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中庸就慎独(大学第17课君子必慎其独)

《中庸》特别强调诚,真诚的诚,当然也是诚意的诚,如何能做到诚呢? 《中庸》反复在讲的就是君子慎其独这个慎独的功夫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内心深处用功今天通过学习《中庸》的四个重要论述来继续体会《大学》中所重点阐述的诚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做到中庸就慎独?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做到中庸就慎独(大学第17课君子必慎其独)

做到中庸就慎独

《中庸》特别强调诚,真诚的诚,当然也是诚意的诚,如何能做到诚呢? 《中庸》反复在讲的就是君子慎其独。这个慎独的功夫也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内心深处用功。今天通过学习《中庸》的四个重要论述来继续体会《大学》中所重点阐述的诚意。

第一、《中庸》在一开篇就从慎独的角度来为我们展现了何为诚意?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惧,没有什么比隐蔽的东西更容易表现出来了,没有什么比细微的东西更容易显露出来了。 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小心谨慎,遵守道德的规范。也就是说我们在他人能够看得见的地方做得好还不能算作自己的意念真诚,当我们回到一个人坦诚直白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这时的真实想法才最能体现我们的诚意。

比如我们热情的和一个人打了个招呼,但内心的想法却是:我不喜欢这个人。我们看越是在这种细微的地方,越能体现我们的意念是否真诚。

那么我们的诚意从何而来呢?又如何进一步提升意念真诚的程度呢?

第二、《中庸》继续教诲我们: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但是使自己达到诚是人为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意念的真诚是与生俱来的。

就像昨天学习过的《大学》原文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样的自然而然。但是因为我们会被后天的成长环境所影响,沾染上种种不好的习气,所以需要努力去掉那些障碍住我们的不明和贪欲才能让自己回到真诚。

那么为什么要让自己的意念更加真诚呢?

第三、《中庸》教诲我们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是贯穿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诚就没有万物,所以君子达到诚这个品质最为宝贵。

比如当一个人只是在口头上和别人说了一件事儿,而对方就立刻满口答应这些事情其实是很难做成的。因为双方的诚的这个层面都很低,所以需要提升自己意念真诚的程度才有能力担当更重要的工作。

对此《中庸》也讲到:诚则行,行则住,住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当我们的内心有了一份真诚他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之后就会逐渐的显著,在显著了之后又会发扬光大,而发扬光大之后就会感动他人,当人们的内心被感动之后,就会改变原有的认知和看法,使人们的认知改变、就可以感化人们向更高层面迈进。这就体现了我们的意念真诚的程度不断提升,所能利益和影响他人的程度和范围都会逐渐扩大。只有诚意到了极致才能化育天下。

第四、当我们的意念真诚到了极致的时候《中庸》教诲我们: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真诚到了极致,就可以预知未来。这并不是说我们有意的要去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因为真诚到了极致就足以能够洞察世间的规律。就像到了夏天就知道天气会逐渐变热,到了秋天就知道树叶会逐渐脱落。一个能够让自己的意念足够真诚的人能够看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处处都是机会,处处都是蓝海。

经典就是这样总是在高处相见,从《大学》到《中庸》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就算是把所有经典的文字都背下来 经典的智慧也和自己无关,最关键的就是当下这一刻的行动、当下就诚其意这才是最了不起的。我们如何度过当下就是如何度过一天,就是如何度过一生。我们的诚意在哪一个层面,我们生活的品质就在哪个层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