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

苗族“五五”花山节,三角村坪头苗寨迎接你的是热情好客的苗家人,唱着敬酒歌的漂亮妹妹是五彩的花朵,吹奏芦笙的小伙儿是春天的乐章。双手接过羊角酒,天空之下,踏着芦笙的节拍,旋转三圈喝下米酒,醉人的不只是酒,更是苗寨里怒放的春天……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1)

神奇三角,幸福苗寨,风情万种地矗立在大山深处高高的山巅,向世人展示着她不一样的美丽,而大山曾经一度阻住了这里的交通,阻住了这里走向富裕的道路。

2016年五月初五,当汽车沿着左盘右旋的“三三公路” 向两碗镇的三角村——水富苗族聚居村行进时,心有余悸的我便有了全新的感受。虽然同样是在五月前往,同样是兴致勃勃地前往,却与十年前有了完全不同的心情、完全不同的感觉。硬化了的乡村公路路况良好,没有汽车左右溜滑,人在车上跳来跳去的恐惧,一路闲情野趣,看花赏景,一路感叹,一路睁大欣喜的眼睛:三角的天是那么深邃的蓝,三角的云是那么透亮的白,三角的山是那么清秀的俊,三角的花是那么绚丽的艳,人的心情是那么清爽的美。

山花烂漫,亮丽动人。清新馥郁的初夏风温柔地吹拂着脸庞,让人神清气爽,仿佛身处天上。曾经因偏远高寒而落后的三角,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坪头苗寨几个苍劲的大字在混凝土浇筑的寨门上格外醒目,寨门大道宽敞整洁,苗家人昔日那昏暗无光、四面透风的茅草房、杈杈房和岩洞再也看不见了,这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建了学校、广场、寨门,改建、新建了安置房、活动场所、活动室等。依山而建,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的 50 套新建安置房——别墅式小洋楼格外夺人眼目,白墙黛瓦,朱红色线条镶嵌的墙面,描绘上一幅幅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既透出独特浓郁的苗族民居风情,又不失现代新农村气息……周边 100 亩猕猴桃示范园、500 亩核桃示范基地郁郁葱葱,300 亩天麻长势喜人……放眼望去,山川景色尽收眼底,山峦连绵,三面环绕着低缓的山脊,山花灿烂,姹紫嫣红,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一丛丛、一簇簇,相对连片、长势良好的脱毒马铃薯的绿叶间开着一些小小的淡紫色的花,盈盈地摇曳着好似在招呼着我们,又仿佛在欢迎着我们。蜿蜒的公路像一条飘逸的银带缠绕着翠绿的山峦,上升着、飞舞着,似乎要与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相连,又似乎是苗家人手中挥舞着的一条心线,充满着追求,充满着生活的希望。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2)

小洋楼上方是宽大气派的广场,矗立着大理石建造的数米高的苗家图腾,图腾为圆柱体,圆柱顶端的塑像仿佛是一只站立着展翅欲飞的鹰,圆柱上雕刻着龙凤祥云。广场上方是一所新修的小学校,伫立着几幢崭新的教学楼。一路上,不时碰见梳着不同发型,戴着不同头饰,穿着不同苗族服饰的苗家人涌向广场,那五彩缤纷,绣着不同的花果草木、彩蝶鸣禽、游龙飞凤、山河壮景的苗族服饰,那风姿绰约、靓丽动人的苗族女子,让人情不自禁地心生喜爱。

带着疑问与苗家人交谈,他们对我们的疑问如数家珍地回答,不得不惊叹苗族服饰文化那不动声色的征服。他们的服饰分为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次方言苗族两种,大多是自己亲自编织、手绣的。有便装与盛装之分,男装简单,女装复杂。其中滇东北次方言苗族服饰,男性便装是长衣、黑袖、长裤,全由白麻布缝制,上衣到衣襟为止,将两匹布按左右间隔 1 尺与背面缝制 0.5 尺,再在肩上缝上衣袖即可,衣袖用黑棉布缝制。另有将白麻布用蓝靛染成蓝色,缝制成长衫的蓝染服,从市场上购买蓝棉布,缝制样式与汉族的长衫相似。盛装则款式较多,以“披肩盛装为主”。其花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花空白格菱形图形(示祖先战袍),其花空白格菱形为白麻布,菱形图穿插于空白中,用红、黑羊毛线所织。空白格用白棉布镶满,每个大菱形的中央,用蓝棉线缝制或用蜡染成一个小菱形,用鲜艳的红布条压成皱纹条,沿花菱形边上缝制而成;二是蕨花彩图形(示祖先领空),位于肩中央,肩前后与花空白格菱形相连处,以蕨花彩形布满,配上其他五颜六色的平行四边形花纹图样,是花衣服的主花部分,也是工艺最难的地方;三是盛装领背牌(示祖先战旗),位于后颈部下方,形如长方形的硬布,以脊柱为中心向两边横对称,以方形白麻布为基料,用白棉布填其中,然后在四周及其中镶上花边或刺绣,下缘钉上彩条,即红、黄、绿、蓝线扎成的旗须,吊于背上,彩条下端,每条系上彩须及铜、锌制成的小铃,构成花彩铃响。各部分还有许多细小花纹。女性服饰为上衣下裙,便装主要是以白麻布制作对襟衣,黑色、蓝色棉布制作衣袖,衣长齐腰间,缝制方式与男性便装相同。棉布衣,颜色有多种,由个人喜爱确定。花带衣,以黑色棉布为佳,缝制方法与棉布衣相同,主要是用花绸带从左向右沿衣领口镶上,彰显美感。裙子主要有三种:一是将白麻布折叠后,用针线缝制成皱纹(又称百折叠)加花色,系中、老年人穿的白裙;二是将白麻布折叠成宽度相等的若干竖条状,在每隔几条竖条状皱褶间横向、上下有间距地加上长条蓝色,形成蓝、白相间的花纹,系中、老年人穿的爽裙;三是美观柔软,工艺复杂,在菱形图案上手绣纪念苗族祖先居住的山川河流及田地,多为青壮年妇女喜欢的花裙。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3)

川黔滇次方言苗族服饰,男性服饰以麻布长衫长裤为主,是将麻布织好后,用蓝靛染成蓝色,上装缝成长衫,圆领口,并钉上四至六颗布纽扣,衣服左侧面从中间往下全部分开,不钉扣。袖口、衣服以及分开处的内面,均镶上二指宽的蓝棉布条做内衬,穿着时腰系草绿色腰带,并在腰前扎成腰结,两头插于两侧腰间。长裤用麻布染成黑色或蓝色,裤筒下底口内面镶一层蓝色棉布条做内衬。女装多以麻布染蓝色或市场上购买的蓝布,缝制成前齐腰间,后齐膝关节,面口从颈前面之中央向右手方以斜面口分开,钉上布纽扣,圆领口衣服,衣袖从下至上,用草绿色、红色、蓝色、白色布条及刺绣条、花边等逐一往上镶,最高可镶到肩部。胸前系一条长方形围腰,围腰周边用红、绿、蓝、白等色布条层层镶围,围腰胸口处是一块正方形或梯形白布,在白布上绣上五颜六色的各种图案,腰带两端镶上各种手绣花纹或机制花边,并钉上各种颜色的花须,将腰带缠绕腰部两圈后,在腰背部交叉后向下垂吊至裙底几寸即可,或者配上花飘带。裙子则分为便裙和花裙两种。便裙是在织布机上用黑白两色麻线密排,其中有两条较大的黑线带,一条代表长江,一条代表黄河,织成黑白相间的裙布。然后根据个人所需尺寸剪断,用针线折叠成百褶裙,再系上一条白色麻布或棉布,适合任何年龄的女子穿。花裙苗语称“丹帐”,是用麻布或者棉布染成蓝色或蜡染成带花纹的裙布后,用红、白、黄、绿等多色棉布剪成细块,折成皱褶,分上下多层,镶嵌珠子等饰品,镶满为止,再增加一道漂亮的刺绣。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4)

苗族的头、足饰是区别男女老幼的重要标志,男性青壮年普遍留短发,大多数中、老年留短发戴帽,戴头帕的苗族男子很少。女性普遍留长发,用染成的黑色羊毛混入头发,挽成髻螺旋盘于头顶,发上别上梳子,或扎上红、蓝、白、黄等各色丝线,或别上一朵绢花,如今多数已不再用羊毛线混入发中扎辫子了。未婚女子留长发辫子垂于背部,已婚女子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将长发挽成条形盘于头顶,标志着该女子已结婚生子。小孩子则大多戴着镶有苗绣花边或机制花边,两边耳侧及帽子背部各吊一根红色旗须坠的短帽,或者顾名思义的鱼尾帽……苗族服饰的艺术讲究与完美追求,从那些工艺复杂的小点缀背带、腰包、腰带上也可见一斑,只看上一眼,就会惊叹什么是心灵手巧,惊叹什么是巧夺天工。

越来越多身着盛装的人,潮水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广场。水富在三角坪头苗寨隆重举办的第 22届苗族“五五”花山节,吸引了来自贵州威宁、四川宜宾和昭通威信、大关、永善、盐津、绥江等方圆数百公里内的数万苗族同胞,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参与。他们竞相媲美、载歌载舞,将整个苗岭花山变成了人潮花海、欢乐海洋。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5)

据记载,苗族“五五”花山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叫“跳花山”“踩花山”或“耍花山”,当地人又称“五月会”或“花会”。传说那是苗族部落与异族部落十三年战争的最后一天,他们终于在丢失了大片良田沃土之后,躲过了异族部落的围剿或追杀,为了纪念苗族部落和异族部落战争的结束,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欢快的芦笙舞……把这一天定为花山节,并逐渐演变成为一年一度最重要、最隆重、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成为开展祭祀活动,祈求平安,传承文化,谈情说爱,交流感情和生产生活经验,展示服饰,竞赛与放松相得益彰的盛大庆典。

震撼山谷的鼓声敲响了、欢快激越的芦笙吹响了,清亮动听的苗族迎宾曲唱起了,传统的芦笙舞与风格不同的现代舞跳起来了……苗族迎宾酒、祭花杆、打糍粑等苗族传统文化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篮球赛、拔河、打鸡毛毽、跳花杆、蒙眼打鼓、吹枪、射弩、绩麻、穿衣、穿针、刺绣、背水、扭扁担、斗鸟等活动精彩纷呈,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和大联欢,把花山节一次次推向高潮,处处彰显出欢乐与喜庆,神奇与自然,让人于无形中体会到一种浓浓的情思,看见一种大象无形的胸襟。

笙歌曼舞颂盛世,山欢水笑迎嘉宾。在喧闹与喜庆中,我分辨不出哪是苗族古歌,据说能够唱古歌的健在者不多了,多数年轻人不会唱,古歌演唱濒临失传,能够听到是一种幸运。苗族古歌手哪怕他(她)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的平时寡言少语,一旦开唱,便是抑扬顿挫,像绵延的江水滔滔不绝,可连续唱上三天三夜不中断,没有重复地以说唱的形式,讲述不同内容的故事。唱苗族古歌,川黔滇次方言苗族叫作“货苟”,直译汉意为“喊歌”。古歌均为口口相传,词句大同小异,但曲调各不相同,内容大多是歌颂人类繁衍生息、人间真善美和苗族领袖率众与异族英勇作战、开辟山川、种植桑麻五谷的幸福美满生活,反映不断被异族、统治阶级征伐、剥削和压迫,致使苗族人民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苦难历程。虽不懂苗语,却并不妨碍这些光芒四射的古歌从远古而来渗透心灵,久久激荡。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6)

爱情是人类永远的歌唱。苗族情歌代代相传,分为两种,一种是未婚男女之间相互倾慕,有情有义的情爱对唱;另一种是男女之间的对唱比赛或娱乐。许多苗族男女都可做到张口就唱,相互对歌,情到深处,可以整天没完没了地一直对唱下去,那浑厚深情的男声与悠扬柔情的女声在山间荡气回肠:“对面山上好姑娘,坐下弯腰把线穿,两只巧手织花带,送给哥儿系花衣。”“妹妹心意哥早知,寻草坐下慢慢思,弯腰细细打草鞋,送给妹妹脚上穿。”“花带草鞋本意深,交换到手心连心,朝暮相思情不尽,终身伴侣早日归。”“砍柴要走侧面过,向妹窗前蹬一脚。娘问女儿什么响,风吹大树梨子落。昨晚芦笙吹得响,来到后阳敲石缸。娘问女儿哪样事,家神不安鬼烧香。”“六月苞谷正花壳,劝郎今年把亲说。妹妹早点到你家,双双下地去做活。十七十八不唱歌,二十五六事头多。四十七八人老了,哪有闲心唱山歌。”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诗歌:关于生活,我们有一种情绪很年轻 / 心境安详能体验到一切 / 任随天空有几种颜色 / 任凭时间多么会变 / 他们的精神世界决不贫瘠……

昭通金龟山桃花(昭通花事缤纷)(7)

心醉神迷,乐不思归。陶醉在这纯正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质朴天然、原生态的情歌里,陶醉在真诚美好、扣人心弦的敬酒歌里,享受着苗家人的热情好客,品尝着风味独特的苗家菜 , 品尝着不同的山珍和野菜野果,品尝着鲜美的老腊肉、烤全羊、罗汉笋、水竹笋、楠竹笋、刺竹笋、斑竹笋、苦竹笋、野生香菇、阳雀菌(羊肚菌)、刺老苞、侧耳根……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一盅盅香气四溢斟得满满的羊角酒,你便是真切地醉了……

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个全村总人口仅 2452 人,苗族同胞就占 95% 以上的村寨,汽车渐行渐远,回眸眺望,三角的上空流金溢彩,祥云笼罩。那缥缈的云中山岭,已坐落成片的别墅式小洋楼,形成美丽的街市、繁荣的“天街”,世世代代在这大山中生息繁衍的苗家儿女,世世代代在这大山之中苦苦挣扎,如今终于把这“挣扎”变成了信心百倍的“前行”。三角苗寨已从贫困的谷地升起,走向繁荣幸福,以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笑迎八方来客,苗家人的生活一如藏在深山里那漫山的山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热烈、灿烂地在春天里绽放,散发出幽幽的、淡淡的、隽永的香……(陈卓/文)

来源:水富统战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冯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