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经历及其学说)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为集希腊哲学之大成者,他出生于斯达奇拉城(巴尔十半岛东部希腊殖民地), 父亲尼哥马朱是马其顿王阿敏达二世的宫廷医生,亚里士多德最初的生物与自然知识应该是来自他的父亲。据史料记载,亚里士多德相貌丑陋、身材短小、双眼如豆、言语不畅,但是他却非常好打扮想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上述不足。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经历及其学说)(1)

亚里士多德十六岁时便父母双亡,是他父亲的朋友将其收养并授之以更多的物理学知识,可是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养父也去世了。之后他来到了雅典。三年后,柏拉图回到雅典办学,他幸运的在学园里做了二十年的学生和老师。期间他深受柏拉图器重,被称之为"学校的智囊"。

直到柏拉图死后他才离开学校。他来到了小亚细亚的亚塔留斯城邦并且被聘为顾问,公元前344年该邦内乱,国王被杀。亚里士多德带着公主逃出了亚塔留斯城邦。两人很快完婚,可惜一年后公主去世,给亚里士多德留下一个女儿。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经历及其学说)(2)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前往马其领,担任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时年13岁)的老师,给他传授诗歌、修辞以及哲学等学问,七年后(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亚里士多德于是返回雅典。在东郊一个叫作"吕克昂"的体育场创办学校并收徒授课,在这里任教和研究学术十三年。所教授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为科学,在上午的时候对高级班讲授;二普通学科,包括哲学及修辞学,是对一般学生讲授的。

亚里士多德生性好动,上课的时候经常在走廊上走来走去,他的学生们也紧随其后。因此他们的学派有"逍遥学派"之称。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于巴比伦,雅典成为反马其顿运动的中心。亚里士多德因与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受到牵连,于次年逃往尤卑亚岛首都卡尔喀斯城,一路上由于旅途劳累,导致胃病发作,最终客死于此。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经历及其学说)(3)

亚里士多德是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研究涉及哲学、逻辑、伦理、美学、政治、物理、医学、心理学、历史、自然史、数学、修辞学以及生物学等诸多领域。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思想方面的观点主要有:第一,批判"理念论"。 他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在个别具体事物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与之相应的"理念"。这就割裂了"一般"(理念)与"个别"(理念)的关系,将"一般"看成可以离开个别而存在。例如"苏格拉底"与"人"的关系,可以说"苏格拉底是人", 而不能说"人是苏格拉底"。显然,离开了个别(第一实体), 一般(第二实体)便不复存在。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经历及其学说)(4)

第二,实体说。这是亚里士多德用来论证个别事物实在性的理论,他认为"实体" (本体)

是不依赖它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它是具体个别的事物而非"数"或"理念"。例如在逻辑学上,"三尺长的布"指某块布的具体长度,"三尺长"的概念离开了具体事物便无法存在,而作为实体的"布"却不由"三尺长"的概念所限制,因为两尺长的布也是布。

第三,"四因说"。他认为,事物的形成必须具备"四因" (四个条件), 即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如建造房屋的木、砖、瓦等), 形式因(构成具体事物的结构形式——如

建造房屋的蓝图), 动力因(构成具体事物的动力一一如建造房屋的各类工人), 目的因(制造具体事物的思想动机--如建造房屋的目的)。在上述四种原因中,后三种可以归为一种"形式因"(在蓝图中便体现出了建造房屋的目的和用工人数等)。这样构成事物的条件就可以简化为:质料因+形式因,两者中质料因是基础(没有它便构不成事物), 形式因是本质(它决定了事物的外貌和内涵); 于是质料因就成为了一种消极的可能性,它靠了形式因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这样,"形式"便被他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经历及其学说)(5)

由此,他的四因说也就有了三种可能性:当其承认质料为事物的基础、事物的形成和发展是质料转化为形式时,它便是唯物的;当他认为形式是质料追求的目的和事物运动的动力时,它便是唯心的;而当其认为一个没有质料的纯形式的是万物追求的最高目的时,他就成了彻底的唯心主义。

第四, "蜡块说"。他将人的心灵比作蜡块,把外界事物比作金戒指,他认为正如金戒指的图像印在蜡块上一样,人的感觉是其认识的基础,离开他人便不能理解任何东西。进而,他又说这种感觉只能认识现象而非本质,只能认识个别而非一般,就像我们不能从蜡块上的印痕分辨出金戒指的质地一样。因此,对本质和一般的认识,还需要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才能够获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