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则故事(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

孔子六则故事(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1)

《战国策》、《淮南子》、《新序》、《论衡》、《抱扑子》以及《敦煌变文集》等古籍中都记载着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孔子带同弟子,驾着车子出了东门。师徒们走出烦嚣的城里,到了旷野。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顿觉心旷神怡。见农夫哼着小曲在田野里耕作,一派升平气象,孔子啧啧称赞,赶车的弟子子路也兴致勃勃地举起鞭子,赶着车,不急不忙的向前走去。忽然在路上见一个玩童用土筑起一个小城,自己坐在里面,怡然自得,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孔子及弟子们乘车来到,赶车的子路没加思考,就要从小土城上轧过去。这个小孩一点也不害怕,坐到那里一动不动。

孔子很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不躲开我们的车呢?”

孔子六则故事(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2)

小孩坦然地回答:“我听以前的圣人说过:一个聪明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自古以来的情理是车躲城,那里车从城上轧过去的道理呢?”小孩的一番言语,倒把子路逗乐了。对他说:“你这是玩耍,是假城。我们在赶路,是真车。真假怎能混淆呢?”小孩不示弱地说:“你那个车是真车不假,我这个假城也叫城。你的车从我的城上压过去,那就是不合道理。不合道理的事你该做吗?”几句话把孔子师徒说得无言以对。只好叫子路赶着车子绕了过去。

孔子坐着车子走过去以后想,小孩说的有道理。孔子对小孩很佩服,马上派弟子问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以及他的名字。弟子回来告诉他,小孩名叫项橐。孔子说:“这小孩说话对啊!他向我讲出了一个很简单而又很正确的道理。人虽小,却是我的老师啊!”

孔子六则故事(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3)

《论语·述而》中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在路上遇见三个人(或几个人),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小孩子一样是自己的老师。

这句话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是强调一个人应虚心向别人学习,主动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可学之处。“三人”不只三个人,而是指多人。世界上的事物十分复杂,各种事物中有各种学问。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介入某行、不学习某行,如果乱发言,就会说外行话,轻则丢人,重则坏事。只有虚心的、广泛的向各方面学习,才能获得某一门类的入场券,有发言权。只有不骄、不狂、冷静地、实在地向各方面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有道德的人,进入知识殿堂,进入有知识的自由王国。

孔子六则故事(孔子箴言故事虚心好学)(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