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话丰收(丰收节前话秋分)

文|戴永夏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同时也间接提升了秋分这一民间节日的社会地位。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一般在每年9月22日—24日。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有这样的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里的秋分之“分”,即指昼夜平分,各占一半。同春分一样,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继续南移,北半球渐渐昼短夜长,气温降低。

此外,按照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这天正好处于秋季的90天中间,所以秋分又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古代将秋分至寒露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意思是说,一候时,气温降低,冷暖空气对流减少,雷声也就稀少了;二候时,许多虫子都在地下洞穴藏起来,并用细土封住孔洞以免寒气侵入;三候时,随着降水的减少,一些较浅的河湾开始干涸。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凉爽的秋季,短时间内,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连绵秋雨,气温也随之下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时节也正是“三秋”(秋收、秋耕、秋种)大忙之时。此时北方忙于收割玉米、谷子、高粱等大田作物,而长江流域正忙着晚稻收割。

与此同时,华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正如农谚所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江南地区则开始播种水稻,即农谚所说:“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秋分时节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都会对“三秋”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连绵阴雨会使即将收割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及时抢收作物,可免除早霜冻和连阴雨带来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过冬,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

秋分时节话丰收(丰收节前话秋分)(1)

秋分不但气候宜人,节俗内容也十分丰富。

秋分曾经是传统的祭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月神。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古代典籍《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说的“夕月之夕”,就是指秋分夜晚祭祀月神。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家礼仪中继续传承,汉武帝曾专设“太乙坛”祭日月。

至隋唐明清,皆沿袭秋分祭月的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夜晚在坛上祭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和高官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扩大到民间,并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

与此同时,祭月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秋分在农历八月的日子并不固定,所以这一天不一定有圆月,而没有圆月的祭月活动总有些美中不足,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由秋分调至中秋节,中秋祭月成为广泛的民俗活动。

古人还有在秋分这天拜神的习俗。所拜神灵各地不同,如河北遵化、昌黎等地,秋分这天人们用黍米做糕或蒸黍饭撒到场边祭拜风神“风婆”,让她不要刮风成灾、伤害庄稼人畜。

福建漳州等地,秋分这天要祭拜“开漳圣王”。“开漳圣王”即唐代名将陈元光,因对漳州有功,死后被封为漳州的守护神。

广东潮州等地则祭拜“三山国王”,他是潮州府揭阳县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

过去每到秋分时节,还有些地方要挨家挨户送秋牛图。所谓秋牛图,就是在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蕴含着庄稼丰收之意。送图人都是民间能言善唱者,每到一家他们就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之类的话,说到主人高兴给赏钱为止。他们的言辞虽是脱口而出,却句句押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就叫“秋官”。

在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就是野苋菜,当地人称作“秋碧蒿”。每到秋分时节,当地乡民都去采摘秋菜,采回来和鱼片一起熬成“秋汤”。这种汤味道鲜美,有滋补养生的功效。所以当地民谚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