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

5月17日,灿烂的阳光重新回归,中山天气终于放晴。作为中山今年的最强降雨,历时6天,终于告一段落。

回顾这次汛期的雨情,三乡镇再一次成为水浸最严重的镇街之一——根据广东天气公布的数据,从5月10日06时至14日08时,中山三乡国家气象站录得全省和全市最大累积雨量799.9毫米。

不仅是这次汛期,如果搜索过去几年的强降雨新闻,会发现一个情况:包括三乡在内的中山南部镇街,几乎都是降雨量和水浸情况最为严重的区域。

为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聊聊三乡水浸“老大难”的原因。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1)

2022年5月12日,三乡镇宝元大道。警务人员在积水中指挥交通。

01

雨量最大,又是三乡

799.9毫米,这是广东省气象局公布的在约4天时间里录得的全省最大累积雨量。

从“广东天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中山三乡镇逐小时雨量序列图”来看,三乡的雨下得并不均匀,三次雨量高峰分别是11日凌晨到上午、12日上午及13日下午。

这三次雨量高峰有多大?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2)

图片来自“广东天气”微信公众号。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11日凌晨3时到上午11时,8个小时三乡雨量已经突破250毫米;12日上午短短2个小时就突破了110毫米;13日下午也有一波2个小时突破50毫米的雨情。

以三乡镇约93.68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计算,4天时间里,三乡全域下了接近7500万立方米的水,约等于1.5个长江水库的总库容。换句话说,4天时间里,相当于超过1.5个长江水库的水倒进了三乡镇。

汛期对三乡镇的影响,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窥见一斑:

2017年,三乡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这一年三乡镇应对超强台风“天鸽”,要妥善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2018年,三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又出现了台风的身影:全镇万众一心成功抵御“6·8”强降雨、“8·29”水灾、超强台风“山竹”等自然灾害侵袭,实现了大灾面前无人员伤亡。

以“三乡录得最大……”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三乡镇也往往成为全市最典型那个:

2018年8月底,中山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8月29日08时至30日07时,中山全市共15个指标站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三乡镇录得全市最大日雨量356.8毫米;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3)

2021年10月10日,三乡镇景观大道,过街的男子出动橡皮艇。

2021年10月,受台风“狮子山”外围环流影响,10月8日-10日中山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10日南部镇区出现特大暴雨;7日20时—10日20时,全市有46个气象站累积雨量超过250毫米,最大降雨量为573.5毫米,出现在三乡妈坑水库。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4)

2018年8月30日,暴雨下,三乡镇泉眼温泉一带被水浸。

连年的暴雨和台风,给三乡人民带来严重影响:2017年“天鸽”导致三乡“蕉林倒伏,一株不剩”;强降雨和带来的严重水浸,也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三乡镇?

02

三乡,真的是“锅底”

“三乡形似聚宝盆,四面环山,举目见绿,既具有城市的繁华时尚,也兼具乡村的静谧优美。”这是三乡镇政府门户网站里,对三乡自然环境的一段描述。

恰恰是这个“聚宝盆”的形状,带来了产生暴雨的天然条件。

据中山市气象局专业人员分析,由于四面山脉的环绕来自西南方向的季风急流会在三乡受到阻挡,从而发生集聚,有利于水汽的强迫抬升,产生“迎风坡”效应,形成较大的降水增幅,最终导致暴雨。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5)

四面环山,下雨心慌。

另外,中学地理课本里的“迎风坡”效应,也在三乡得到了典型展现。从地理位置来看,三乡位于中山南部,距离台风中心较近,是首当其冲受到热带气旋影响的镇街之一,形成了发生强降水的客观基础。

根据《中山市近56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研究,中山市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平均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分布基本都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现象。

暴雨多的镇街,年平均降水量也就大。从“2007—2011年中山市空间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和“2007—2011年中山市空间暴雨日数分布”两张图中可以看出,坦洲、三乡和板芙形成了中山的一条“暴雨带”。

而三乡正处于这条“暴雨带”的中心位置。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6)

图片来自《中山市近56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

但从广东省内来看,地形与三乡相似的区域并不少见。甚至广东省的20个“雨窝”(指因地理位置、地形作用和水汽输送等综合因素,在某一区域形成唯一降水中心且频繁发生极端强降水的区域)中,并不包括三乡。

那为何在汛期,三乡的内涝如此频繁?

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三乡不仅是个“聚宝盆”,还是个“锅底”——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意味着来自五桂山、神湾镇、坦洲镇、珠海的降水都会由于地势原因,向三乡汇流。而在汇流之后,由于地势低洼,造成三乡的外江水位比内河涌更高,排水路径十分有限,容易发生水浸。

此外,三乡对外排洪的渠道也极为有限,尽管镇内有50多条内河涌,但三乡大部分的排水仍依赖茅湾涌,泄洪条件有限。而且不得不提的是,远在14公里之外的坦洲大涌口,是茅湾涌向外排水的通道,但一旦遇上涨潮,水闸外的水位往往比内河还要高,这就进一步对茅湾涌的排水功能造成了条件限制。

综合以上因素,身处“锅底”的三乡,不得不背上易涝这口“锅”。

03

下定决心,彻底解决“年年涝”

“台风不等人,暴雨不等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不能挂在口头。”

5月13日,中山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南部镇街内涝问题情况汇报时,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南部镇街特别是三乡、坦洲两镇地势低洼、汇水量大,现有水利工程难以满足防灾减灾工作需要。要在原来基础上加强研究,找准技术路径,高标准建设防洪排涝工程,让百万乡亲早日远离内涝困扰。

中山暴雨情况三乡(深读中山三乡为什么雨季)(7)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走访调研南部三镇水浸情况。

解决问题的两大关键点,在于“疏”和“通”。

疏,就是对茅湾涌这一主要排洪通道的进行改造,提升其排洪能力;通,就是在坦洲的大涌口水闸建设泵站,提升其排洪效率。

当前,茅湾涌防洪排涝整治工程被列入中山2022年重点推进的水利防灾减灾项目之一,已写入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大涌口泵站工程,也将在今年加快推进。

“民生工程,没钱借钱也要办!”本轮强降雨期间,郭文海前往南部三乡、神湾和坦洲调研,一再强调要下定决心解决三乡内涝的问题,难度大、投入高,但困难再大、难度再高,也要下定决心建设,要用主观的能动性解决客观上的难题。

5月13日,中山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南部镇街内涝问题情况汇报,在研究下一步工作举措时,提出了解决南部镇街内涝问题的三个维度:

在规划设计的角度,提出进一步完善工程方案,立足于彻底解决防洪排涝的功能需求进行设计,杜绝造景式的形式主义。要从治水审计问题中汲取深刻教训,从源头上把好水利工程概算、招投标等关键环节,严防过度设计,打造阳光工程。这意味着中山将从规划和源头出发,牢牢立足实际需求,以科学系统的思维建立防洪排涝体系。

在推进施工的角度,提出在明确具体方案技术路径后,实施大兵团作战,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面提速,干出新气象,力争用1年半的时间完成建设目标。“大兵团作战”明晰了中山治理内涝问题的战法与路径,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中山将以必赢必胜的决心加速推进工程建设。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角度,提出要牢记“群众意见大于天”,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强势整治围而不建、敷衍施工等行为,坚决抵制腐败工程、劣质工程、无效工程。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城市建设为人民。

“三乡等南部镇街内涝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是有办法的,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客观困难!”正如郭文海所言,三乡等南部镇街的内涝问题既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必须改变思维定式,通过技术手段适应自然规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为珠江口的冲积平原,今日之中山,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努力。1954年冬,在中山民众新平乡抵御咸潮的斗争中,诞生了全国农村第一支“青年突击队”;上世纪70年代,中顺大围提防体系正式成型,用自己双手和汗水修筑起来的一座纪念碑。

今天,中山人以如此决心、信心、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相信中山南部镇街将迎来彻底告别“年年下雨年年涝”的一天。

【策划】龚晶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苏芷妍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制图】实习生 翟凯欣

【作者】 廖瀚;苏芷妍;叶志文

兴中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