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

前言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1)

图|程莲珍晚年

1953年3月下旬,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李达将军回到北京。

毛主席专程接见了李达,李达向毛主席汇报了西南地区剿匪工作的情况,就在两人谈话间,李达谈到了西南地区一名女土匪“陈大嫂”的情况。

“主席,这个女匪首,下面有要杀的,也有要放的。”

毛主席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随着烟雾一圈一圈地上升,毛主席以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了一句:

“不能杀。”

李达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毛主席的指示。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

“主席的意思是?”

李达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人家诸葛亮擒孟获,就敢七擒七纵,我们擒了个陈大嫂,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连两擒两纵也不行?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李达点点头,十分认真地说:“主席,我们就按照您的指示办。”

一个女匪首的传奇经历

1989年8月四川杂志《处女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毛泽东片言释女匪》。

文章作者王廷珍,本身就是布依族人,对于当年那段往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在后来几年的时间里,王廷珍又连续写了以这个女匪首有关的小说,也使得人们对这个故事开始了关注。

说起来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以来就很低,尽管女性当中也有不少的杰出人物,但大多数都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无疑,这名叫做“陈大嫂”的女性,也差一点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陈大嫂”本姓程,闺名唤作程莲珍,乳名程伊妹,布依族,1928年出生于贵州长顺县广顺镇朝摆村人。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2)

图|影视剧中女土匪形象

程莲珍年轻的时候生的皮肤细嫩白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被当地人称之为是“宜林山国第一美人”。

在那个年代,女人生的美,并不能算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她在未来的命运当中,会平添许多的烦恼,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当时长顺县水波龙乡板沟寨有个有权有势的大地主陈正明,看上了程莲珍,执意要娶程莲珍。

要知道在当时,陈正明本人是有妻子的,在那个年月,男人三妻四妾也是很平常的事,况且陈正明本身就是当地有权有势的地主家庭。

也许是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据推测),也许是因为其他因素,程莲珍在周围人撮合下,嫁给陈正明做二房。

当时详细的情况,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从考证来的资料中,也查不到有关陈正明正妻的资料。

可以得知的是,陈正明娶了这个十里八乡都有名的美人为妻后,对她十分宠爱,程莲珍本人也不是深闺走出门的少女,跟着陈正明一起,程莲珍学会了骑马、打枪。

尽管是个女孩儿,可程莲珍却自有一股男人的气概。

周围的人都管程莲珍叫“陈大嫂”。

程莲珍嫁给陈正明后,两人育有一女。

本来生活就该如此下去,可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生活的平静。

陈正明没能陪着程莲珍一起白头偕老,最终因病去世。

之前我们谈到过,陈正明家大业大,觊觎者甚多,当时家族中的人为了抢夺陈正明的财产,纷纷联合起来,还纠集了一帮人围攻程莲珍的住所。

值此危亡关键时刻,程莲珍毅然决然地扛起大旗。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3)

图|剿匪战争

程莲珍组织起陈家的家丁,关闭了大门,并指挥大家伙一起依托有利地形开枪还击,程莲珍本人手持双枪,打死了迎面冲锋的三个匪徒,周围人见状,顿时大吃一惊。

尽管围攻的人多势众,但一来围攻的人中已经出现了死伤,二来大家考虑到,程莲珍本身已经有所防备,再进攻下去也讨不了什么便宜,顿时作鸟兽散。

程莲珍带领大伙打赢了一场几乎是必死之战,她手持双枪英勇作战的形象,也被大家牢牢地记住。

“双枪女”之名不胫而走,广为人知。

不过程莲珍心中很清楚,单凭自己一个弱女子,想要保住偌大的家业,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她必须要找一个新的依靠。

思来想去,程莲珍想到了附近惠水县白日乡乡长罗绍铨,单凭这样一个名头,自然是无法镇住那些觊觎者,可罗绍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国民党军89军营长,手中有一个营的正规军兵马。

罗绍铨也想通过与地方派系合作,增强自己的实力,于是鼓动自己的弟弟罗绍凡与程莲珍结婚,两人名义上成为夫妻后,任何人想要动陈家的财产,只怕也要衡量一番。

乱世之中,本为自保,实在是有些身不由己。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4)

程莲珍与罗绍凡两人拥有不弱的地方势力,加之罗绍铨的影响,在政治立场上与我军是对立的。

随着全国解放的进程推进,这些人势必也将会成为我军的敌人。

剿匪战争

1950年6月6日,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指出:必须坚决地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

鉴于过去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隐患,全国各地匪患严重

尽管随着全国的解放,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正规军逐渐土崩瓦解,但在这最后关头,蒋介石在大陆留下了大批的特务,并采取封官许愿,收编各地的土匪武装,予以武器弹药,对新中国的建设进行破坏。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各地匪患严重,尤其是以西南地区为主,西南地区土匪规模较大的就有1000多股,人数达65.5万余人,其中贵州土匪就有541股,占据整个西南地区的一半以上。

总体来看,程莲珍、罗绍凡所领导的土匪,其规模不是很大,相比于当时全国各地的匪众来看,破坏算小。

可即便如此,仍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1950年3月21日,惠水县匪首董全和、韦殿初协同罗绍铨三股土匪合兵一处,攻打惠水县城,其中罗绍铨、程莲珍率领一股攻打县城北大门。

解放军驻城部队随即展开反击,这股土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打仗自然不可能是正规军的对手,仅攻城一战,匪众便死伤无数,土匪撤离后,我军顺藤摸瓜到了土匪老巢,经过两天一夜激战,歼灭大半土匪。

罗绍铨、罗绍凡以及程莲珍率领百余名土匪流窜于长顺县、惠水县周边,有时他们住在山洞中,有时又回到家中。

尽管如此,在我军的打击之下,马脚坡战斗中,罗绍铨被击毙,罗绍凡与程莲珍率领部分匪徒继续流窜,一次罗绍凡化妆前往贵阳,暴露行迹后被当地公安局抓获。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5)

图|贵州省军区向群众宣传剿匪政策

有不少的说法称,程莲珍曾在罗氏兄弟之后,继续率领土匪与我军为敌,并凭借熟谙当地地形地势,对我军造成一定的威胁。

从查阅的资料可以得知,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大。

《贵州剿匪大事记》中,曾记载了对程莲珍的通缉令:

“匪首陈大嫂,本名程莲珍,布依族妇女。解放前就骑马玩枪,游乡串镇,威慑群众……体貌特征:身材修长,面目清俊,肤色白皙,貌似良家女子……该匪首狡诈多变,行动敏捷,枪法甚精,捕捉时务必提高警惕。”

程莲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才识确实可能高人一等,却也绝不可能独立地领导匪众,所依靠的只有罗氏兄弟。

马脚坡一战后,罗绍铨被击毙,罗绍凡与程莲珍突出重围后,身边的土匪基本就所剩无几。

加上连日来的溃逃,实际上最后就只剩下两人。

罗绍凡与程莲珍商量接下来的打算,程莲珍告诉罗绍凡准备投靠贵阳二戈寨的姑妈,罗绍凡深以为然。

临行前,为避免人们注意,罗绍凡与程莲珍两人决定分开走,罗绍凡先行一步到贵阳。然后程莲珍再去找他。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6)

罗绍凡到贵阳后,根本就没有找到所谓的二戈寨的姑妈,只好在城基路一家客栈住下,白天以挖河沙维持生计,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被从惠水县来贵阳打工的群众认了出来。

追捕组在工地上抓住罗绍凡的时候,罗绍凡仍拒不承认,一直到围观群众叫出他的小名,罗绍凡这才被迫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供出了程莲珍的藏身地点二戈寨。

随后,追捕组的人赶往二戈寨找到了程莲珍的姑妈龙三奶,龙三奶一开始还不肯交代,后来才说出事实:

“程莲珍已经嫁给了四方河的班永华。”

追捕组又连夜赶往四方河,找到班永华,却又是去晚了一步,班永华供述称:

“我老婆生了一个女孩,这个孩子落地后就死了,第二天就不见她的人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思来想去,专案组还是决定,通过龙三奶打开突破口,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龙三奶没说实情。

程莲珍嫁给班永华后,因为通缉令的关系,加上程莲珍本身就生的容貌出众,周围的人都怀疑她的身份,程莲珍见状,索性就来了一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龙三奶自己也不敢藏匿程莲珍,觉得还是送得越远越好,于是就把她藏到了龙里县混子场乡侄儿龙德稳处。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7)

图|程莲珍晚年与贵州省统战部部长王思明

追捕组又跑到龙里县,找到了龙德稳,结果又扑了个空,龙德稳交代:

“程莲珍已跟随贵定县水田寨的韦汤巴走了。”

追捕组又接着追到了韦汤巴家里,又得知一个消息,程莲珍又转移了。

“她在龙里县大新乡韦万书家里。”

毛主席指示:不能杀

从追捕程莲珍这段经历也可以看出,程莲珍确实有几分能力,反侦察能力也特别强,一旦周围有人怀疑她的身份,她马上就会转移。

程莲珍到韦汤巴家里的时候,也感觉有些不太安全,正思索出路时,有一天上街,偶然间巧遇了韦万书的母亲在集市上买豆腐。

韦万书的母亲一见程莲珍农妇打扮,一脸的憔悴,于是主动上前攀谈照顾,两人闲聊时,程莲珍谎称:

“我丈夫死了,小叔子欺负她。想找个成分好的人家再嫁。”

韦万书的母亲当即想到自己的儿子,当时儿媳刚刚因生孩子难产去世,于是她问程莲珍愿不愿意,程莲珍此时也别无选择,只能答应下来。

为了隐藏身份,程莲珍平日里深居简出。

追捕组得知程莲珍的躲藏地以后,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先调查了韦万书,随后请示省里有关部门派可靠武装人员,前来抓捕程莲珍。

要知道程莲珍当时身上可能藏有枪支,一个不慎,很有可能造成伤亡。

追捕组与地方密切配合,先将村子里男人都调到乡里开会,然后要求整个村庄,只准进不准出,严密封锁消息。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8)

尽管如此,当抓捕队员来到韦万书家里的时候,还是没有找到程莲珍的踪迹。

当时家里只有韦万书一个人在做饭,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见家里来了这么多战士,吓得嘴皮子都不利索了。

战士们问韦万书:“程莲珍去哪儿去了?”

韦万书回答:“她到邻居家里吃饭去了。”

追捕组一见消息没有泄露,顿时松了一口气。

不凑巧的是,当时韦万书家里养了条狗,见这么多陌生人来,一下子叫开,战士们赶紧让韦万书管好自家的狗,却是有些迟了,程莲珍正好从邻居家回来,一进院子就发现有陌生人,顿时感觉情况不妙。

好在就在她转身要跑的这个空档,追捕组几个人一拥而上,生怕她拿出枪来。

程莲珍被抓捕后,追捕组人员这才知道,原来程莲珍第一次逃跑时,便将枪放在了桥下,自此以后再没回去过。

到此追捕程莲珍的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

对于程莲珍而言,她此时已经心如死灰,毕竟此前与人民为敌,尽管她想过回归普通人家,或许可以了此残生,但没想到还是被抓获,她已经不抱任何生的希望。

追捕组为避免夜长梦多,于是连夜将程莲珍送往省军区,对程莲珍的处理,贵州省军区也闹得不可开交。

有人主张杀,有人主张放。

主张杀很好理解,毕竟程莲珍之前曾为祸乡里,与人民为敌,主张放的人也有理由,他们认为程莲珍只是受裹挟,罪行仍属较轻。

当时中央也有严格规定,对于凡是被捕后拒不投降的匪首,只要抓住就枪决,批准权限也放得特别宽,程莲珍毕竟是土匪首领,至少相当于团职以上,基本上是必死无疑。

贵州省军区上报西南军区后,西南军区也难以做决断。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9)

图|李达将军

军区参谋长李达后来在北京得到毛主席的指示:

“不能杀。”

“人家诸葛亮擒孟获,就敢七擒七纵,我们擒了个陈大嫂,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连两擒两纵也不行?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毛主席认为,程莲珍出身布依族,是少数民族,如果不杀的话,对当地影响比较深远。

“我们共产党人,比诸葛亮应该有更广阔的胸怀、更宏大的气魄。贵州的剿匪斗争虽然已是尾声,但工作更加复杂,有些地方的土匪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要注意政策,特别是宽、严有度,这才有利于尽快消除隐患,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

1953年6月5日,惠水县城关镇召开了数千人的群众大会,当地百姓闻讯,蜂拥而至,此前大家就曾听过程莲珍的威名,大家都想看一看这个传说中飞檐走壁、貌似西施,却杀人不眨眼的女魔王。

惠水县法院院长宣读命令,当场释放了程莲珍。

为便于群众理解,政府还专门到长顺县、惠水县宣讲政策,阐明不杀程莲珍的理由:

“为什么不杀,是毛主席直接指示的,要宽大处理,不允许任何人动她,有困难还要帮助她。共产党是有政策的,陈大嫂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事实的结果大出程莲珍预料之外,也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程莲珍后来没有选择回到长顺县,也没有回到惠水县,而是选择回到了布依寨,政府不仅给她分了房子,还为她准备了生活用品。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10)

图|毛主席

程莲珍感念中国共产党宽宏大量,主动提出要投身剿匪工作,为此程莲珍跟随部队,在长顺县、惠水县周边,找那些还没有投降的土匪家里,宣讲政府的政策,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有22名匪徒向政府投降,对那些顽固拒不投降的,程莲珍亲自带路,领着人民解放军进山,将这些土匪剿灭。

1957年冬,程莲珍被安排到县城打工,1960年7月4日,程莲珍还曾作为县政协委员,尽管一生艰辛,但直至晚年,程莲珍终于获得心灵上的安宁。

晚年的程莲珍始终感念毛主席的恩情,为此她不止一次说过:

“我这条命是毛主席给的,我要多做一些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事情。”

程莲珍晚年有一个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到北京去见见毛主席,1976年毛主席病逝,程莲珍在家中设灵堂祭奠,哭昏过去好几次。

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领是谁(建国后抓捕的女匪首)(11)

1995年,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赴贵州视察,程莲珍尽管已70多岁高龄,仍旧不辞辛苦专程坐火车赶去贵阳看望,毛新宇见到程莲珍后,还嘱咐她要保重身体。

程莲珍回来后,对女儿陈大莲说:

“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他的孩子又关心着我,毛主席一家的恩情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