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

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反对“间距均匀”,他说:“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布置不当平匀,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 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1)

既然汉字书写中,间距不应“平匀”,那么肯定应当“疏密相间”。清人邓石如说古人好的字帖中,“熟观魏碑自见,无不极茂密者……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颜真卿则说点画之间的空隙应“间不容光”(远近相距得宜,不容毫发增加)。那么,书法创作时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疏”,什么地方“密”?应该怎样做到“疏密相间”呢?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2)

第一,密而不挤、疏而不散。

一个汉字本身往往有疏有密。如左疏右密(愧、摇、猿)、左密右疏(颗、酌、救)、上密下疏(娶、贾、高)、上疏下密(巢、菜、贡)、左右疏中间密(撒、嘶、澎)等。要使字体写得好看,就得恰当处理汉字部件中“疏”与“密”的关系。对此,颜真卿提出了“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的原则。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字中,笔画少的字,笔画间要疏朗:笔画多的字,笔画间要紧密。在同一个字中,笔画多的部分要写得紧密,笔画少的部分要写得朗。疏密相间,巧妙安排。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3)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颜真卿所说的“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就是将字写成一样大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颜真卿的意思不过是要让字“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密而不挤、疏而不散,大小相称而已。这是因为点画密的字天然显得大,将点画写得小一点就整个字不致于过挤;点画少的字天然看着小,将点画写得大一点,字就不致于显得过疏。因此沈尹默这样评价颜真卿的观点:“这个促、展是就全幅而言,故又说‘兼令茂密(美茂完密)’,这就可以明白他所要求的相称之意,决不是大小齐均的意思。”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4)

第二,先紧后松,疏密有致。

启功说:“写字要注意整体形象,注意间架中先紧后松的比例关系。”这个“先紧后松”说得具体一点,也就是“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5)

处理字的上下关系时,一般上边要小于下边,这就是“上紧下松”(或者叫“上小下大"、"上窄下宽”)。启功的弟子陈启智说:“书写汉字时一般要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那么充足成后的汉字整体看必然呈现先小后大,先窄后宽的现象。”以王羲之和欧阳询所写的“三”字为例,上横与中横组成的间距就要小于中横与下横所组成的间距。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6)

处理字的左右关系时,一般要要“左紧右松”。也就是说要左密右疏、左小右大或左窄右宽、左虚右实。启功说:“凡是紧的密的要靠左边靠上边,可以松一点儿、可以宽一点儿的要靠在下边,靠在右边。这样子写出来就好看。”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7)

在处理字的内外结构时,要注意“内紧外松”,即要“中间紧、四周松”,内小外大。这其实就是书法中的著名审美原则——“中宫收紧”!中宫,泛指字的中心(有时会偏上偏下偏左偏右),它相当于人的躯干,又如舞者的重心,不管四肢怎样舒展摇摆分散,但重心须紧凑稳定,不能如外围的疏散。图中右侧的“秋”字与对比,中宫就空了不少,这样的话整个字就缺乏美感,不能疏密有致。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8)

一般来说,字的笔画越少,间距越大,感觉疏朗;笔画越多,间距越小,感觉紧密。疏密变化在书法结构中非常重要,书法创作时一般要做到上密下疏,内部紧密:左密右疏,横细竖粗;上紧下松,捺画舒展。将“密”的排列匀称和“疏”的空间布白搭配合理,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9)

“疏密对比”,实际上也是书法艺术中“虚与实”,“黑与白”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在结构上,“疏”与“密”是一对矛盾:点画过疏或过密,都不美;只有疏密适当,并形成对比,才能实现汉字的结构美。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10)

汉字结构书写规律原则(怎样看待汉字中的)(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