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谋略精髓(如何区分谋略和算计)

兵法谋略精髓(如何区分谋略和算计)(1)

曾在一个求职节目中看到一名求职者说很喜欢读《孙子兵法》这类经世致用的书,求职策划工作。虽然这个求职者表现还不错,能力也不错,但企业最终并没有选他,说是他太过于谋略,并且公益类的企业最容不得这种谋略。

最后点评嘉宾还说:“不要把《孙子兵法》看成是自己的小技巧或者小聪明,要当成一种人生理念。

不得不说,这个嘉宾是有水平的。的确,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熏陶,现在的年轻人稍微不留神就会把《孙子兵法》当做小技巧或者小聪明甚至是诡计,厚黑学。这是《孙子兵法》最容易出偏错的地方。

而且不光是年轻人,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也容易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混为一谈,看起来十分让人贻笑大方。但这也恰恰说明《孙子兵法》难以把握的特点。

那么,如何区分谋略和算计,怎么把握尺度不把《孙子兵法》学成心计呢?

01 把握大局的重要性

首先最重要一点,参悟《孙子兵法》一定要把握大局,而不要陷入只言片语的解读。不然你很容易会觉得第一章的计篇就是诡计,因为里面有明确的一句说“兵者,诡道也。”而且后面的每一篇你都可以看到在用诡道的地方。

而把握全局的要点,在于体悟五事中最重要的第一位:“道、天、地、将、法”中的道。但是,只从《孙子兵法》入手,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深钻研的话,是很难从《孙子兵法》的只言片语中了知何为“道”的。而书中所说“道者,上下同意”只是合道的结果。

如果从大道角度理解《孙子兵法》,你会发现《孙子兵法》通篇都是合道的阳谋,你就会越发可以理解《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为什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孙子兵法》中的其他这些诡道都只是为这个阳谋服务的。

02 梅德韦杰夫的错误援引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点,一开始就用歪了,尤其是很多外国人。比如不久前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援引中国兵书《孙子兵法》中的句子,揭示俄罗斯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意义。

他称:“孙子很早之前就说过:作战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打,而要依靠自己能用什么来对付敌人;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能够做到让敌人不可能来进攻。”(《孙子兵法》原文为“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

真不知道他看的是哪个版本的翻译,完全领会错了这一句,并且这样的介绍让完全不符合孙子的兵法理念,也让大家看出梅德韦杰夫(甚至是普京)完全没有理解到孙子兵法的精髓。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原文的意思是用兵打仗,不希望于你不来侵犯,而在于我早有准备;也不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充足力量和办法。

应用这一句的真正做法是力争将自己的国力军力强大到不但乌克兰甚至北约都不敢来犯,而不是在没有准备好之前贸然用兵。俄乌战争显然是犯了孙子兵法的大忌,也就是第一篇中提到的:始计中为将必察的五事(道、天、地、间、法)之一的道——道者,上下同欲也。

目前的状况显然不但是上下不同欲,并且潜在盟友不知情,并且留敌以话柄。这仗打得实在是唐突啊。

03 学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每次看到外国人费力地试图理解《孙子兵法》,就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是很幸福。至少我们不会因为蹩脚的翻译而望文生义,曲解其义。真正懂孙子兵法的一定是我们中国人,连美国人也只是学了些皮毛而已。

所以非常建议大家,在研读《孙子兵法》的同时,可以好好悟一悟与《孙子兵法》几乎同时期的《道德经》,甚至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你再看《孙子兵法》就不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了。

而且,这会是个很有趣的智慧旅程。

当然如果想效率高些,也可以来听一下我的讲座——参《孙子兵法》,提升战略思维或是来我的《心性领导力》课程上我们一起探讨。

8月1-3日•成都|《心性领导力》帮助企业定方向,带队伍,激发团队持久战斗力!

兵法谋略精髓(如何区分谋略和算计)(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