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翻新经典作品(让糟粕复活的相声不要也罢)

这两天随兴所至发了两篇有关相声的小短文,不想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甚至还有人在评论区用伦理梗骂我,把我吓坏了,毕竟我只是个普通人,没见过大世面,从小到大没遇到过这么下流的玩艺儿其实看了阅读量我就知道了,有些人纯粹为骂而来,并未看我的文章,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相声翻新经典作品?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相声翻新经典作品(让糟粕复活的相声不要也罢)

相声翻新经典作品

这两天随兴所至发了两篇有关相声的小短文,不想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甚至还有人在评论区用伦理梗骂我,把我吓坏了,毕竟我只是个普通人,没见过大世面,从小到大没遇到过这么下流的玩艺儿。其实看了阅读量我就知道了,有些人纯粹为骂而来,并未看我的文章。

但凡德云社和纲丝们能静下心来听听别人的话,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德云社除了社众们睚眦必报的戾气外,坏事的还有不理性的纲丝,很多谩骂未必出自自郭德纲先生之口。

今天我依旧死性不改,想来说一说为什么德某社的下三路、黄赌毒的相声不能要。郭德纲先生如果再这样走下去,不仅离宗师越来越远,还将成为相声发展路上的罪人。

旧社会的相声是低级玩艺儿,除了侯宝林先生等少数特别出众的,其他老艺人都是靠撂地摊生活,只能靠下三路、黄赌毒引人驻足,这是为生活所迫。但依旧精品不断,马派的《大保镖》、《卖挂票》,侯派的《找堂会》、《卖布头》,刘派《化蜡钎》、《斗法》,苏派的《文章会》、《批三国》等上百段相声在今天听来依旧是经典,不要说我这样年过半百的人爱听,我的孩子以及他的朋友们听了刘宝瑞先生的单口也无一不被吸引。

事实证明,只要是好东西,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网络时代,一样有年轻人喜欢。不被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有发展前途吗?答案是肯定的。

解放后,以侯宝林先生为首的老一辈相声艺术家为了将相声从“玩艺儿”变成“艺术”,和老舍等文学家一起开始了相声净化运动,存精华、去糟粕,反复打磨、翻旧为新。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就曾说过,“侯宝林说的是文明相声,教授们也可以听”。

说侯宝林先生对相声有功,估计全中国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吧?

什么是一代宗师?这才是一代宗师,不仅需要艺术成就达到一定高度,还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有纲丝质问我,侯宝林、马三立等先生以后,他就找不到可听的相声了,直到德云社和郭德纲先生出现。郭德纲先生说相声时,那些名家在哪?

什么叫坐井观天?什么叫孤陋寡闻?这就是!侯先生、马先生之后相声名家少吗?

不说别人,郭德纲的师父侯跃文先生算不算名家?相声水平能不能比得上郭德纲先生?我看就算郭德纲先生在也不敢说他的水平已远超其师。

如果侯跃文先生算名家,那与他搭档的于谦的师父石富宽先生是不是名家?与侯跃文同出师门的马季、师胜杰是不是名家?难不成侯宝林先生的眼光还不如纲迷,会选庸者为徒?

马季先生是公认的新一代相声的领军者,门下高徒众多,姜昆、冯巩、刘伟,随便哪个站出来都有自己的成名段子,在上世纪八九十代风头无两。当然除了马家军,牛群、李立山、常贵田哪一个水平也不差,哪个都有让人过耳不忘的成名佳作、传世精品。

这些相声有些人不爱听,是不是因为没有屎尿屁和黄色笑话呢?是不是因为这些名家从不会拿搭档本人及其家庭无底线砸挂呢?

不可否认,德云社与郭德纲先生是为相声中兴出过力、流过汗,最起码让相声表面上红火起来了。但一件事有其两面性,可好可坏,表面上小剧团的出现好像让相声火了一把,但是下三路、黄赌毒的东西又公然出来了,这不是历史的退步是什么?

2006年左右德云社和郭德纲先生刚红火的时候,我也在朋友的带动下听了几段相声,确实口齿清楚、基本功扎实,虽与宗师比有差距,但是与当时的同行相比也算好的了,能够听得下去。

但是慢慢的德云社味道变了,台上说的表面是相声,实际是明目张胆地骂人,而且越演越烈。对姜昆不满,就说其女儿与导演睡觉。对汪洋不满,就说汪洋老婆偷人。郭德纲在现场调侃女观众,说她们笑得甜是因为他有糖尿病。张云雷砸挂京剧艺术家李世济、张火丁,砸挂汶川地震和慰安妇。这些恶俗的语言竟然还能赢得台下连连叫好声。真是服了纲丝,被人隐喻去喝尿了,竟然还能笑得出来!

德云社出名后最大的毛病就是“砸挂无底线,德行抛天边。”砸挂是相声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假,但是也有约定俗成的四不砸,即“有隔阂的不砸、观众不懂的不砸、有明显争议的不砸、长辈不砸。”德云社好像一条都没有遵守。

有网友调侃,德云社的相声可以分为三大系列,调侃于谦及其家人、谩骂和诋毁同行、屎尿屁下三路。这些活计让本来已经脱胎换骨的相声艺术又被某些人将糟粕复活了,明白人倒评评理,这是相声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将这些糟粕复活的人和团体是对相声无功还是有罪?

任何艺术形式需要传承,必须有青少年不断参与进来才行,但是相声现在又变成了以黄色笑话和屎尿屁为主的下三滥玩艺儿,会有家长同意让孩子学习相声吗?后继无人的相声还谈什么将来。

我一再让纲丝们将孩子带去德云社听相声,并不是调侃和讽刺,而是真心诚意的建议,没有想到一片谩骂之声,实在遗憾!只有肯带孩子一起去听相声、引导孩子喜爱相声艺术的,才是相声的真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