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复旦大学毕业(读书生活与学习经历)

4月23日上午9:30,安顺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蔡伟博士开启了孔学堂第884场公益传统文化讲座,本次讲座利用腾讯会议软件之便捷,以面对面直播的形式开展。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蔡伟老师“谈谈我的读书生活和学习经历”,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青年学术骨干付星星担任学术主持。

蔡伟复旦大学毕业(读书生活与学习经历)(1)

蔡伟讲座直播

培根在《谈读书》中讲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情感的共鸣,书籍积累了人类无穷的智慧和想象力。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蔡伟老师以“读书生活”与“学习经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以书为伴的奋斗历程与励志人生。

蔡伟老师的读书与大多数校园的读书方式不同,他几乎都是以自学的方式展开了对书籍的阅读、对于研究兴趣的探索与研究问题的解决。蔡老师在童年生活中似乎以一种“肩外见学”的途径接触到中国古文字与古代文化。在高中时期通过《义府续貂》古文献著作培养了浓厚的文字学兴趣,他说:“因为蒋先生的《义府续貂》,是我最早接触的训诂、校勘学方面的书籍,我对语言文字之所以感兴趣并以此作为研究方向,完全得赐于这本书。几十年来反复绎读,受益甚多。”对文字学的热爱支撑了蔡伟老师在高中毕业后漫长的自学生涯,他在食堂做过馒头、在工厂做过工人、在街头做小买卖,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他专注于好像不属于他又属于他的古文字研究的世界。古文字学脉络繁复,文字演变历史复杂,他将兴趣与热爱投注其中,发现一个个有趣的语言现象,解开一个个大家不曾关注的语言难题,这些都给他精神上极大的富足与快乐,他以对于古文字研究的赤诚之思对抗了生活的苦辣心酸。

蔡伟复旦大学毕业(读书生活与学习经历)(2)

蔡伟复旦大学毕业(读书生活与学习经历)(3)

直播内容

蔡老师在古文字学研究的道路上,越钻越深,他逐渐触及到了这近乎绝学的学术命题,他将自己的研究新得求助于方家,对于一个没有老师的自学者,他大胆地向裘锡圭、李学勤等学术大家请教。如裘锡圭先生在《文物》1997年第1期中发表《<神乌赋>初探》一文,文中引汉简《神乌赋》有“佐子佐子,泣涕侯下”之语,蔡老师将自己的理解写信给裘锡圭先生,他写道:“‘佐子’疑读为‘嗟子’。”并征引《尚书》等文献作为佐证。此观点得到了裘锡圭先生的认可,并在《“佐子”应读为“嗟子”》一文中引用了蔡老师的观点。后来阜阳汉简《春秋事语》出土文献的发现,再次证明了蔡老师考据的正确性,亦可见他对于古文献研究高度的学术敏感性与扎实的知识积累。

2009年,蔡老师由裘锡圭、吴振武、李家浩三位专家联名推荐,经教育部特批,进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为训诂学、校勘学、古文字学。蔡老师毕业后任教于贵州安顺学院,他持续地将他对于古文字研究的热情泼洒在学术研究的领地,不断攀登学术高峰,先后发表了《〈银雀山汉墓竹简〔贰〕·定心固气〉补释一则》《〈尚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的断句问题——兼释上博五〈三德〉之“天乃降”》《读北大汉简〈妄稽〉〈反淫〉札记》等二十多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误字、衍文与用字习惯——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古书校勘的几个专题研究》。2021年,蔡老师被评为第30届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2022年荣获贵州省“十大阅读影响力人物”特别奖。

在生活的极度贫困与理想的追求中,蔡老师以自学之姿沉浸在古文字神秘又严谨的学术体系里,他不断专研,以书信等形式请教古文字研究大家。一名自学学者与裘锡圭先生、李学勤先生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学界泰斗对好学之士鼓励关怀的学林佳话。蔡老师创造了一个跨越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而直达博士阶段的求学奇迹,他以书为媒介,是一个通过读书,通过书籍建立学术人生的绝佳典范。蔡老师的传奇求学历程、人生奋斗经历,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广泛共鸣,深受广大听众好评。

文:付星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