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

宋朝富而不强,指的是宋军的战斗意志而不是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

打开宋朝官修兵书《武经总要》,就会发现宋朝其实可以算是冷兵器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甚至热兵器也已出现了萌芽:地雷、火焰喷射器都已成建制装备部队,他们不太常用的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型火药武器,也可以说是步枪的始祖。

读者诸君都知道,《武经总要》是宋仁宗赵祯命令曾公亮和丁度主持编修的, 曾公亮当过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是真“相爷”,丁度当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也是副宰相级别。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1)

正副宰相主编兵书,说明宋仁宗赵祯对武备还是比较重视的,《武经总要》也曾一度位列《武经七书》(原本是《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不知《武经总要》取代了哪一本),成了历朝历代军事家与所有军官的必修课本。

笔者花了不多的钱,买齐了这些兵书,虽然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武经总要》中生动详实的图片,却能让人一目了然,我们甚至可以找到“梁山马军五虎将”所用的兵器,只看《武经总要》,就能知道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用的青龙偃月刀、狼牙棒、双鞭是什么样子了——虽然稍有不同,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2)

首先我们来说马军五虎将之首大刀关胜,他在小说中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并且据说是传自汉末三分时期的义勇武安王关羽的嫡派子孙。

关胜的大刀很厉害,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宋史》和《金史》中都有关胜的名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善用大刀,屡出城拒战兀术。”

关胜用大刀,这在正史和演义小说中的记载是一致的,他用的“偃月刀”也确实是宋军制式兵器,这一点在《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中有明确记载,而且是有图有真相(下文图谱均出自该篇,不再一一注明):“此皆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兢为异制以自表,故刀则有太平、定我、朝天、开山、开阵、割阵、偏刀、车刀、七首之名,掉(刀)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出。”

通过上面的描述和图谱,我们可知关胜的偃月刀为宋朝将领常用的兵器,九纹龙史进的三尖两刃刀就是“掉刀”、吕方郭盛用的是“戟刀”。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3)

后汉三国时期知否已经有了长柄大刀,这一点我们且不去管它,我们只需知道一点就行了:在二十四史中,长柄大刀的名将数不胜数,直到明清两朝,举大刀还是考武状元的重要加分项,能用百斤以上大刀上阵杀敌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明朝的刘綎、清朝的吴三桂,用的大刀好像都不止八十二斤。

人类战争中最早用的武器,是石头和棍棒,然后才有了长枪和大斧,只不过长枪的花样繁多,名字也不尽相同,我们只能称之为枪族兵器:青铜时代的矛、铍(pí)、殳(shū),后来的槊、矟,都可以划归此类,其不同之处,就是枪尖的形制和木杆的长短。

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二的豹子头林冲,用的就是枪族兵器,而且是一直在用——风雪山神庙用的是“花枪”,大战高唐州用的是“点钢蛇矛”,大战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的时候,两人都用长枪:“一个屏风枪,势如霹雳;一个水平枪,勇若奔雷。一个朝天枪,难防难躲;一个钻风枪,怎敌怎遮。这个枪使得疾如孙策,那个枪使得猛似霸王。”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4)

所谓“长蛇”、“蛇矛”,已经有人考证出是“长槊”、“矟(shuò)矛”的近音讹误,于是我们可以肯定: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用的,可能就是“素木枪”或“鸭项枪”、“鸭嘴枪”。

林冲是精锐禁军的武术教官,用的当然是宋军制式兵器,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用的双枪,在《武经总要》中也能找到原型器图: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梭枪都是短枪,还有史料说抗金勇将岳云用的,就是一双锥枪。

短枪作为近战武器,兼具了长剑短棒的功能,特别适合在云梯攻城时使用,枪上装钩,就是为了能搭住城堞飞身上墙。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5)

霹雳火秦明的狼牙棒,并非金兵专用。从宋朝开始,随着冷锻甲的出现,刀枪之类的突刺砍杀兵器杀伤力下降,打击兵器大行其道,即使是火药武器已经发展到新高峰的明朝,狼牙棒仍是明军最常用的兵器之一,用狼牙棒对付鞑靼、瓦剌的弯刀,具有碾压性优势。

秦明用的狼牙棒,跟《武经总要》中的描述一模一样,这种制造方式,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变,不久前还曾在雪域高原大显神威——再肥胖的咖喱大象,也禁不住三狼牙棒。

按照《武经总要》的描述,花和尚鲁智深用的禅杖,其实也是棒的一种:“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轮、曰杵、曰杆。有以铁裹其上者,人谓诃藜棒。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大抵皆棒之一种。”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6)

跟狼牙棒一样,鞭锏之类的打击兵器,也是宋军制式装备,这些兵器对付金军的重甲骑兵,往往会产生刀矛所难以达到的杀伤力:“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

梁山马军五虎将中的双鞭呼延灼,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而且是两个:一个叫呼延绰,一个叫呼延通。

呼延绰是种师中部将,呼延通曾跟着韩世忠抗金。呼延家族这两个将军的战绩与本文无关,而且笔者都写过,就不再细说了,咱们要说的是呼延灼用的兵器,跟《武经总要》的描述完全一致,都是“竹节铁鞭”。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7)

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曾经做过张士诚的谋士,似乎既是文学家又是军事家,他们笔下的大战争和小战斗,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水浒传》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那样气势磅礴,但从中也能了解到一些古代冷兵器知识,在对兵器描述这方面,《水浒传》要远胜《隋唐》——隋唐英雄们的兵器重得离谱,八百斤的大锤,一百多斤的双锏,且不说能不能拿得动,就是战将能拿得动,战马也受不了。

梁山马军五虎将的兵器盘点完了,看完他们的兵器,我们相信了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108位梁山好汉的兵器(做了五张对比图)(8)

咱们前面说的梁山马军五虎将,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使用的兵器,也能从宋朝兵书中找到图谱,甚至梁山好汉中的奇门兵器如吴用的铁链、黄信的丧门剑,也能从古代兵书中找到原型。

马军五虎将的兵器并不另类,但是被宋江扛出锄头感觉的朴刀,笔者一直没找到兵书中的记载,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读者诸君,或许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