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低保标准(我国年均保障低保人员超4000万人)

昨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贫困人口低保标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贫困人口低保标准(我国年均保障低保人员超4000万人)

贫困人口低保标准

昨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

帮扶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

詹成付表示,十年来,民政部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一批”的任务,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脱贫,同时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与此同时,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2000万残疾人。

持证社会工作者增长近9倍

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成效持续提升。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介绍,目前,村(社区)“一肩挑”比例达到95.6%和93.9%,比换届前提高了29.5个和30.2个百分点,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城市由82%提升到100%全覆盖、农村由31.8%提升到79.5%,分别增长18个和47.7个百分点。队伍结构也更加优化,村(居)委会主任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46.4%和82.6%,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成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底色。

民政部还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目前,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同时,持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2.2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9%。

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达36万个

十年来,我国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2倍。截至目前,已有1420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371.7万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综合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惠及近3700万老年人。

文/本报记者 董鑫 统筹/徐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