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春秋无冬夏(无月则无秋)

无春秋无冬夏(无月则无秋)(1)

自古道:春花秋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天的月亮,更加皎洁,照亮了秋夜,见证着秋意越来越浓。

在月色中,世界悄然发生着变化,香淡了,叶落了,盎然的生机变作了衰败的残景。

月光下,光影迷离,房屋如琼楼玉宇,西风初歇,霜华渐生。便觉得那月,虽那么亮,却也凉了。

秋月如冰似玉,更似霜。月色如水,照见的是世间的悲欢离合,流去的是匆匆年华,令人喟叹 。

秋天来时,万物澄明,而月,则是洗涤天地的清水。天清气朗,是初秋的微凉,夏日的喧嚣未尽,仍宜欢歌。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三》

秋月秋湖一并清,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明亮的月儿,皎洁的月光下,白鹭自由翩飞。在这清幽的夜晚,少年听着采菱女的歌唱,一同划船归来,打破了夜的宁静。如此美的月色,如此清的湖水,菱角藕荷飘散着清香,少女与少年唱着歌儿返家,这是多么美好甜蜜的画面!

有月亮的夜晚,天气一定是好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夜晚到来,人们已感觉到了凉凉的秋意。松树间洒下明洁的月光,山石流动着淙淙的清泉,既宁静又富于自然的生趣。竹林响动知道是洗衣姑娘回来了,莲叶摇动是渔船靠了岸。春天芳菲任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长留。

月光如水,泉水响动,人们结束一天的忙碌,晚归既温馨,又充满烟火气息。季节流转,他们早已融入自然。

无春秋无冬夏(无月则无秋)(2)

秋月最是明净,不知是秋意感染了秋月,还是秋月改变了寰宇?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老天用今晚的月色,洗净整个天宇和世间。暑意已褪,天空明净,秋色明澈,万物清丽。星辰的光彩都不及月亮,金风玉露愈发耀眼。世间变幻,而月亮却是恒久不变啊。

秋景,秋月,也是相得益彰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诗人在江边的傍晚,一道残阳渐沉水中,半江碧绿半江红艳,这样色彩对照鲜明的画面,冲击着人的视觉,太美了。最让人难忘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好似珍珠一样剔透明亮,上弦月就好像弯弯的弓,为夜色增添了不少趣味。

无春秋无冬夏(无月则无秋)(3)

秋月皎皎,月光流淌,照在离乡人身上,是明亮的忧伤和惆怅。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诗人在丛林掩映中的水塘里划船,秋虫鸣响,荻草凉飕飕的,不觉凉意袭上了心间。到处是月光下的影子,而各种声音混成一片。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离乡之愁让人无法释怀。身在西北他乡,家乡的河水在哪里流着呢?

月光抚不平诗人心头的忧伤。远离故乡,越是秋天,越是伤感,再美的月色又有何益?

人在他乡,想念的还是故乡的风物,连月亮也是家乡的更好。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戌楼上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前行,边塞的秋天,一只孤雁正鸣叫。从今夜起进入白露天气,月亮再明亮,也还是不及故乡的啊。和兄弟分离两地,家也破碎,也无法问生死。寄往洛阳的书信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正逢战乱。

边塞的月色,冷清中充满伤愁,流离失所的人们,多么渴望回到故乡啊。

月光洒下来,思念也就上来了,像饮了一杯相思的酒。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铺满着素白的月光,树上栖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打湿了桂花。十五月儿明,人皆抬起头来仰望,不知道秋思落到了哪一家,又有多少的思念化在了月色之中!

中秋月色,最是皎洁,团圆。看尽世情冷暖,悲欢离合,亦觉淡然了。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难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明·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明朗皎洁时,但可知道,它又有多少阴晴圆缺呢!阴晴圆缺都不必说了,且欢喜这人间的好时节。但愿年年能看到如此美好的中秋月。

无春秋无冬夏(无月则无秋)(4)

秋越来越深了。天气起了寒意。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无人的院子,只有秋月依是明亮,满地都是月光。夜霜将下,气温已寒冷起来。梧桐树不甘心衰谢,那枝头残存的树叶,迎着秋风精神抖搂,仍不时发出声响,似乎并不畏惧秋寒。

深秋的月色,亮是亮的,冷也冷了,正如一地的清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

刚刚听到远去大雁的鸣叫,蝉声已消失。在寒秋之夜,月白霜清,诗人登上高高的楼,眺望远处,水天相连,真可谓千里寂寥了吧。但他并未被寒冷和萧索的秋景所影响,反而想象传说中的仙女青女,嫦娥不怕天冷,正在冷月寒霜里比美争艳,一展美丽的姿容,辽阔的霜天便是她们的舞台。诗人好像已经看见了她们斗得正欢,踏着清霜,撩拨着月色,愈显得冰清玉洁,不惧寒冷。

无春秋无冬夏(无月则无秋)(5)

月色好,最怕是光阴老。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云,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月洒下了万里金波,犹如刚磨的镜子飞在了天上。词人举起酒杯问月中嫦娥,白发越来越多,好像欺负我老了,怎么办呢?我想乘着风云飞上长空,看尽山河。还要砍去月宫中的桂树枝,人们说,这样会使月光洒下的清辉更多。

与月对饮,与月谈心,鬓虽已白,却犹有豪情壮志,又岂会伤感呢!

秋月明洁照人,最宜欣赏,而越是美好的事物,当它离去时,总少不了些伤感,难免让人起时光匆匆易逝,人世变幻之慨。

秋月那么清,那么亮,那么凉,最后都凝成了霜,秋已深了啊,心底的思念仍是一片不灭的明月光,过往的岁月在光影中浮现,眼角温热,想叠起一方月光收藏,却发现,谁都只是一个凡人,只是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因子,天地之开阔无穷,俗世中的情感,悲与喜,聚与散本无足轻重,却又最珍贵,通透如明月光,让人觉得,纵使年华逝去,亦是值得,亦有暖意和希望。

时光莫匆匆,真想乘着月光,去天外翱翔!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