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

根据防疫要求 观众限流参观 扫健康码测体温后入馆

陶然生活 万千风物

——我市举办邢英古法柴烧陶瓷文化艺术展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1)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2)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3)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4)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5)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6)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7)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8)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9)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10)

九龙窑陶瓷艺术馆(陶然生活万千风物)(11)

记者 孙文茹/文 郭文斐/摄

1月12日上午,邢英古法柴烧陶瓷文化艺术展在市博物馆展出。本次展出的100件柴烧陶器,是其精心设计烧制的代表作。“柴烧是中国最古老的制陶技艺,烧出来的作品雄浑大气,我这次带来的作品都是用古法柴烧烧成的,主要类别有花器系列、日用品系列、茶器系列、仿古系列。”邢英说。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市博物馆馆长阎海向记者说,“营口地区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汉代达到顶峰。古法柴烧陶艺是近年来我市出现的一个有特色的艺术品种。市博物馆作为营口地区唯一一家综合类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挖掘我市有特色的艺术品种,并为本地艺术家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目前国内镇窑挛建屈指可数,烧制瓷器的把桩师傅不超过10人,而用镇窑来专业裸烧落灰的,邢英是第一人。古窑挛建与传统烧制,是古往今来的文化总结,用镇窑烧陶,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表达了作者对美和时代的理解。”

“接触陶艺前,我从事过很多工作。之前是为了生计,现在,柴烧是我的真爱。往后余生,离了它不行。”谈及创作,邢英说:“我的窑口建在依山傍水的盖州杨屯镇王屯村,创作的每一件作品,从刚开始的选料到过筛、揉泥、塑形直至装窑、烧窑都是自己完成。其中的装窑、烧窑,更是需要技术、体力加坚定的意志力才能完成。作为土生土长的营口人,最近几年,我从家乡的海边、山里找来许多好的陶土,以后会更多地选用本地的材料。”

远离喧嚣,归隐田园,一门心思,专研陶艺,邢英有了很多感受:“我以前是个非常随性、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人,现在感觉没啥不能做的。虽然有时候在创作过程中弄得遍体鳞伤,但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以伦比的。”

从事柴烧8年,邢英把大量精力和财力投入其中,妻子的陪伴和支持给了他信心。“他认准的事儿,就必须做到底,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刚开始,他的作品无人问津,他也乐得清净。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到16个小时,作品也渐渐被人们熟悉了。”妻子任朕荭说。

本次展览支持单位市委宣传部,主办单位市文联、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单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博物馆。根据防疫要求,观众实行限流参观,需扫健康码(或人工登记)、测体温后入馆。

人物简介:

邢英,致炫窑窑主,1976年生于辽宁营口,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年来走遍国内陶瓷产区,多次赴景德镇,拜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挛窑技艺传承人余和柱先生为师,在辽宁挛建古镇窑两座,2020年在景德镇共同挛建古窑1座,是余氏挛窑技艺唯一外姓。现为清华美院柴烧与非遗项目组成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农业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入选清华美院“国中陶瓷艺术馆柴烧作品展”,荣获第十届中国(大连)轻工博览会“中轻万花杯”金奖,辽宁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博览会“工匠部落杯”金奖。

来源 营口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