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港科大硕士(申请故事跨专业申请)

学员背景 - Z同学

同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GPA:3.4

录取院校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Mathematics

*本文内容由再来人学员撰写,Valeon编辑排版发出。

仅供学习使用,不代表再来人立场。

与计算机和数学专业的缘分

高考志愿填专业的时候,第一个计算机,第二个数学,第三个金融,后来前两个专业分数不够,到了金融,本以为从此与前两个专业无缘了。

但是入学时有一个转专业的机会,类似于实验班的意思,我有幸通过面试转入这个班,主修计算机,辅修数学。后来申请的时候想着cs竞争太大了,卷不过,就同时申请了数学专业,没想到最后选择的是数学专业。

申港科大硕士(申请故事跨专业申请)(1)

图片来自网络

经历了低谷总要反弹

进入这个实验班后,最开始信心满满,但是现实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全满的课表、听不懂的数学课、毫无基础的编程、极低的绩点,大一一学年绩点没到80。

我甚至有了重修课程的冲动,但是重修的课程并不会覆盖原课程,而是一起计入总成绩。再加上,课表也没空间再加课程,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寄希望于大二的课程能够多拿些优。

大二大三的时候已经适应了学习节奏,对不同课程进行了重要性排序,精力多用在核心课程上面,学年绩点终于达到90 。同时参加了一些比赛,参加最多的是数学建模竞赛,拿到了校级、省级、国际级的奖项。另外,计算机相关的比赛只有参与,没有很好的奖项。最重要的是跟数学学院的老师做一些科研相关的内容,这也对我后来的申请有了很大帮助。

在大三的时候,课程基本修完,由于大一一学年学分占比很大且绩点很低,所以总成绩并不理想(成绩在85 ,但是排名到了30% ),基本没有保研的希望,同时考虑到考研的风险和投入,下定决心申请港校。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的经历在申请中并不占任何优势,更何况是卷到起飞的计算机专业,大三下的时候开始找暑研和实习,暑研找的是大陆顶尖的底层视觉团队,一面是学生面,聊的比较宽泛,还算顺利,二面是老板,因为科研经历不够,很快就被拒了。同步找的还有算法岗实习,面试比较顺利,在暑假成功入职。实习过程中也是在做一些偏科研的工作,对之后的申请有很大帮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朋友发了再来人的奖学金链接,想着试试也不亏就报名了,成功通过简历筛选,面试也很顺利,之后就是在再来人的帮助下进行申请了。

申港科大硕士(申请故事跨专业申请)(2)

图片来自网络

有惊无险的申请过程

我申请目标是计算机博士/计算机研究型硕士(PhD/MPhil),都是研究型项目,目标院校中除了港校还有一些大陆的学校,港中深等。因为港校那边,研究型项目的录取很大程度取决于导师,大约九月份,就开始了广撒网找导师,面试面试面试……

最后一共收到七个老师积极反馈,面了三个老师,挂了一个,效果比较好的一个(也是最终选择的),还有一个方向并不接近的只有一面、没有继续面。

一开始找的都是电信学院的老师,尽量研究方向接近一些,有利于过简历筛选这一步。后来考虑到计算机实在是太卷了,申请了方向最接近的数学专业的老师,有幸老师不嫌弃低绩点,同时我的科研经历和实习经历有很大作用,成功获得了老师的认可。之后的话就是系统申请,港科是“强professor制”,我没有遇到committee的面试(听说有些同学有)。

另外,我的英语也很差,最终申请的成绩是刚好过学校的线,算是侥幸了。

申港科大硕士(申请故事跨专业申请)(3)

图片来自网络

一些经验和遗憾

其实申请过程是真的很惊险的,文字描述不出来的那种,计算机专业竞争真的太大了。如果有相关的很硬核的比赛奖项会对申请有很大帮助,另外,科研也很重要(对于申请PhD/MPhil的同学来说),如果能出结果就更好了。

直到大三结束,我才明白,原来绩点不是那么万能的(对于申请PhD/MPhil的同学来说),如果能重回大一,我一定要劝劝自己,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确定研究方向,找校内或者校外老师做科研;还要参加一些比赛,能参加ACM就更好了……

其实大学学习是一个抽离的过程,没有了老师的约束,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从卷的风气中抽离出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对申请会有莫大的帮助。

申港科大硕士(申请故事跨专业申请)(4)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再来人

对于申请PhD/MPhil的过程,其实是很需要有人陪伴的,再来人就是起到了这个作用,文书修改,专业指导,学校选择等等,再来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匹配到的学术导师是港校的同专业学长学姐,这真的太棒了,因为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申请在竞争方面,偏好方面都是不太一样的,有了学术导师的指导,会补充自己在申请方面的一大空白。

还有文笔导师,因为我的英语真的不好,简历、文书等需要反复斟酌,反复修改,再来人的文笔导师是native speaker,这一点超赞!

还有CD,是班长一样的作用,负责选校,申请节点提醒等等各种杂事,感谢我的CD,陪伴了我的整个申请过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