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

文 | Eman迩文基因(emangene)

上一期,我们聊到了孕期做NT检查的重要性。

结果很多孕妈在后台留言,要求再谈谈唐氏筛查。同时,还抛出了一大堆问题:

唐筛一般在多少周做比较好?我的预产年龄才25岁,有必要做唐筛吗?唐筛的准确率是多少?怎么有人说60%,有人说90%,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唐筛显示高风险怎么办?孩子还留不留得住?......

为此,迩文君特别筛选出了一些最热门也最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什么是唐氏筛查?

唐氏筛查,是一项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手段。

主要是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检测母体血清中AFP、HCG、uE3和PAPP-A等标志物,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计算出胎儿患病的危险系数。

如21、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

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1)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孕妇的年龄密切相关。

相关数据显示,25岁的孕妇生下“唐氏宝宝”的概率约为1/2000;到了35岁,则上升至1/350;40岁后更是高达1/60。

对于准妈妈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将会呈曲线性增加。

二、唐氏筛查什么时候做?

按照孕周的不同,唐氏筛查可分为早唐和中唐。

早唐(孕早期筛查)

一般于孕11~13周 6天进行,主要是以β-HCG和PAPP-A为标志物的血清学二联筛查。

在此基础上,若联合超声测定的NT影像,可将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提升至85%~90%,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筛查手段之一。

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2)

➋ 中唐(孕中期筛查)

一般于孕15~20周进行,根据标志物的不同,可分为二联、三联和四联筛查。标志物越多,意味着唐氏的检出率就越高。

通过检测母体AFP、β-HCG、uE3和Inhibin-A的浓度,四联筛查的检出率最高可达80%。

即便如此,中唐的检出率仍然不如早唐

三、哪些人最适合做唐筛?

很多人以为,只有高龄产妇才需要做唐筛,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唐氏综合征作为一种偶发性疾病,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孕妇都有可能生出“唐氏宝宝”。

因此,建议所有的孕妈都要做唐氏筛查。

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孕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产检,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3)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以下孕妇通常不建议进行唐氏筛查:

  • 多胎妊娠的孕妇
  • 双胎之一停育或行减胎术后
  • 体重超过120kg或低于30kg
  • 脂代谢异常(严重脂血)的孕妇

根据《母婴保健法》规定,预产期年龄超过35周岁的孕妇,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四、做唐筛要看哪些指标?

如果是第一次做唐氏筛查,孕妈们只需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指标即可。

分别为21-三体风险(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风险。

临床上,21-三体风险≥270,18-三体风险≥350,即可判断为高风险。

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4)

不过,高风险只是表明胎儿发生异常的几率较高,并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结果

同样的,如果检测结果显示为低风险,孕妈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在15周以后,还要再进行一次中期唐筛,届时须结合早唐的报告综合判断。

五、唐筛结果高危怎么办?

若唐筛结果显示为高风险,建议孕妈应立即预约产前诊断门诊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以深圳为例,目前全市具有产前诊断资格的,仅有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市妇幼保院等6家机构。

特别提醒:超声科、检验科等作为辅助科室,是不接受产前诊断咨询的。

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5)

根据不同孕周各项指标筛查的结果,医生的诊断建议也不尽相同:

若21或18三体综合征为高风险,一般建议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若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高风险,则建议行超声诊断。

若结果处于临界风险单项MOM值异常,也会建议行无创DNA产前检测。

六、无创可以代替唐筛吗?

由于唐筛的的临床检出率低,假阳性率较高,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孕妈所摒弃。

取而代之的,则是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度等优势的无创DNA产前检测。

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如今无创DNA的检测率已能达到99%以上,基本等同于羊水穿刺。

唐筛怎么准备容易顺利通过(唐筛到底要不要做)(6)

不过,无创DNA针对的目标疾病仅为染色体疾病,并未包含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所以,对未接受中唐而直接进行无创的孕妇,应及时通过超声检查评估。

如想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关注Eman迩文基因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关于NT检查的6大疑问,孕妈需提前了解,对宝宝很重要

一生只有一次!能救命的脐带血,为什么不建议“私存”?

“酸儿辣女”是科学还是谣言?是时候告诉你真相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