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

点击上方「职场菲凡说」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1)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2)

达芙妮 | 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生活中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受不了别人的缺点,一发现别人有缺点,立马想回避,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因为利益需要,一般处于内心回避交往的状态;

在亲密关系中,经常指责、嫌弃对方,对对方有很多的不满意,并因为这些不满意而感到不顺心;

在关系中,你只能做那个被包容的人,而无法包容别人,所以一旦遇到同样跟你不够包容的人,容易针尖对麦芒,容易遭遇人际矛盾与人际冲突;

……

以上这些特征被堆到一块,是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可能都是因为一个原因引起的:缺乏包容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如果缺乏包容力,很容易出现上述特征。

在关系中,包容是个非常常见和基础的能力,但真不是人人都有包容力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有包容力,有的人没有呢?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3)

01

什么是包容

包容有2个特征:一是共存;二是允许不喜欢的东西存在。

故没有包容力的人其实就是处一种这样的状态:不允许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存在,没法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共存。

一个人为什么会没法和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共存?

答案是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特质或人往往也都是不喜欢我们自己的,或者让我们没有掌控感的、感到威胁的、没有安全感的,有这些东西存在会让我们不舒服。

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些东西对我们存有某种“敌意”,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他们存在某些敌意。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认为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会对自己存有某种敌意。

所以那些没有敌意想象的人就会有比较强的包容心,可以允许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存在。

但是另一种人,会处在一种非黑即白的对立思维里,好像世界就会变成「我喜欢」—「我不喜欢」等对立的两极。

不喜欢的就会有敌意,就要排斥,故表现出来比较缺乏包容心。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存有浓烈的敌意或持有非黑即白思维的话,那就很难对别人有包容心。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4)

02

没有包容力是怎么回事?

一个没有包容力的人心理发展程度可能处在如下水平:

  • 无法对自己包容

无法包容他人的本质其实是无法包容自己。这可能会表现为执着的盯着自己的缺点,执着的盯着自己的优点,执着的认为自己是对的等等。

早年生长过程过于严苛,缺乏温柔宽容的养育者,导致在错误和缺点上没有被宽容过。

这样长大的人,必定无法与缺点共存,从而在长大面对世界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就是缺点)时会采取对抗对立的态度,如果对抗不过,当然还可能采取回避。

所以无法对自己包容的人本身敌意是很重的,这些浓重的敌意对内表现可能是较强的自我攻击——表现为自己极度严苛,不能容忍自己的所谓不足。

对外表现是对不满足于自己标准的人的浓重的敌意,这个在亲密关系中更为常见。

所以包容对他们来说很难忍受,是以严重消耗自己为代价的。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5)

  • 弱者思维

每个人都是由孩子长大的,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心理上,从弱者小孩——由别人负责、别人判断,走向强者大人——自己负责、自己判断的过程。

但很多情况下,很多人缺少了这种成年人的转换意识和成长顿悟,依然会停留在“小孩思维”的阶段——依靠别人负责、判断、承担。

这样的人本身对环境的刺激反应往往是很被动的、挑剔的、容易抱怨的,他们往往会有一种“你没有满足我,所以是你不好的”的思维。

例如:

“你对我不好,所以你人品有问题。”

“他背后议论我,所以他是个人渣。”

“你犯了错,是你不对,所以应该赔礼道歉的是你”

…….

之所以说这些人处在“弱者思维”里,是因为他们只会停留在分对错、好坏的阶段,他们容易理想化别人,默认为别人有能力来满足他们。

当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归因为是对方的意愿问题或人品问题,而看不到对方做不到可能是因为能力问题。

一旦意识到对方的缺点是能力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或者道德问题,我们就容易从弱者思维里走出来。

对方跟你一样,并非完人,我们就能发展出包容力。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抱怨,苛责,指望别人来满足自己。

本质上包容力是内心走向强大的表现。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6)

  • 处在证明自己的误区里

人之所以不愿意自我负责、和承担,是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还停留在向自己的父母证明自己的阶段。

证明自己没有错误,证明自己有价值,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但其实世界的真相是:

没有人是完美的,养育者当年不接纳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是养育者本身养育模式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能跳出这个思维,就会发现自己总是把问题归因于自己不好的归因模式是多么错误。

这世界上没有不好的人,只有千差万别的人求同存异的共处模式,根本不存在太多你好、我不好、你对我不对的对立。

不再盯着自己的缺点,也就不会觉得别人的缺点碍眼。

每个人都有不符合我的地方,但也都有让我满意的地方,我和满意他们的地方玩就好了,不用理会其他。

  • 容易被别人的缺点伤害

容易被别人的缺点伤害的人,本质上还是跟别人之间缺乏界限,也就说缺乏区分“你的”和“我的”的能力。

你对我有看法,这是你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有你所说的那些问题,我还是我,这叫界限。

但对一些人来说,别人对他的看法和他对自己的看法之间容易没有过渡,缺乏缓冲空间,他们容易把别人的看法当成自己。

人际界限是重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它相当于一个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外界发射过来的信号或刺激,会经过这个空间的过滤、加工、辨别,以确保能被合理的解释和吸收,这样我们个体才是安全的,不至于别人想伤害你就能伤害你。

缺乏这个自我的过滤过程,人就会直接被外界所左右,成长需要长出这个自我过滤过程。

一旦具备这个空间,我们就具有了某种包容性。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7)

03

如何发展出包容心?

  • 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当我们对自己了解不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活在某种想象的世界里,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对自己了解是片面和有限的,对别人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以往的标准。

没有包容力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容易根据自己的标准排斥别人,所以他们只能跟少数人交往。

其中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多和自己不熟悉和讨厌的人打交道,先不要去讨厌他们,排斥他们。

任何一个人,只要你了解到他足够深,足够多,你都会发现他并非像你想象中的那么讨厌,当然也并非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每个人都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偏见就会越少,人也就会包容力大,俗称的见过市面。

当然对于没有包容力的人来说,这个事情本身很矛盾,建议可以从小范围起施行,挑战一下自己的舒适区。

  • 过多的评判别人是一种防御性的适应

缺乏包容力的人很容易评判别人,而评判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凸显自己,也就是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这样的适应本身就有点扭曲。

所以,要增强包容力,还要去检查自己的能量来源:是通过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吗?自己跟别人之间是你好就是我坏的关系吗?

如果这种模式很多的话,除非我们比对方多很强的优越感,不然我们一定不会包容他的。

  • 跟不好的自己和解,发展出对自己的包容心

这是问题的根本,只有跟自己和解,接纳自己所谓的糟糕的一面,才能理解和接纳别人所谓糟糕的一面。

也就是发展出一个温柔、耐心、宽容的形象,替代掉早年严苛的养育者的形象,学会慈悲。

这个自己做不到,建议找咨询师,在一段长期的咨询关系中去培养。

  • 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好坏、对错、糟糕还是不糟糕

所谓的好坏、对错、糟糕还是不糟糕,只是我们衡量事情的一个维度,当我们长大,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衡量人和事的维度要复杂的多。

我们内心能容纳的判断标准越多,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就会更自由,视角会更广阔,容忍度也就会更高。

所以,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思维升级,能有效的破除“我执”。

最后,要从弱者思维、证明自己的思维里走出来,肯定自己,接纳自己。越能包容别人的人,越能接纳自己。

认同别人的前提一定是更能肯定自己。每一种不包容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无能无力,看到这一点,方可去改变。

愿你最终长出一颗包容之心。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8)

作者:达芙妮:心理咨询师,人道主义践行者,作者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本文转载自: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

——完——

关注菲凡说

后台回复“找菲凡”,可以预约菲凡职业规划咨询

后台回复“面试”,获得面试特训营介绍

关于职场和成长,我曾经陪你走过

聪明的人在困境面前不会抱怨(弱者思维的人总会埋怨别人)(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