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国(话说春秋时期东西两组秦国)

大约五千年前,以Y染色体单倍群而言,黄种人O3集团的炎黄同盟,从陕西来到河北,击败了黄种人O2集团的蚩尤九黎同盟,于是,炎黄同盟统治了东亚大陆大片地区。

黄帝同盟,之后是夏同盟、商王国、周王国,这是五千年前到两千年前的华夏历史。

黄帝同盟,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70年,历时九百余年。

黄帝同盟的首个酋长是黄帝,末代酋长为大禹。大禹治水,深得民心,于是继位,取代帝舜为酋长,之后,又将“公天下”改为“家天下”,传位于其子启,启建立了夏同盟,传续了五百年。

帝舜为酋长时,起用大禹治水,还给他配备了四个好帮手,可称为大禹F4,他们是:皋陶、后稷、伯益、契。

春秋战国秦国(话说春秋时期东西两组秦国)(1)

大禹治水

其中,皋陶(GAO,一声,YAO,二声),偃姓,掌管刑法,是姓氏李的祖先,也是就是老子和李唐的祖先;后稷,姬姓,是周人的祖先;伯益,嬴姓,东夷人,是秦人的祖先;契,子姓,东夷人,是商人的祖先。

就Y染色体单倍群而论,华夏人属于O2集团,东夷则属于O1与O3的混血裔。

重点来说说伯益,他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以嬴姓,并将秦邑封给他。秦邑,今河南濮阳范县秦亭一带,位于黄河以北。范县实际上属于山东,1964年暂时划归河南。

本来如果按照“公天下”的选举,伯益应该继承大禹为同盟酋长。

因此,东夷和华夏争夺同盟酋长之位,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到了夏少康时期,终于击败东夷,确立了夏同盟的统治。

伯益,又名大费,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廉,若木。

若木是徐氏、江氏、费氏的祖先,江淮一带的嬴姓各国,徐国江国等,皆为其后裔。

再看大廉,其后代中衍,在同为出身东夷的商王国,颇为得势,为商王太戊驾车,他的重孙是中潏(音JUE,二声),中潏的儿子是飞廉。

飞廉是商王帝辛的得力大臣,他有两个儿子,恶来、季胜。

前1046年,周人推翻商王国,建立周王国,恶来被杀。紧接着,与商人同族的东夷,发动大规模起事,抗击周王国,飞廉是其中的主力,一部分赢姓部众,追随其起兵。

周公旦发动东征,历时三年,才艰难地平定了东方。叛乱的主力,山东的奄国、薄姑国被灭,分别改为鲁国、齐国,由周公旦之子伯禽和姜太公分别为国君,皆为侯爵。

春秋战国秦国(话说春秋时期东西两组秦国)(2)

周公东征

飞廉被杀,追随他起兵的赢姓部众,被流放到山西今洪洞县一带的赵城。主要是季胜的部众和恶来的一半部众,飞廉、恶来去世,季胜为主,因此,恶来的一半部众,依附于季胜的部众。

未参加起兵的嬴姓部众,是恶来的另一半部众,他们得以仍然留在山东,臣服于周王室,双方关系不错,他们继续统治其祖先封地,即,位于鲁国的秦邑。山东的赢姓家族,包括秦子爵、梁子爵等各系,此即东方的秦国、梁国。

流放到山西的嬴姓,即造反的季胜部众和恶来的一半部众,随着时日延迁,他们也臣服于周王室的统治,双方关系日渐融洽。

季胜的曾孙造父,是伯益的第十四代孙,他得到周穆王的信任,为周穆王驾车。周穆王西游时,淮河一带的淮夷嬴姓各国,以徐国为首,起兵反抗周王国,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及时赶回,平定了东方诸侯的叛乱,造父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将赵城封赏给他作为封地,因而季胜的家族称为赵氏,依附于季胜家族的恶来家族,跟着沾光,也称赵氏。

春秋战国秦国(话说春秋时期东西两组秦国)(3)

造父驾车

后来,恶来的重孙大骆,被周王室派到王国西部边境,今甘肃一带,守卫边境,脱离了造父部众而独立。东方嬴姓之地有犬丘,因此,大骆守卫之地也称为犬丘,史书上则称为西犬丘。

大骆有两个儿子,嫡长子名成,继承了犬丘,次子名非子,因为善于养马,被周孝王调到关中西部的千水、渭水两河口的王家马场养马,因其养马有功,将甘肃离关中最近的地方封赏给他作为封地,因东方嬴姓有秦亭(即秦邑),所以其封地也称为秦亭。

周厉王时期,西戎进攻犬丘的成,将其一族攻灭,周王于是下令非子一族升级为大骆的嫡系后代。

周宣王时期,非子的后代秦仲继续做大夫,进攻西戎,兵败被杀,他有五个儿子,长子秦庄公,继续做大夫,周宣王将大部队交给他,命令他进攻西戎。秦庄公率周军,击败西戎,夺回犬丘。

于是,犬丘和秦亭,皆成为秦庄公的封地,周宣王封他为西垂大夫。此时,秦国国君还只是大夫,比诸侯低两级。

前771年,周幽王被乱臣贼子所杀,贼子篡位,是为周平王,当时的秦襄公,支持周平王与周携王争位,周平王大喜,将关中西部封给他,并将他提升为诸侯,秦国成为诸侯国。

西迁嬴姓的另一部分,则由周王封到陕西东部黄河之滨,建立了梁国。

至此,西方的秦国、梁国建立。

战国中期,秦国因商鞅变法,国力暴涨,最终灭六国,一统天下,升级为秦帝国。

秦帝国皇族一直称赵氏,《史记》明确记载,秦始皇名叫赵政,而其他有记载的皇族则称为“诸赵”,其中有明文记载的,如《史记·蒙恬列传》等文章记载,包括:劝说商鞅的赵良、宦官赵高、征服越南的赵佗等等。

春秋战国秦国(话说春秋时期东西两组秦国)(4)

赵高、赵扶苏、赵胡亥

而东方的秦国,则因为老祖宗的封地秦邑,一直称秦氏。

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夺位成功后,为了报复,出兵进攻鲁国,鲁国支持公子纠,鲁庄公率军迎战。鲁国是侯国,国内有一些子国,是卿大夫的封地,如秦子国、梁子国,皆为如此情况。鲁庄公率军出战,大将是秦子、梁子,一个为鲁庄公驾驶战车,一个手持大戟负责掩护鲁庄公,鲁庄公负责射箭。不过,这场乾时之战,鲁国战败,被迫杀了公子纠,又将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交给齐国,齐国才罢休。

鲁昭公时期,大夫秦遄(音CHUAN,二声),其妻秦姬,出自季孙氏,一手挑起了鲁昭公和季孙氏的争斗,鲁昭公被迫流亡晋国。

鲁国其他的秦氏名人还有不少,如,孟献子的车右秦堇父,其子秦商,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另一弟子秦非,也是鲁国人。

鲁国秦氏,还有一些移居他国,比如战国后期燕国名将秦开,燕昭王时,前300年,秦开东征,进攻东胡和箕子朝鲜,先占辽西,又打过辽河,夺辽东两千余里,燕国领土猛增,建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修筑燕长城。

秦开之孙秦舞阳,随荆轲入秦,图谋刺杀秦王赵政。

秦氏盛产勇士和大汉,直到隋唐时期,又出了山东大汉、名将秦琼秦叔保。

春秋战国秦国(话说春秋时期东西两组秦国)(5)

隋唐名将秦叔保

总结一下,嬴姓分为四大部分:若木的后代,江淮一带的淮夷诸国,徐氏、江氏、黄氏、费氏等等;大廉的后代,其中,赵国赵氏,秦国赵氏,以及留在祖地鲁国秦邑的秦氏。

注:写作本文所用的参考书籍:《史记》、《左传》、《春秋左传正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