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

沧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陆海交通枢纽,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菜肴:羊肠汤、沧州冬菜

其他风味食品还有:油老虎、火锅鸡、红烧狮子头、虾酱、小鱼辣酱、驴肉火烧、任丘熏鱼、河间芝麻花酥糖、盐山皮蛋、白洋淀皮蛋、南皮窝头、交河煎饼、吴桥薄脆饼、肃宁香肠、沧州冯氏香肠等等。

河间驴肉火烧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1)

简介

简介

任丘茄子饼是河北的一道地方小吃,鲜香酥软,佐餐佳肴。

做法

制法:

(1)将茄子切丝、拌盐腌1刻钟,使变软。

(2)将大蒜拍成泥,辣椒切细丝与花椒粉、味精拌入茄丝中;再加适量面粉搅匀至上劲。

(3)素油入锅烧热,把拌好的茄料搓圆成饼状,入锅中炸2分钟捞起装盘即可。

特点:鲜香酥软,佐餐佳肴。

沧州羊肠汤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2)

简介

沧州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

羊肠汤能成为沧州特产,跟沧州有大量的穆斯林有关,回民以吃牛羊肉为主,羊肉跟内脏全部消费掉,剩下的下脚料回民自己很少吃,因为按照老讲法直肠胚胎睾丸淋巴结等都是不洁净的,回民自己只吃羊杂汤,也就是用心肝肺胃等内脏做的汤。正因为回民自己不吃,所以最初的羊肠子都灌有猪血。据说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宰牲口的时候,直肠胚胎淋巴结等下脚料也是像垃圾一样被倒掉,没有人吃的。只是在沧州,这些下脚料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什么人拣去,煮一煮卖给穷人当饭,久而久之竟然发展成了沧州名吃。

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是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很多沧州人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不仅低脂肪,而且排毒养颜,肠美汤鲜,百吃不厌,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适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历史文化

羊肠子在解放前就是沧州市的早点小吃,光顾羊肠子摊儿的大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壮汉,时至今日喝羊肠汤的顾客也是男士居多。每天清晨,很多出卖苦力的大老爷们带着自己家的玉米饼子,买一碗羊肠汤泡着吃,羊肠汤如果不够可以随便添。吃饱喝足之后就去车站卸煤或者到码头搬运货物,沧州话叫“扛大个儿”,意思是大个子去肩扛货物。扛大个儿的爱喝羊肠子是有原因的,因为羊的小肠肠壁里面有很多油,羊乳房也是脂肪,能够提供更多的热量,俗话说“搪工夫”,就是不容易饿,其他组织好歹也算蛋白质,多少也能补一补。当时没有什么机械设备,挖土卸煤等等都是纯体力劳动,当年沧州(那时候叫“沧镇”)水路有运河,旱路有火车,好歹也算交通枢纽,装卸货物的活儿不少,卖苦力扛大个儿的男人很多,所以羊肠子特别畅销。喝羊肠子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便宜,那时候买一斤羊肉的钱能吃20碗羊肠子。穷老百姓每天汗珠子砸脚面,干一天的活儿挣钱也就够换几斤棒子面的,哪舍得买羊肉吃,来碗羊肠子也算开荤了。

别处的小吃大都在商店里卖或饭店里吃,我们这里则不然。卖羊肠子的小贩推个长形木箱式的小车,车的前端放着碗、筷及各种佐料,在中间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剩着烧饼或饼子的箱子。他们在比较固定的地方停下车后,把锅上的盖子一掀,羊肠子的香味便立即飘进来,充溢着半条街,吸引着过往行人。当人们聚拢到推车前,小贩便会主动递给每人一个小凳,问清要吃多少,然后放好碗,用筷子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一把雪亮的刀,快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排到碗内,再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汤,浇在羊肠子上面,顺手又在碗上放一双竹筷,满脸笑容地递到顾客手里。人们接过碗,咬上一口,品品滋味,顿觉满口皆香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驱散了身上的寒气,赶走了满身疲劳,全身热乎乎的,舒坦极了。他们往往是吃了一碗,再来一碗,有的甚至带口小锅,买上一些拿回家,请家人共同分享。

做法

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

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金丝杂面丝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3)

简介

金丝杂面,是河北省饶阳县的传统特产,金丝杂面丝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原料制成。制作时把各种原料按比例和成面,轧成纸一般薄片,再用快刀切成2尺长的细条,盘成把,然后装起来。因为条细如丝,成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金丝杂面不仅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而且食用方便。先在锅里配好汤,汤开下面,即可捞出使用,是涮火锅的佳品。

历史文化

相传在清道光年间,饶阳县东关有一位叫仇发生的农民,以卖杂面为生。他为了使自己的杂面具有独特的风味,苦心钻研,历经数年,经过八百多次的试验,终于制成了脍炙人口的金丝杂面。

清朝末年,有个老家是肃宁县(与饶阳县毗邻)的太监,每次回家省亲,必到饶阳东关仇家杂面店买一些金丝杂面,作为礼物带回皇宫。自此,金丝杂面便成为“宫面”的一种。民国时期,仇家金丝杂面曾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

沧州火锅鸡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4)

简介

沧州火锅鸡起源于河北省沧州市,发明不久便风靡全城,在沧州走几步就有一家火锅鸡店,火爆程度非其他火锅可以媲美,沧州普通家庭几乎都会制作,是亲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到过沧州的人无人不知晓这道沧州名菜,因其简单易做且味道鲜美,现在又传至京津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食用时配以陈醋蒜泥麻酱等辅料,味香浓郁,回味无比。

做法

原料:

菜市场买一只菜鸡。

辅料:

以一只鸡的用量:郫县豆瓣酱一袋、葱、姜、蒜、麻椒、花椒、干尖辣椒大料若干。

做法:

1、把鸡剁成块儿洗净,鸡身体内的黄油都择干净;

2、用开水焯一下开锅就用筷子一块块夹出来沥干,以免喝汤时有骨头渣子;

3、炒锅倒少许油,用葱花炝锅待葱花成微黄色时把一袋郫县豆瓣酱倒入锅内翻炒,过3-4分钟时有豆瓣酱的香味时倒入焯好的鸡块倒点酱油(要少适合自己的口味就好)再翻炒3-4分钟就可以倒水了,随后把葱、姜、蒜、麻椒、花椒、干尖辣椒、大料、咸盐倒入锅内就等着吃吧。如果你不怕费火就用铁锅炖不盖锅盖时间在30分钟左右;

4、根据个人喜好准备涮菜(我准备的有宽粉粉条、腐竹海带白豆腐猪血土豆生菜);

5、大蒜捣成泥和醋一起蘸着鸡就可以了。

河间羊肠汤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5)

简介

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

在沧州,吃过羊肠子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闭着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眯着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着眼吃--解馋。真是越吃越有瘾,越吃越爱吃。很多沧州州人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

做法

做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

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油酥烧饼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6)

简介

油酥烧饼,是沧州地方风味食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的人食用。如果装进食品袋中,还能存放很长时间,不疲不馊,吃起来和刚出锅时一样。

做法

油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严格,面粉要经过发酵,秋冬季节,合面水应该温和一些。制作时在水合面和油合面上撒些花椒,食盐,茴香籽等调料,然后叠层作卷,擀成茶碗口般大小的面饼,放进特制的吊炉内用温火焙烤,上下火要均匀,锅底温度要适当,一边翻动,一边往饼面上刷油,还要严格控制焙烤的时间。出锅后,放在铁架上晾焦,便可出售。

白洋淀熏鱼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7)

简介

白洋淀熏鱼,是具有浓厚水乡风味的独特鱼制品,其独特风味主要来自熏鱼的多道工序和传统的配料,熏鱼的制作技术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制成后的熏鱼,表面呈红色,有特殊的烟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会松散,咀嚼时柔韧有劲,口感清香味醇,肉细嫩而不松散,鱼刺能全部剔出。由于含水少,宜存放。

熏鱼品种较多,主要根据体形大小而分。大熏鱼包括熏鲂鱼、熏鲢鱼。也有的熏大鱼(鲤鱼),只是要将鲤鱼劈成两半,以便熏透。熏小鱼则指熏黄瓜鱼。熏鱼由于味道好,便于携带,深受旅游者的欢迎。红白莲子莲子,因质脆味香,晒干后熬羹,过去一直为宫廷营养用品。

历史文化

白洋淀有一种传统的美味佳肴,那就是熏鱼。相传枣林庄二村的一位姓谭的老先生就是任丘白洋淀熏鱼的创始人。清末民初时期,谭氏一家以打鱼为生,每日三餐必有鲜鱼,开始,用水煮食用,但味道不好,且保留时间又短。经多年在水上生活经验和积累,开始尝试用苇叶熏制鲜鱼,慢慢摸索出来了熏鱼的制作方法。

做法

首先应选好鱼的品种。肉质细腻,形体扁侧的鲂鱼,鲮鱼,鲢鱼等,比较适合制作熏鱼。制作时,把选好的鱼去鳞,开膛,用水洗净,放进十几种调料配成的汤盆里,浸泡半天,捞出后上锅蒸熟。然后锅里放进适量的白糖和小米,把熟鱼摆在铁蓖子上,用白糖和小米烧焦后冒出的浓烟熏蒸,勤翻动,到鱼呈黄红色为止。食用前,再往鱼上刷些香油,使味道更加鲜美。制成后的熏鱼,表面呈红色,有特殊的烟熏香味,提起尾巴也不会松散,咀嚼时柔韧有劲,清香可口,鱼刺能全部剔出。由于含水少,宜存放。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存上五六天也不会变质。

丁氏香肠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8)

简介

丁氏香肠又名奇美香肠,沧县崔尔庄村的丁氏香肠起源于清雍正年间(1723~l736),是丁氏独家祖传绝艺,相传系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沧州品尝而得名。

历史文化

丁氏香肠"源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丁氏独家祖传绝艺,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运河水路到达捷地闸口时,伴驾南巡清太子少保协大学士礼部尚记纪晓岚将丁氏香肠进上,皇帝称之"奇也",食之后味道鲜"美",香而不腻,酥而不硬。皇帝大悦,赞不绝口,亲口御封为"奇美香肠"从而为御膳佳肴。

做法

丁氏香肠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羊肠制成肠衣,原料主要为瘦猪肉,再按比例加入肉寇、草寇、子寇、肉桂、砂仁、桂皮、广料、香油、鲜姜、食盐等十多种佐料,近代又加入味精,调制而成。

拨御面

沧州人冬天吃什么好(去沧州应该吃什么)(9)

简介

拨御面,是一种以荞麦面为主料做成的特色小吃,最享盛誉的当首推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的拨御面。张三营原名“一百家子”,解放后,张三营的“何家面铺”曾远近闻名,可惜在十年动乱中店铺倒闭,工艺失传。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张三营一带又立起了多个拨面馆,是去木兰围场路上吃饭打尖的好去处。只是现代人减去了“御”字,叫拨面了。

历史文化

张三营原名“一百家子”,据《承德府志》及《隆化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兰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康熙四十二年所建)。当天下午,行宫主事周桐向随驾太监呈报御膳安排,特命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为乾隆制作荞麦拨面,并从西山龙泉沟取来上好的龙泉水和面,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和纯木耳做卤。饭菜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饭盘银盖取下,乾隆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无瑕,条细如丝,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还当即吟诗一首:“罢围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答岁华,耐可行宫逢九日,雅宜应节见黄花,朱提分赐一千骑,文绮均颁甘九家,苏对何妨频令预,由来泽欲不遗遐。”又命御前太监赏赐姜家兄弟白银二十两。从此,拨面改名“拨御面”,一百家子白荞面名声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兴隆。从那以后的170多年里,皇帝、后妃的食谱中,又增加了“拨御面”一款。

解放后,张三营的“何家面铺”曾远近闻名,可惜在十年动乱中店铺倒闭,工艺失传。70年代后期,青年厨师辛占武重新钻研和恢复了这一传统技艺。在1981年,辛占武还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传艺两个月,教出了4名徒弟。凡吃过拨面的国内外宾客,都赞不绝口。

做法

拨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荞面、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等。将煮好的面盛在碗内,浇上用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木耳、盐做的卤即可食用。面洁白如雪,风味独特,并有开胃健脾、降低血压的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