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气候危机即将来临(气候灾难越来越多)

目前最全面的气候变化报告着眼于潜在的不可逆转的气候危险,从海平面上升到大洋环流放缓。如果采取强有力的气候措施,这些危险仍然可以避免。

撰文:Alejandra Borunda

多重气候危机即将来临(气候灾难越来越多)(1)

波兰的一座燃煤发电厂冒着蒸汽和浓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一份新的大规模气候变化报告称,急需大幅削减化石燃料的排放,以防止进一步发生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摄影:Omar Marques, Getty Images

科学家警告说,气候变化已经触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将在未来几个世纪继续重塑人类的生存体验,其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而加剧。自前工业化时期以来,地球已升温1.1 摄氏度(2.0 华氏度),这已将地球推向不可逆的变化,其中一些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周一发布的一份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称,果断、迅速、彻底地减排行动,将温升总量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大大降低进一步跨越危险阈值的风险,使地球免于遭受更大的风险。“为了稳定气候,我们必须立即停止排放。”报告作者之一、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气候科学家Charles Koven说。不可逆的风险逐渐增加几十年来,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地球温度与之齐头并进。报告称,基本的经验之谈很简单: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气温就越高,这种关系将持续下去。但 30 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知晓,气候系统中存在一些阈值,如果跨越这些阈值,我们原本熟悉的世界可能会被彻底改变——在人类时间尺度上造成不可逆转的变化。例如,将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盖推移过某些临界点,可能会导致它们自我强化的消融,即使明天就立即停止排放,这种消融也仍将持续。1987 年,有开创性贡献的气候科学家Wally Broecker写道:“我们在和气候玩俄罗斯轮盘赌 [而且] 没有人知道枪膛里有什么。”从那时起,大量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变化在还低于预期值的情况下,也可能足以造成许多后果,其中一部分后果已经开始显现了。尽管确切的阈值仍不确定,但有些阈值可能会在 1.5 至 2°C 的升温范围内触发,即 2015 年《巴黎协定》建议的升温限制。这份新报告称,到 2100 年,在最强硬的减排措施下,地球可能会比工业化前温度升高约1.4°C(2.5°F),或者如果在最不有力的减排措施下,将升温超过4°C(7.2°F)。即使在这一升温范围的最低值,地球的各个角落,包括冰川、海洋、陆地和大气层,都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一旦气温升高更多,风险将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以逃脱。该报告的作者兼罗格斯大学气候科学家Bob Kopp说:“气候系统的状态过去保持了几千年,我们越是改变其原始状态,就越有可能冲破阈值,而这一阈值我们几乎无法预测。”其中一些变化对当地区域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山区冰川的消失会极大影响到依赖它们获取水源的当地社区。而其他的,比如主要冰盖的融化,影响会波及全球。还有许多变化是自我强化的:例如,气候变化导致干燥炎热天气越发常见,而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野火更容易燃烧起来。野火燃烧时将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加剧地球变暖并使未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模式在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了。Koven 说,可怕的是,“可能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些临界值却毫不知情,直到已经越过了阈值,我们才知道为时已晚。”竭尽所能地远离理论上的极限,显得更加重要了。一些潜在不可逆的变化仍可以通过果断行动来避免,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我们仍然可以避免地球上最大冰储备的灾难性损失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融冰已经导致海平面上升速度达到3000 年之最,威胁着全球数十亿沿海居民。报告称,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人类陷入海平面持续上升的境地,但该情况的速度和严重性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研究发现,如果排放量大幅减少,到 2100 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 0.5 米(1.6 英尺)多一点,如果排放量继续增加,海平面可能会上升 0.6-0.9米(2 到 3 英尺)。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超过南极洲的临界点——这个数字可能高达约1.8米( 6 英尺)。最坏的预测情况只有在冰盖突破临界阈值时才会发生,之后物理性质将决定它们的持续消融——但“你绝对可以通过减少排放来降低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布朗大学的海洋学家Baylor Fox-Kemper说。如果冰全部融化,仅西南极洲就有足够的冰量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约3米(10 英尺),而其地貌特点使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真的成为可能。该地区的形状像一个碗:巨大冰盖下方的岩石位于海平面以下。冰盖覆盖在边缘,像一个凸面的盖子一样伸入海洋,防止海水溢入碗中。但是,如果盖子被打破,或从边缘消解退后,海水就会顺着碗壁向下溢进来,从底部侵蚀冰块,很可能会加速冰盖的消亡。有证据表明,一旦地球比工业化前温度升高 1.5 到 2°C之间,就会引发不可避免的冰川消融,一些科学家认为有迹象表明这一过程已经开始了,这使减少排放更加紧迫。北极的冰也可能转变为一种新的、危险的状态。报告称,它已经尤为脆弱,因为北极变暖的程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格陵兰冰盖如果消失,将使全球海平面升高7米有余(约24英尺)。如今其萎缩速度比过去350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快,并有望打破过去12000年的融化速度记录。在7月下旬的极其炎热的日子里,仅仅一天的融水就足够淹没整个美国佛罗里达州达5厘米深(两英寸)。可能加速其消亡的恶性循环之一原理是这样的:夏日的烈日融化了聚集在冰盖上的明亮的白雪,暴露出下面密度更大、颜色更暗的冰,有时还会形成融水池。较暗的冰和水吸收更多的热量,造成更大范围的融化,从而导致更多的融水,一遍一遍形成一个破坏性循环。随着冰盖越来越小,夏季融化问题只会变得更糟:随着冰盖的高度降低,其表面越来越接近海平面,那里的空气明显更暖,更加加速了冰盖的消亡。因气候变化而变暖的海水也会侵蚀冰盖的一些边缘,导致更多大块冰块脱落。更多的冰块滑下坡,填上脱落后的冰坑,这又导致更多冰块脱落,陷入循环。这就像从口香糖机里拽出第一个口香糖球,剩余的一大堆便会争先恐后地掉出来。格陵兰的冰倒不会明天就消失。科学家估计,冰川彻底分崩离析需要1000 多年的时间,如果我们设法迅速减少排放,则还可能长达数千年的时间。但是,一旦在过程中超过了某些阈值(有研究团队估计这一阈值可能会在升温2.7°C 左右,甚至更低),冰川的消亡就几乎不可能逆转了。这意味着即使气温稳定,冰川也将在几个世纪的时间内持续逐渐消失。尽管似乎已成定局,“我们不应该就此放弃,”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气候科学家Twila Moon强调说,“我们向大气中增加了多少排放量、让大气变暖了多少——这才是真正影响冰川变化速度的因素。”最近的研究发现,将变暖限制在1.5°C,将使本世纪海平面上升减少一半。一个关键的洋流可能会放缓报告发现,随着气候变化不受控制,主宰着大西洋盆地周围气候的主要洋流也可能发生永久性的危险变化。水源源不断地流经世界的海洋,在地球上运送热量、碳等。在大西洋,这条巨大而强大的海洋输送带的一部分在沿着盆地西侧向北输送热量。从美国和欧洲的日常天气,到美洲东海岸的海平面高度,再到非洲大陆的降雨模式,这个洋流影响着一切。但目前气候变化已经使洋流速度放缓。水流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到达格陵兰岛时的密度,在那里它通常会迅速冷却,然后像滚下山坡的球一样下沉坠入深海。但是如今到达该下沉点的海水越来越暖,格陵兰岛融化的冰也在向其中注入淡水——这两个因素都使其密度降低,难以下沉,导致整个洋流传送带减速。研究表明,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它已经放缓了大约15%,现在的移动速度已经是1000 年来最慢的程度。更彻底的崩溃是可能的。在远古时期,该洋流输送带曾经行进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导致气候骤然寒冷,大西洋盆地周围的气候和降雨模式被彻底颠覆。新的 IPCC 报告重申,这种足以改变地球的洋流放缓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尽管在 2100 年之前可能性不大。减缓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世纪,欧洲和非洲的主要降雨模式可能会从当前位置向南移动,削弱现在每年在热带非洲和亚洲摆动的季风,使美国东海岸海平面额外上升至少一英尺(0.3米),等等。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洋流的危险阈值是多少。 “所有让它走错路的因素都凑齐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学家 Paola Cessi 说,“如果我们继续我们一直以来的做法,最终一定会到达最糟糕的情况。”不过强有力的气候行动仍然可以扭转洋流衰退的局面,预防甚至避免最坏的影响。永久冻土可能会瓦解北极拥有2330万平方千米(900 万平方英里)的永冻土层,土壤终年保持冰冻状态。这些土壤在冻结的时候保存着大量的死掉的有机物质,它们既安全又惰性。但是当永久冻土融化时,这些死亡的物质会变成温室气体——超强温室气体甲烷,以及二氧化碳。被封印在这些土壤中的碳含量比目前大气中的碳总量还多。但北极变暖的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地区都快,破坏了永久冻土的稳定,并缓慢地将碳泄漏到大气中,这导致了进一步的变暖和更多的融化。Koven说,2019年发表的一份IPCC特别中期报告表明,这一反馈作用可能会加剧约3°C(5.4°F)的气温变暖。但无论如何,只要气温继续上升,这一解冻过程都将继续。“我们预测这些反馈作用的运作过程将陷入恶性循环——破坏气候系统的稳定,使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变得更加困难。”他说。但强有力的减排仍然可以减缓甚至逆转永久冻土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防止最坏的反馈效应。亚马逊雨林可能会变成稀树草原今天的亚马逊雨林可以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自己给自己制造水。雨水从大西洋席卷到森林东部,树木吸收水分又通过呼吸作用将其呼出,它重新凝结成新的云,随着西风移动,边走边下雨并继续循环。一个水分子可以沿着热带雨林的宽度循环五次。但是,巴西坎皮纳大学的研究员David Lapola表示,森林砍伐、森林退化和气候变化本身会中断这一过程,促使热带雨林植被过渡转变为更喜欢干燥植物,并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持久变化。耐干旱的植物更多地保护它们的水分,呼出返回到上层空气的水分便更少,扰乱降水循环并导致进一步干燥。目前,旱地物种已经占领了亚马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亚马逊拥有约1500 至 2000 亿吨碳,约占这份 IPCC 报告建议的剩余碳预算的 15%,以便有 50% 的可能将升温保持在 2°C 以下。Lapola 解释说,失去水意味着失去大部分储存的碳。目前还不清楚雨林临界阈值究竟在哪里。一项研究表明,失去 40% 的森林或超过4°C(7.2°F) 的变暖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也有人认为这所需的时间可能更短。猖獗的森林砍伐——估计近 20% 的森林面积已经被清除——以及无情的全球变暖使前景过于接近预期,令人不安。“20 年前,我们预料到这一情况会发生,但我们一开始认为会发生在 2050 年或之后。” Lapola说。但是现在,当他审视现实时,很明显“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相比,我们曾经的预计可能太保守了。”清单还有很多例子。是时候采取行动了。报告称,如果地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这些只是我们可以预期的不可逆变化中的一小部分。季风发生重大改变;海洋变暖、酸化和氧气流失加剧;极端高温增加到人类可居住条件的极限——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落逃得过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每变暖多一点,都会产生比之前更大的影响,因此只能通过强有力的行动来避免最严重的后果。例如,报告发现,历史上每 50 年一遇的热浪,如今发生频率大约是其五倍;当升温 2°C 时,可能性将增加到 14 倍;在全球变暖 4°C 的情况下,发生概率会增加到 40 倍之多。埃克塞特大学的气候科学家Tim Lenton多年来一直警告气候变化不可逆转。他说,现在防止这些新增的风险已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像处于气候紧急情况中一样真的行动起来,”Lenton 说,“人们现在已经清醒过来说,'该死,科学家原来没有在虚张声势',但过去了30 年,我们已经到了这步田地。现在重要的是行动。”(译者:静静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