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

三国是个乱世,各路英雄豪杰之士四起,为了争夺取利,为了江山社稷,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1)

这三大战役,曹操、刘备和孙权各自都参与了其中的两场。战况是,曹操一胜一负,刘备一胜一负,孙权两胜。因此,可以说孙权最大的赢家,在参与的两场战役中,末逢败绩。只是令人纳闷的是,这三场影响三国走势的战役,孙权两战全胜,为什么他所统领的东吴最后却没能一统天下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要来看看这三大战役情况。

首先,来看官渡之战。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2)

官渡之战是经过长期战争北方剩下曹操、袁绍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就在袁绍击败公孙瓒,巩固后方厉兵秣马企图南下许都时,曹操为了实现中原的霸业,发动了官渡之战。

结果狂妄自大的袁绍却犯了两大致命错误,一是犹豫寡断,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消除后防压力,先率军去征讨刘备,结果袁绍没有乘机去袭击曹操的老巢,错失先机。当曹操迅速击败刘备率大军返回时,手下谋士田丰等人力劝他坚清壁野,坚守不出,结果他却一意孤行地要和曹操进行大决战,这正中曹操的下怀,曹操的大军远道而来,粮草供给不足,速战速决是关键。二是用人失当。袁绍疏于细察,任用酒鬼淳于琼守粮草辎重所在的军事重地乌巢。而在最关键时刻,谋士许攸又被逼而降曹,结果他向曹操“泄露军机”,使得战场形势彻底改变。

随后,善于纳谏的曹操采用许攸之计,当机立断,以轻骑突袭,火烧河北军之粮道,袁绍的全部用需顿时化为乌有,导致袁军分崩离析,迅速瓦解。而在最后关键时刻,主将张郃、高览也顺势降曹,致使袁军一败涂地,平定了中原。

其次,来看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3)

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挟取胜之余威,兵锋所指,虎视荆襄。结果走投无路的刘备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双方在赤壁展开大了战。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4)

赤壁之战,孙权派大都督周瑜挂帅,周瑜不负众望,采用火攻计成功打败了大意的曹操。这一把火致使樯橹灰飞烟灭,曹操狼狈逃回了北方。之后休生养息一段时间后,开始固守南线,消灭马腾、韩遂、张鲁等北方残余势力,牢牢地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最后,来看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5)

刘备为报关羽兵败失去荆州之仇,兴师动众,举全国之兵,不服诸葛亮的劝阻,公然撕毁“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部署,冒然深入吴国腹地几百里,结果东吴统帅陆逊采取避其锋芒的战略,拒不出战。刘备多次逼战末果,当时正值炎炎夏日,便连营于深山老林之中,结果陆逊也采取火攻之术大败刘备。这把火也烧掉了刘备的家国梦。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6)

面对残破不堪的蜀国,诸葛亮再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枉然,最后诸葛亮强行六出祁北伐,也只是尽人事知天命罢了,最终诸葛亮用尽生命最后一滴力量,病逝于五丈原。当真印证了司马徽在刘备请诸葛亮下山时所说的那句10个字的话:孔明得其主,未得其时也!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7)

三国最经典的官渡、赤壁、夷陵之战其成败都在2个字上:火攻。而孙权两战全胜,之所以他所统领的东吴最后没能一统天下,原因很简单。孙权所率领的吴国在两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其实都是防御战,别人主动进攻他的地盘,结果他利用防地利和御战优势,靠火攻取胜,而取胜后并没有扩大战果。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8)

第一,赤壁之战后,战败的曹操退回北方,收缩势力,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两不相干。而战胜的孙权只取得了荆州部分地盘,其它的劳动成果都被刘备“剽窃”过去了。当然,不是孙权不愿意扩大战果,而是在出兵夺取益州汉中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孙权手下的定海神针周瑜因箭伤复发而身亡,失去亲征主帅,进兵的计划也就搁浅,最终荆州和益州这两块肥肉都被刘备给吞进肚子里去了。

三国演义中关于十大著名战役(三国最经典三大战役)(9)

第二,夷陵之战后,战败的刘备退守鱼复县。这时孙权当然也想扩大战果,向益州进军。然而,一方面蜀军牢牢地守住了入川大门,要攻关夺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另一方面,强大的曹魏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有在东吴身后下黑手的可能,为此,他不得不主动放弃扩大战果的机会,退军回到自己的地盘之内。

因为两次大败都没有能扩大战果,也就失去了“天时”,自然也就没法一统天下了。

资料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