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可以和《西游记》、《封神演义》相媲美的长篇志怪小说——《镜花缘》。1991年上映的四集木偶定格动画——《镜花缘》,就取材自这部同名的章回体小说。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

《镜花缘》这部小说由清代文人李汝珍所创作,木偶定格动画《镜花缘》,截取了原著小说中的部分故事内容,讲述了唐敖、及其大舅哥林之洋,以及老船工多九公三人,在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的惊险奇遇,通过诙谐幽默、惊险离奇、夸张风趣的表现形式,在虚构的故事中,向人们揭露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并且生动传达了,故事原作者李汝珍所要表达的,对“乌托邦”式美好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当时清朝中后期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和讽刺。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2)

一、帅气而带有缺点的人物设计,使得人物形象更具有认同感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这部美术动画作品中,却是由三个男人,撑起了一台好戏。

这三个主要人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常人身上所具有的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正是因为这样,人物形象才更饱满,也更贴近于现实,更能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唐敖,探花之才,为人正直,待人总是彬彬有礼,遇事却略显读书人的迂腐,是团队中的颜值担当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3)

唐敖

林之洋,虽然有商人贪财的特色,但也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重情重义,行为滑稽可笑、语言风趣幽默,是个搞笑担当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4)

林之洋

多九公,虽然是个老船工,但是也颇通文墨,并且见多识广,忠厚朴实,经常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个神助攻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5)

多九公

原著中的唐敖是一个拥有“探花之才”的50 “老年人”,林之洋则比唐敖还要年长,也是50多岁的年纪。

在木偶动画《镜花缘》中,唐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的20 俊美青年;他的妻舅林之洋,也变成了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帅气俊朗的男主人公形象,无疑增加了美术动画的美感,从视觉上就可以吸引到观众。

除此之外,出色的人物配音也为精准表现人物性格加分不少。例如,林之洋的配音,就是配音界的大神——沈晓谦老师。

配音界有句话:“让观众感觉不到配音员的存在,以为那就是演员说出来的话,才真正达到了配音的最高境界。”

沈晓谦老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沈晓谦老师的声音,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在给林之洋配音的时候,那透着喜感的说话语调,和动画人物的行为和动作融为一体,让人觉得,这就是林之洋本尊的声音。无论是林之洋精打细算的时候,还是他挖苦唐敖的迂腐、后悔将妹妹嫁给他的时候,亦或是他在女儿国被女王抓去当贵妃、被迫裹小脚后流露出的委屈和不甘,都被沈晓谦老师表现得淋漓尽致,声音和人物无缝对接,真正让观众感受到了“声临其境”。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6)

二、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丰富了木偶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木偶动画的奠基人靳夕老师曾经说过:

木偶片反映生活的手法,用简单的话来说,那便是“高度的运用夸张与集中,巧妙地发挥幻想与激情”。

《镜花缘》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场景,语言又极尽讽刺之意味,因此,在故事情节和场景描绘上,给了木偶动画电影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这部木偶片第四集《两面国》中,编剧胡兆洪和邹勤,在布景设计、木偶人物造型、增加二元对立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了一个夸张又不过度失真、极具视觉性的动画场景。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所乘坐的海船,在快要抵达“两面国”的时候,天色还是晴朗的,但是,当他们三人一踏上两面国的土地,画风一变,天空就一下从白昼变成了黑夜,一路上阴风阵阵,怪石林立,连城门口旗杆上飘着的两面国国旗,都透漏着鬼魅。而且,直到他们三人最后成功逃离两面国,天空都还是黑压压的,自始至终都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这无疑从场景视觉上,就让观众体会到了“两面三刀”之人的阴暗和恐怖。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7)

两面国

另一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就是两面国中,人人都可以180度快速旋转“变脸”。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8)

原著小说中,只是说两面国的人,通常将另一幅凶神恶煞的面孔,藏在了后脑的头巾之下,不会轻易示人。而在木偶动画《镜花缘》中,两面国的人会随着心情的变化,随时随地交替变换两副嘴脸。就拿守城门的官差来说,一开始面对林之洋还是一副不耐烦的凶恶嘴脸,可是,当看到林之洋拿出来的“过路费”后,立马就转变成了一副谄媚的笑脸。毫无征兆的变脸情节,无疑让观众大吃一惊。这种对善与恶的夸张表现手法,不但极具讽刺意味,也增加了整部影片的刺激性和趣味性。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9)

三、运用插科打诨的诙谐幽默,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解读

不长篇累牍地进行空洞说教,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制作的美术动画电影的一大特色作为面向儿童观众的动画作品,通过幽默讽刺、惩恶扬善、因果轮回等具有强烈矛盾冲突的故事内容,让少儿观众们,在笑声中,自己去深刻体会动画片中所要传达的价值观。

例如,《君子国》这一集中,君子国全国上下所呈现的,都是谦谦君子的美好人设:所有人见了面,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先互相鞠躬作揖,讲话彬彬有礼。乍看之下,是一种“礼乐之邦”的景象。但是,随着唐敖三人在君子国中的经历和见闻,就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弊端。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0)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1)

虽然做生意要讲究“童叟无欺”、“物有所值”,但是,在君子国,买卖商品过分礼让成风顾客主动要求店主抬高价格或者短斤少两,而店家却恨不得将东西白送给人家。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2)

同为商人的林之洋,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买东西的客人:你家是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啊?

更荒唐的是,在君子国,买东西不付钱居然不算盗窃。

气得林之洋直跳脚,急切反问道:“如果有人看中了你家的东西拿了就走,那你答应吗?

君子国的法官大人却老神在在地回答:“我当然答应,君子当成人之美嘛!”(“成人之美”是这么用的吗?)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3)

君子国也是有法律的,只是这条款么......。

例如前面提到的,君子国法律规定,买东西不付钱不能成为偷窃的证据。再比如,如果有人意图行贿官员,官员在拒绝收礼之后,还要挨8记耳光,以示警告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4)

“君子国”官员挨耳光

通过这种夸张且诙谐的“反讽”手法,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什么叫“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是一味讲究礼法中君子之风,而缺乏“惩恶扬善”的法律规范,不但不能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乌托邦”环境,反倒会让小人得利,君子吃亏。

而在《女儿国》这一集中,女人当家作主,说一不二,而男人却地位低下,稍有不慎,就要晚上跪搓衣板。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5)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6)

林之洋无意间被女儿国的女王给看中,被强行扣留在宫里当贵妃。宫里的男嬷嬷们将林之洋打扮得花枝招展,还给他裹了小脚、教授各种礼仪,真是让林之洋欲哭无泪。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7)

观众们在看到女儿国中那些男人们,留着胡子,举手投足间却是扭捏造作的神态和动作时,一定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在这些男女错位的滑稽背后,却是作者李汝珍对当时封建社会制度下,不尊重妇女意愿、要求女人裹小脚等丑恶社会陋习的一种辛辣讽刺,传达了讲求“男女平等”的正确价值观。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8)

结束语

木偶片《镜花缘》中的第四集《两面国》,获得了1991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以及1993年第二届中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动画艺术家路盛章曾经说过:

“好的艺术创作必定是民族化、国际化、人性化三者高度统一的。如何做到三者的统一呢?其实并不复杂,只须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人性化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众多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优质且极具民族特色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稍加改编和再创作,都可以作为国产美术动画的创作蓝本。

像《镜花缘》这种借鉴了《山海经》中一些故事和人物元素的清代长篇小说,不但被上美厂改编成木偶片而广受好评(豆瓣评分达到了9.0),1994年被央视动画部改编制作成13集的二维动画《哈哈镜花缘》,也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豆瓣评分也是9.0)。二维动画版本中的表现手法更显夸张,也更具幽默和讽刺意味。

聊斋里的三个渣男(国风木偶片镜花缘)(19)

《哈哈镜花缘》中的唐敖

可见,要创作出受观众喜爱的优质国产动漫,与其一味向外去追求题材上的创新,还不如沉下心来,好好挖掘一下那些现有的、极具民族风味的中国历史经典文学作品。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