如冲洗,因为长时间的浸泡,肢体会加热盆里的水,水温慢慢接近于皮肤温度,降温的效果就会变差。水温最好是10-20℃左右,也就是凉凉的感觉。每过几分钟调节一下温度,可以往盆里加冰块或者冷水。

注意浸泡的时候要防止体温过低,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在冬天的时候,不能浸泡在浴缸里。

用毛巾冷敷也是同理,需要经常更换一下,保证比较低的温度。

所有的指南上都明确禁止冰敷,因为冰块的温度太低,冰敷会使局部感觉麻木,血管剧烈收缩,进而引起冻伤,还不会觉得疼痛,这是十分危险的。实验室的结果表明:使用冰敷还不如不敷。

再举个例子,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手被冻僵了,这时恨不得把手放进热开水里,能迅速回温,但皮肤会被烫伤,冰敷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如果有冰块的话,可以放一点在浸泡的水里用来降低水温。如果只有冰块的话,一定要在外面包上毛巾,防止温度过低,并且每隔几分钟触碰一下皮肤,避免感觉麻木。

一定要记得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冰镇青蛙也是一样的。

脱衣服、首饰 ( Let It Go )

烫伤了以后,就不建议伤口上再覆盖衣物了,因为捂在衣服里,容易感染。

如果暂时没有可以覆盖伤口的材料,建议脱衣服的时候动作轻柔,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不过有时候烫的比较深,水疱即使不碰,自己也会破裂,前面已经提过了,这个不用特别担心,尽量保留水疱皮。

比较容易忽略的是一些饰品也必须要脱去,比如:戒指、手镯、手表、皮带。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受伤后肢体会肿胀,如果不及时去除,后面就脱不下来了,这些东西越箍越紧,会引起远端的坏死。

请想想指环王的故事:魔戒代表权力,权力尽管人人向往,但如果你不是那个天选之人,它只会勾起你的贪婪、带来别人的嫉妒和陷害。

消毒 ( Never ever Alcohol )

比较细心的朋友可能还有这样的疑问:覆盖创面之前需不需要消毒?理论上讲,创面覆盖前,确实需要消毒,这是很专业的做法。但是对于刚刚烫伤的皮肤而言,是可以不消毒的。因为热水烫伤皮肤的时候,把微生物也烫死了大半,自然消毒。所以,不必急着使用牙膏、酱油、盐等生活用品往上涂,也不能使用红药水、紫药水等药品,这种药水一般都是过期的,既容易感染,又会影响以后医生判断创面情况,更不能使用酒精,不但剧痛,而且会加重伤势。

上药 ( We are Fooled )

要不要上药?上什么药?这是所有患者最想知道的问题。

先说结论:必须要上药!

接触社会久了,就会知道:人在江湖,什么保护都没有的话,尽管坦荡自在,却十分危险!除非你是书里的男主人公,否则尽量不要轻易尝试裸奔。

您可以先到楼下药房去买一些非处方烫伤药膏,比如美宝湿润烫伤膏、龙珠软膏等,基本都是油性药膏,作用是防止神经末梢直接接触空气或者纱布导致的疼痛感,也能防止纱布粘连伤口,但是并没有促进愈合和防止感染的作用。对于浅度的烫伤来说,这些药物可以用到愈合,但是稍严重一点的,就不适合了,后期容易感染。如果连这些药物也没有,可以用芦荟胶或者凡士林来涂抹应急。不过,建议2-3天以后,更换成专业的烫伤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这个我后文会介绍。另外,和消毒一样,要避免使用一些生活用品覆盖伤口。

还有一点,就是早期手头上什么药都没有,是不是可以直接用纱布覆盖伤口?

这是可以的,因为早期渗出的水很多,纱布其实是不容易粘连伤口的。但是,如果水疱皮没有了,纱布直接接触创面,会引起疼痛。所以,如果水疱皮撕脱了,请尽量在12小时内用药膏覆盖裸露的伤口。

应急处理完毕以后,需要正规用药,毕竟一旦烫伤,很少会短期内马上就好。现在的互联网医疗很发达,如果您实在不想出门,或者身在异乡,可以网上咨询一下医生,明确一下严重程度,再询问一下处理的方式,网购一些药品自己进行换药。我也录制了我本人现场操作的换药视频,可以供大家参考——《年门诊量1.5的医生为您演示创面换药过程(附视频)》

这里附上您在家换药需要的药品耗材目录,供您准备:

除了消毒水和药品外

必选:换药碗、镊子、纱布、胶布、绷带

可选:棉球、无菌手套、敷贴(创可贴)

消毒水推荐——洗必泰或者碘伏

那该用什么药呢?不同的伤口、不同的阶段,使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具体您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创面究竟该用什么药》

这里推荐一种大部分的烫伤都能从头用到底的专业烧伤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

这个药的优缺点我写过专门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简单问答系列——小烫伤首选什么药》。这是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药,您可以在各个互联网平台找医生开具。有些平台还能开具纱布、绷带等用品。具体网络平台开药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我的文章——《网上就诊及配药全攻略》

特别提醒两点:1、网上不能使用医保支付。2、全国各地都能快递到家。

如果实在是等不及,也可以使用百多邦、红霉素眼膏代替,虽然这些药物也是油性药膏,但是因为里面含有抗菌成分,对于防止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包扎(Don`t be Lazy)

上了药膏以后,您一定会再问一个问题:“伤口不包扎行不行?晾着吹吹风可不可以?晚上可不可以不包起来?我吃了消炎药了,目前没有感染的情况。”

其实,我内心也很希望可以晾着不包扎,晾着患者也省事,我也省事。因为一旦我说了要包扎,往往患者会很焦虑,因为不会包啊!怎么包?拿什么包?包多厚?包多紧?都是问题。问我应该包多紧?我该怎么回答好呢?我也很无奈啊!

创面最好不要裸露,24小时都要包着。什么晚上拆开来晾一晾啥的,都是不可以的。不仅是因为露着容易污染和擦到,更因为一旦暴露,渗出的液体风干了之后,会形成干痂。有人认为:结痂是好事,痂皮一掉,伤口就好了。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有痂皮的“干性愈合”方式,很容易出现痂下积脓的感染现象,只适合于比较浅的伤口。现代医学推荐不结痂的“湿性愈合”,更安全也更高效。

不形成痂皮的“湿性愈合”反而更好

“干性愈合”痂皮下可能会有分泌物,只适合比较轻的烫伤

有位重伤员,上臂用的“干性愈合”,可以看到深度创面痂皮脱落以后,底下并不会愈合,胸部采用包扎上药的“湿性愈合”,创面其实更好一些。很多人可能觉得照片里的胸部创面表面都是脓液,其实这是坏死组织和药膏混合以后形成的颜色,并不是脓液,也无法通过换药去除。

关于包扎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我的文章——《为什么伤口要包扎起来,不能敞着?》

这里再强调一下结论:不管你是否愿意相信,这就是无情的客观现实——伤口最好是包扎起来,可以保护伤口避免外界污染、吸收渗液、提供湿润的愈合环境并减少疼痛。不会因为不透气而捂坏感染,如果医生说不用包扎,也只是为了方便日常生活,而不是为了伤口早日愈合。

再说个小细节,建议使用绷带进行固定,如果用胶布固定,会把周围的皮肤粘坏,因为毕竟不是只贴一两天,每天撕一次胶布基本上等于在脱毛。同时,也容易引起湿疹,关于这方面,我也有一篇相关的文章——《伤后愈合后瘙痒为什么?》。有些技能还是不得不去学一下的。

止痛 (No Pain No Gain)

烫伤后的疼痛一般是由于肿胀引起的,所以冷疗是有效的止痛方法,但是持续几个小时的冷疗也不现实,我们可以通过抬高患肢来减轻疼痛。

疼痛的敏感程度每个人的差异很大,如果实在疼痛难忍,可以适当口服一些弱效止痛药,比如芬必得(布洛芬),并不会有副作用。

一般来说,疼痛在伤后4小时后会慢慢减轻,很少会持续24小时以上,所以不必特别担心。

有一种情况是要小心的,就是伤后3天左右,出现疼痛逐渐加重的情况,那就有可能是感染了。

注意事项 (No Smoking)

包扎了以后,您一定还有很多问题:能不能洗澡?有没有忌口?多久换一次药?等等……

我这里大致解答一下:

碰水:可以,但是建议伤后一周开始洗。

忌口:辛辣、海鲜少吃,烟酒不能碰。

换药:早期1-2天一次,一周后可以2-3天一次,根据渗出的液体量多少决定。

至于“为什么碰水了以后不会发炎”之类的续问,这里就不展开了,我写了一篇关于这些生活细节的文章——《烫伤后除了去医院换药,你还必须知道这些》欢迎您阅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下肢伤口需要避免走动和负重,更不能跑步和登楼。最好抬高,高于心脏平面,背部伤口要注意防止受压。

特殊类型的伤口 ( By the Way )

电击伤:伤口比较小,但一般会伤得很深。尤其是家用220V低压电击伤,最好做心电图检查,防止心肌受损。

化学灼伤:硫酸、强碱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灼伤,首先要擦拭干净,再用水冲洗,防止这些物质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以及水流把它们冲到其他部位。需要冲洗到感觉不痛。还有一些诸如氢氟酸等特殊化学物质,容易引起骨质损害,必须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吸入性损伤:多见于煤气爆燃,就是火焰吸入到了鼻腔,呼吸道的烧伤容易因为水肿引起窒息,可以通过观察咳痰有没有碳沫、声音有无嘶哑、鼻毛有无烧焦、呼吸有无困难等进行诊断。同时,还要防止伴发一氧化碳中毒。

最后,衷心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您。但是如果伤口比较深,或者感染严重,还是请您及时就医治疗。

毕竟,我可以告诉您我知道的专业知识,但是病情的判断、具体的操作,如:清创、换药,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能处理好伤口,是需要一颗匠心的

文中患者照片来源于诊疗记录,已经得到患者同意并确认可以发布于本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引用。

参考文献:

1.Blomgren I, Eriksson E, Bagge U.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oling temperatures and immersion fluids on post-burn oedema and survival of the partially scalded hairy mouse ear. Burns Incl Therm Inj. 1985;11(3): 161-165.

2. Jandera V, Hudson DA, de Wet PM, Innes PM, Rode H. Cooling the burn wou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odalites. Burns. 2000;26(3): 265-270.

3. Saranto JR, Rubayi S, Zawacki BE. Blisters, cooling, antithromboxanes, and healing in experimental zone-of-stasis burns. J Trauma. 1983;23(10):927-933.

4. Moritz AR, Henriques FC. Studies of thermal injury: II.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im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causation of cutaneous burns. Am J Pathol. 1947;23(5):695-720.

5. Rajan V, Bartlett N, Harvey JG, et al. Delayed cooling of an acute scald contact burn injury in a porcine model: is it worthwhile? J Burn Care Res. 2009;30(4):729-734.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