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

芒果旅行日记:当我在云南建水时,听说通海有个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生活着蒙古族人,他们不住蒙古包,不骑马,不放羊,不摔跤,相反,他们住着砖房,放牛种地。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2)

我觉得非常好奇,云南有蒙古族人不奇怪,但是有一个蒙古族乡,却是有点奇怪,众所周知,蒙古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内蒙古和外蒙古及俄罗斯地区,他们是如何从遥远的西北到了西南的呢?又是如何从牧民变成了农民呢?我决定去看看。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3)

这个蒙古族乡叫兴蒙乡,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距离县城13公里,海拔1800米,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有1700多户5000多人。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4)

走在村庄里,依然可见很多妇女穿着民族服装,只是与内蒙古的蒙古族服装不太一样。乡里建筑也以砖石结构为主,与通海县其他的村庄建筑类似。如果单从外观看,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蒙古族乡。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5)

乡中心有一座博物馆,展览着兴蒙乡的历史文物、服装、工具等,内有讲解员,听她讲解后才大概了解了兴蒙乡的历史变迁。她说他们的祖先是元朝时跟随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的蒙古骑兵后代。大理国灭后,当时的蒙古骑兵就留在云南戍守,代代相传。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6)

后来朱元璋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到处追杀领土内的蒙古族人,因此当初落户云南的蒙古骑兵后代东躲西藏,最后隐居在通海杞麓湖畔的兴蒙乡,隐姓埋名,甚至隐藏了自己蒙古族的身份,从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成为杞麓湖边打渔的渔民,后来又成为耕田种地的农民,在几百年间,他们的服饰、语言、饮食等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今天的兴蒙乡蒙古族。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7)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8)

图为兴蒙乡“三圣宫”, 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里面供奉着蒙古族的三圣: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有元、明、清时期碑刻10块。此外兴蒙乡还有几座祠堂,均建于清朝时期,为什么呢?因为明朝时他们要隐藏自己蒙古族人的身份,到了清朝时始敢建祠堂祭祀。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9)

新中国成立后,兴蒙乡的蒙古族人身份被发现,成立了云南唯一的蒙古族乡。据博物馆讲解员讲,现在他们与内蒙古的族人也取得了联系,每年会去内蒙古参加那达慕大会,兴蒙乡每年也会举办那达慕大会,就在乡镇后面的凤凰山上举办,山上还可以看到敖包。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0)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1)

因为经过了700多年历史变迁,如今兴蒙的蒙古族与内蒙的蒙古族语言已经不太一样了,因为混入了云南当地哈尼族、彝族的语言,服饰、饮食也已经大不相同了,图为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2)

图为兴蒙小学,门口站着很多学生,从服饰和外貌上完全看不出来他们是蒙古族人,据说这里实行双语教学,学生们都会说普通话。村里的年轻人穿着与汉族无异,只有部分妇女和老人仍会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大多也只是穿着上衣,下身穿的也是现在的流行裤子。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3)

到他们的农贸市场上转了一圈,与云南大部分农贸市场类似,卖着当地的蔬菜、瓜果、小吃、日常用品,几乎找不到蒙古族特色的东西,比如烤全羊、手抓羊肉、马奶酒、哈达、马鞍等等,因为如今的兴蒙蒙古族人不再是骑马放羊的牧民,而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4)

蒙古人在云南旅游(生活着蒙古族人)(15)

云南唯一的蒙古族乡兴蒙乡,你听过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