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1)

虎鲸与刘德华

《鲸》是一篇说明文,在多个版本的小学课文中都有入选,大家对鲸的巨大体型都觉得震撼。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句话让很多人觉得这篇课文是中国人写的,但实际上其作者却是个大名鼎鼎的老外——海明威。

先不提这位大作家。说说一头曾经很有名的鲸。

看过刘德华电影《战神传说》的朋友,一定记得其中有一头黑白相间的大鱼,在影片高潮时用尾巴给了大反派致命一击。这条大鱼在片中名字叫“海威”,在现实世界里同样是这个名字,比海明威少了一个字。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2)

海威在冰岛出生,是一头雌性虎鲸,又称为“杀人鲸”。1979年1月28日到达香港海洋公园,擅长表演“凌空飞身顶球”。表演18年间,超过5000万名观众人次欣赏。

刘天王当年为了拍此片,跟海威在一起玩了很久,产生了感情,所以才会有片中在一起游戏的感人画面。海威于1997年4月21日因急性肠出血死亡,享年22岁。

海豚也是鲸类

很多人觉得片中的海威很像一头海豚,其实按照生物百科上来说,鲸中包括所有的海豚。

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

须鲸的种类较少,但体型巨大,目前已知最小的种类体长也超过6米,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也属于须鲸。然而齿鲸类的体形差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30cm左右,海豚就属于齿鲸类。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3)

大部分鲸类终身在极度黑暗的大洋深处,他们不得不采用声呐等各种手段来搜寻猎物和防避攻击。其声呐的性能是人类现代技术所远不能及的,鲸发出的声音一般叫“鲸歌”。

这里又要提到另一头鲸,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她叫Alice,1989年被发现,从1992年开始被追踪录音。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原因是她的鲸歌频率一直是与众不同的,只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

她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这一消息被播出以后,很多人为她着迷心碎,作家张元还为此写了篇《鲸背上的少年》。

残忍的捕鲸历史

说到海豚也是鲸,联系最近日本刚刚退出捕鲸协定的消息,大家很快会联想到另一部纪录片《海豚湾》,其血腥画面和人道颠覆,引起了巨大的国际争议。

这里简要说说捕鲸的历史。

在新式煤油灯出现之前,西方国家的照明材料主要是鲸油和煤气。因为煤气成本高,运输困难,所以绝大多数人选择用鲸油照明。

19世纪初,人力开始被蒸汽机取代,科技和工业知识爆发性增长,人们学习的劲头也随之热烈,室内照明需求急剧上升,这导致鲸油供不需求。而同时,鲸还能制造香皂、护肤品、润滑油、女性束腰等产品,因此,捕鲸开始在全球泛滥,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化的产业。

英国、荷兰、法国、挪威都曾经大规模的捕鲸。美国则后来居上,捕鲸数量短短几年跃居世界第一。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4)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间接上也是由捕鲸推动的。19世纪的时候,欧美国家的捕鲸船在日本近海活动,由于挤占了日本的鲸鱼资源,经常受到后者的阻挠。于是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驶入江户湾。以坚船利炮威胁德川幕府答应,给美国的捕鲸船提供食物、淡水以及燃料补给,开放贸易港口。这就是叩开日本国门的“黑船事件”。

据说,当时船员们捕一头鲸,就能获得陆上工人半年的工资;连很多妇女都假扮男人上船打工。而捕鲸的船长们则被看成高富帅,成为少女做梦都想嫁的人。美国另一部小说《白鲸》中提到,有钱的捕鲸船长会直接拿鲸作为女儿的嫁妆,而家里油池的大小,直接代表了他们的社会身价。

在这样极端的倾向面前,捕鲸也更加残忍。当鲸鱼出现警觉,追不上成年鲸鱼时,船员们便会先刺中幼鲸,并在海中拖行,以诱捕不肯离去的母鲸。而等到蒸汽动力船和装有炸药的标枪问世后,再也没有任何鲸鱼能逃得过捕鲸船的追杀。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捕鲸行为少得多。主要是因为中国很多朝代都实行海禁,渔船不能离开海岸太远,所以捕到深海中的鲸鱼的机会很小。自1981年起,已完全停止对鲸类的猎捕。

但是中国的节制,对捕鲸工程的限制微乎其微。由于鲸鱼一般2~3年生育一胎,每胎只生一个鲸宝宝。繁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捕猎的速度,部分种类甚至到了要灭绝的程度。

而真正拯救鲸鱼的,却是石油。

1859年8月27日,美国科农·德雷克上校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石油逐渐替代了鲸油。全世界的鲸鱼逃过一劫。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5)

现在,虽然已经有了国际捕鲸委员会(IWC)这样一个负责管理捕鲸和鲸类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商业捕鲸的规模次数都呈现大幅减少趋势。然而从1986年以来,日本等一些国家利用了IWC决议的漏洞,打着“科学捕鲸”的旗号,每年捕杀了至少25000头鲸或海豚。甚至最近,日本直接退出了捕鲸协议。

其实日本一直就是这样的国家,他们要做的,别人阻止不了。当初侵略中国时,国民政府一直寄希望于国联。同情中国、制约日本的国联成员国也组织了一场专门会议,然而在会议开始前,日本宣布退出国联,爱咋咋的,留下一群尴尬的人……

鲸的力量崇拜

在中国历史上,对鲸鱼最早的描述出现在《尔雅》中:“鲸,海中大鱼也。”

可考鲸鱼最早文字出现在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

最早观察到鲸鱼搁浅的,可能是曹操。在《四时食制》中写过“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量蕊,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鲸具有多重意蕴。比如:

体现鲸体形巨大,威力无比:有成语“鲸吞虎噬、鲸波鼍浪”;

有时被比喻为雄强的英雄豪杰,或凶邪的敌人。因而有“斩鲸”一词,比喻平定叛乱势力。“剑门失险曾缚虎,淮水安流唯斩鲸。”

然而更多的意向,则把鲸认为是通向仙界的坐骑。

比如:连鳌跨鲸,表示超凡成仙;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

又如:骑鲸捉月。相传李白因酒醉,捉水中月,落水而死。杜甫则作诗称,李白是死后骑鲸鱼上天而去。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6)

也有很多人认为庄子《逍遥游》中的“鲲”,其实也是鲸。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就有大鱼在天上飞的意向性画面。

这些都是源自中华文化对鲸鱼神秘力量的崇拜,以至于还有“鲸鱼死而彗星出”的说法。

现代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鲸歌》,更是从时空文明角度,对鲸的神秘进行了无限的拔高。来看一下部分文字节选:

鲸歌在响着,这是大海的灵魂在歌唱。鲸歌中,上古的闪电击打着的原始的海洋,生命如荧火在混沌的海水中闪现;鲸歌中,生命睁着好奇而畏惧的眼睛,用带着鳞片的脚,第一次从大海踏上火山还没熄灭的陆地;鲸歌中,恐龙帝国在寒冷中灭亡,时光飞逝,沧海桑田,智慧如小草,在冰川过后的初暖中萌生;鲸歌中,文明幽灵般出现在各个大陆,亚特兰蒂斯在闪光和巨响中沉入洋底……一次次海战,鲜血染红了大海;数不清的帝国诞生了,又灭亡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蓝鲸用它那古老得无法想象记忆唱着生命之歌,全然没有感觉到它含在嘴中的渺小的罪恶……

海明威与美国的海上霸权

最后再来说说作者海明威(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

在中国大部分读者眼中,海明威因为其照片,以及《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一直把他定位为一个慈祥的老爷子,回归自然,尊重生命,和蔼可亲。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7)

但是,千万不要因为《永别了,武器》与《丧钟为谁而鸣》,而把海明威定位为一个反战人士。而恰恰相反,他的作品经常体现残酷的战争,充盈着暴力。

在年轻的时候,海明威是一个玩世不恭的浪子形象,情感和职业经历都泛滥得一塌糊涂。一战之后,他到到法国、意大利等前线采访,在阵地上负伤,痊愈后义然当兵上了前线,投身到战斗中。据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1941年,他还被招募为克格勃间谍,代号:阿尔戈……

后来他从事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被称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然而这里要询问,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是什么?曾经一度很火的美国梦又是什么?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8)

联系美国的移民和开国经历,可以得知一些端倪。其实说得冠冕堂皇,是一种开拓进取、实现自我的精神。说得残酷一些,则是野蛮扩张。这从美国的领土扩张、西进运动、北美印第安人的灭绝,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霸权扩张、战后世界警察等历史问题上都能找到无数例证。

而海明威所生活的年代,1899—1961,恰恰是美国海上霸权扩张最快的时期。

1886年,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在《海权论》,提出了大炮巨舰的构想。1890年海军法案标志着美国海军进入扩张时代。

随后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从老牌海上帝国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扶植了古巴“独立”,美国初期的两洋战略体系形成。世界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来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在任)通过几次海上行动:夺取巴拿马运河、处理委内瑞拉危机、赢得加勒比海霸权、派出大白舰队巡航全球……正式确立了海洋大国的地位。

海上霸权500年(老课文解密鲸)(9)

一战二战期间,美国尽管保持中立政策,但目光始终在全球游动。带来巨大民族创伤的珍珠港事件,其实是美国高层迫不及待的重返海洋的宣言。于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依靠其强大的军工能力,取得对日本压倒性的海军优势,完全控制了太平洋。

二战以后,美国在大西洋建立两道防御圈,成立史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又在太平洋形成三条岛链,以此控制欧洲,遏制社会主义势力,进而控制全球。这一切,在20世纪60年代都已经完成。

而海明威死于1961年。他的生命历程,恰恰“无意中”印合了美国的海上霸权扩张轨迹。因此,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笔下的“鲸”,都象征了一种巨大的海权力量,直至今天,依旧在全球海洋上掀起风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