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葛覃全文注音正确(葛覃到底说了点啥)

在说每一首国风的诗之前,我们务必牢记,这不仅仅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它存在的意义在于移风易俗。对,没错,就是移风易俗。这四个字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对抗某国对我们发动的细菌战而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时新造的词,而是一个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词,据《汉书·地理志》说,孔子就曾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到了西汉,这四个字就出现在很多地方了。那到底要移啥风易啥俗?当然是去掉粗俗的风俗,而使人变得温良敦厚。此外,我前几天讲“云肩”的那个微头条上说过,咱们古人是很含蓄,但是又很诗意和浪漫,醇厚浓烈的心意、期许、渴盼都蕴含进一字一句当中。所以我们读《诗经》,除了吟诵优美隽永的词句,更重要的是体会字面含义未及表达的深意,以及沉浸于对性情的陶冶中,体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那种感觉。这么说吧,仿佛是看电影,最高级的表演不是台词,而是眼神。一个眼神,就把当时的整个环境氛围、角色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那才叫个绕梁三日,令人沉醉。

诗经葛覃全文注音正确(葛覃到底说了点啥)(1)

《葛覃》这首诗,讲的贵族妇女的品性培养和保持之道。神农时期,就规定了天下“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这个分工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最穷的妇女,也不去耕田,而最尊贵的妇女,她也得做点针线活(这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回头我找出这个规定发微头条上,敬请期待)。这分工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七仙女下凡,也得织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分工才算真正打破,男女才算平等起来。题外话说一句,我们学习古代文明和历史传统,并不是要照搬照抄,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古代文明进行某种现代化的提炼。移风易俗这事,古已有之、当下有之、未来也必然有之,这是一种要伴随人类始终的活动。

《葛覃》这首诗,意在引导妇女无论是在出嫁前后,都要保持自己的本性,专注于女功之事、节俭持家、尊敬师傅、孝敬父母。贵族妇女的生活优裕,全诗也充满了宁静、祥和、愉悦、恬静的精神力量。

诗经葛覃全文注音正确(葛覃到底说了点啥)(2)

织,最早是用葛、麻作为作为夏季服装原料。《韩非子》里就说(帝尧)“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覃,是个多音字,光是作为姓氏,就有三种发音,家族所在地理位置不同、根源不同、发音也不同,这和本文无关,不再展开说了。在这里,覃音谈,意思是长而蔓延、深不可测,是个非常古雅的字。比如覃思,就是仔细推敲深思的意思。覃恩,一般指皇恩浩荡、恩泽广布。所以葛覃,可以翻译为“葛藤蔓延”。“葛之覃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萋”意思是,葛在山谷中慢慢生长,葛叶茂密繁盛;女儿在家里一天天长大,姿容愈发明媚。“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ē)”意思是,鸟儿飞来,集于灌木之上,鸣叫声婉转高亢;女儿声名卓著,远近闻名,正是宜于寻觅夫婿的好时光。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yì)是濩(huò),为絺(chī)为绤(xì),服之无斁(yì)”意思是,葛在山谷中慢慢长成,女儿采来煮就,织成细布粗布,性情贞专不知疲倦。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wù)我私,薄浣(huàn)我衣。害(hé)浣害否,归宁父母”意思是,女儿德言容功皆受教于师傅,在夫家遵从为妇之道,将要归宁父母,先把常服、礼服分开洗净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