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原文郭沫若(第十三课郭沫若银杏)

作者介绍: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银杏原文郭沫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银杏原文郭沫若(第十三课郭沫若银杏)

银杏原文郭沫若

作者介绍:

郭沫若,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一个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1897年,在家塾“绥山山馆”读书,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1906年春,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学习,第一学期成绩名列第一,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07年春,因反对教师专制,被学校开除。1909年秋,因参加罢课,请求校方与当地政府交出惩办打伤同学的肇事者,被学校开除。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开始接触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

1919年,《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

郭沫若奉父母之命,与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旧式女子张琼华草草完婚,由于郭沫若对封建婚姻制度不满,婚后第五天便离家出走,赴成都读书,但两人没有离异。张琼华在郭沫若家空守68年,无子女 。

1916年,与东京圣路迦医院护士佐藤富子相遇并相爱,为其取名安娜,佐藤富子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年底,赴东京接安娜到冈山同居。与安娜共同生活21年,共同度过了郭沫若在日本的最困难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告别了安娜。1947—1949年,安娜一个人在日本顶着政治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抚养孩子。1938年1月,他与《救亡日报》社成员于立群结婚 。

一生出版100多本书。也是有争议的人物。

《银杏》欣赏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知识性,三个名字)。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介绍白果的颜色、形状、作用。纯白如银,果实像杏,富于营养。)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介绍更深层的知识,也是独特之处。)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抒情,议论,赞美银杏的品格,生命力的顽强,拟人化的写法,高唱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文眼闪亮登场: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前人没有这么写银杏,创新,具有开创性地感悟。)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拟人化描写,)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真性情的写法,中国的国树。这评价相当高。鲜明的形象。)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从产地到本质。真善美。)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树干、枝条、叶片,排比。)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从季节感受银杏树的优点。排比。)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反衬。把银杏树与其他树木对比,反衬出银杏树更加杰出。)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 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丰富的联想,风中的银杏树,鸟鸣中的银杏树,月光下的银杏树。形状、声音、精神层面。)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秋天的银杏树风姿,黄蝴蝶特别美丽。比喻新颖别致。)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陌生化语言的先驱。)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枒(chá yá,意思是树木枝杈歧出貌。)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太棒了,比喻太美妙了,简直美不胜收。银杏树有佛的灵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意思是指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巴结、献媚)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huāng chen,是指卑微粗野之人); 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比喻多完美啊),但你也并不骄傲; 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这一连串的赞美把银杏树的品格突出出来。)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排比,反问。)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 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表面上是说忘记树,实际上有更深的含义。需要结合创作时代背景理解。)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特别敏感,的确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很少赞美银杏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提出这样的疑问,确实值得关注。)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豆与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真的啦,陪都(重庆列为陪都。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不是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 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桉树,外国树种,没称为断子绝孙树、缺德树)呢?(这里讽刺得相当厉害、非常痛快。)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 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意味深长。)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美好的愿望)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对未来充满希望。)

创作背景及意义:《银杏》写于1942年。那时,蒋介石集团龟缩重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及美国的劝降下,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大搞妥协投降和分裂倒退的活动,亲日投降派大肆散布亡国论。作者在《银杏》里,运用曲笔,通过对银杏古老历史和美真善品格的描绘,深情地赞美了中国古老悠久的民族文化,热切地歌颂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批判了那些数典忘祖、鼓吹投降卖国的汉奸卖国贼!

相关阅读欣赏:

玉兰花王窦跃生我站在,一棵老树下面,泪流满面。老树已经1800岁了。寂静地藏在深山。满树,满树,开着粉红色的玉兰花,花团锦簇地映红了整个三月。她是天下的玉兰花王!我,顶礼膜拜,花王的锦绣繁华。我站在,这棵老树下面,泪流满面。你不要说,贱泪横流——老不死的。每个人都有18岁的花季。每棵树都有18岁的青春。每个人都有100岁的衰老。每棵树都有100岁的暮年。而这棵玉兰花王,1800岁了啊!花王,花王。你不是白发三千丈。你是鲜花三千万!不食人间烟火的花王啊,我读不懂你的花语。耳边却传来响彻云霄的自信:我自万种风情,与世无争!一日,在大街的十字路口。那个花蝴蝶般的18岁的少女,开着宝马,骂斑马线上步履蹒跚的80多岁的老太太:老不死的。就是这4个字,惹了众怒。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相助者义愤填膺。路人甲乙丙丁,路人戊己庚辛,拦住宝马,让骂人的女孩向老太太赔礼道歉。在众目睽睽之下,女孩只好向老人认错。老人却宽宏大量地原谅她: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和我孙女一般大。顿时,老人原谅的言行,让她具备了花王的风度:我是花王,何必怒火万丈?那个18岁的孩子呀,你不要太猖狂,你敢骂“老不死的”,你可以“色胆包天”,你敢保证你能长命百岁?你知道吗?有多少“老不死的”在骂你“小不死的”。有多少“老不死的”子子孙孙在诅咒你“真不要脸”。可是,在众人怒火万丈的时候,老人却原谅了你。我们感谢,人世间“原谅”这个词的宽宏大量,这两个字的魅力无限。我目睹过“天下玉兰花王”的尊荣。这是一棵3人都难以搂抱的大树啊。玉兰花王,在深深的深山,在深深的荒山野岭。寂寞地花开花落,寂寞地花团锦簇。不知道,花开满枝头的树,有没有烦恼?鲜花,可以不说话。但花色是最美的语言。鲜花,可以不言不语,但花香可以沁人肺腑。只是,羡慕大树的人很多。针对“美女斑马线骂老不死的”事件,众说纷纭,唇枪舌弹。正方理直气壮:行车者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法律,是规矩。法不容情。年轻人恶语伤人,是对老年人的不尊重,是没教养的表现。反方言辞犀利:老年人就不应该穿梭在大街小巷,应该待在家中享清福,何必在交通要道找死?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装什么“原谅”?老狐狸假装好人,激起民愤,借刀杀人。正方不以为然:大路通天,各走半边。老年人想待在家中,想上大街是他们的权利。没教养,爹妈可以失职,上天会收拾你。反方绝不沉默:道德绑架,害人匪浅。岁月会淘汰传统理念。所谓的正能量,只是精神麻醉品而已。去喝你的“心灵鸡汤”、“心灵鳖汤”去吧。寂寞在深山开放的花树,笑看世相百态,蔑视滚滚红尘。我不知道,来生做一棵开花的树,会不会幸福?我多想经常去与花树聊聊天,说说心里话。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去为“美女骂街”的芝麻小事自寻烦恼啊?君不见,“人有旦夕祸福”的悲剧,更让人心碎呢。抛弃那“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好吧?我们不必纠结于人海茫茫的十字街头。我们去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好了。去寻觅那十分之一的称心如意不行吗?也许,那玉兰花王,在等待着久违的老朋友去拜访呢?也许,那漫山遍野的玉兰花林,已经盛开成“横无际涯” 的花海呢?我们约起,去赴一场“心灵花汤”的饕餮盛宴哦。听见了吗?那是三月花汛脚步匆匆的跫音。我是花王,何必怒火万丈?我自万种风情,与世无争!

主题思想:作者赞美银杏,就是赞美中华民族,就是赞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夺取胜利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就是对那些鼓吹投降卖国的亲日顽固势力的严正谴责! 它唱出的是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

艺术特色:

1.借物抒情,情物合一。作者之所以借银杏来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因为银杏有其独特的历史。早在二亿三千万年前,随着地球冰川的袭击,它同其它植物一样,在欧洲、北美广阔地区全部灭绝。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受冰川影响较小,银杏才得以保存下来。浙江天目山一个狭小山区还残存着为数不多的野生种,其它银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栽培和保护下来的遗物。南宋时期,由我国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初,再由日本传入欧洲和北美等地。所以,银杏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

2.精雕细描,展示银杏美、真、善的崇高品格,是文章描绘银杏的重要特点。美,形象美。作者从株干、枝条、叶片落笔,写出它端直、蓬勃、青翠、莹洁、精巧的外在美;再写它夏天为人遮荫,秋天为人美化庭园,冬天迎风斗雪的坚贞质朴的内在美。真,性格纯真。作者用三组排比转折句揭示了 “真” 的内涵:不虚假、不骄傲、不隐遁,刚正不阿,老老实实为生存进行斗争。善,品质善良。它把一切(果实、木质、落叶)无私地献给了人类,自己却一无所求!

3.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愤恨之情。文章以中国经典中找不出银杏的名字,很少看到咏赞和描绘银杏的诗画,以及国民党首善之区的陪都——重庆也很少看到银杏的影子,与“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 作对比,说明有些人虽然在吃着“白果”,吸吮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营养,但的确忘掉了银杏,忘掉了自己祖先悠久的传统! 从而鞭挞了那些丧失民族尊严,一味苟且偷安的投降派!

4.用曲笔表达深刻的寓意。银杏古老的历史象征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美、真、善的品格象征中华民族坚贞、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

相关阅读欣赏:

松,如此欣赏 窦跃生 松,是大山的王么?松,是林海的主人——公。我不喜欢,把松树比喻成林海的魂。因为,我不喜欢那云中的鬼。 只要上山,总要看到松树。满山的松树茂密了天空。即便内心软弱的人,只要与松为友,也会坚强起来。 我能叫出名字的有:马尾松、火炬松、罗汉松、塔松、雪松等等。松树的四季常青,宿命了松要成为一种风景。于是,林荫道种植松,公园里种植松,就连花盆里也种植松。 尽管,古人云:“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可是,为了别出心裁,为了与众不同,在这个反传统的群里,一切皆有可能。君不见,那些花鸟市场里盆植的罗汉松比比皆是哦。 塔松和松塔。词序一颠倒,呈现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塔松,宝塔模样的松树。每逢圣诞节莅临,挂满礼物的塔松,孩子们叫“圣诞树”。如果,我理解对了,您就点赞;如果,我理解错了,您多包涵。 松塔呢?供奉松仁居住的宝塔。松塔,很好看,像一只马蜂窝。区别在于:蜂窝,流出来的是甜蜜;松塔流出来的是芳香。同质在于:流出来的皆为美好。 从山里回来,总要捡一些松塔当纪念品。关键是不用掏钱买,漫山遍野可以随便捡。我喜欢松塔,是因为松塔很像单元楼。里面可以住进去许多秘密,可以住进去许多小精灵们的梦,可以把我们心中一辈子都潜伏着、死也不愿意说出的话收藏进去。 松鼠。这种小动物虽是鼠辈,但好可爱。有一次在淅川香严寺开笔会,看到一些松鼠在坐禅谷的松树上蹦来蹦去,在草丛中觅食松果。最好笑的是松鼠们在大雄宝殿里留下许多爪印。我还看到一些人喂养的松鼠很乖,在主人的肩膀上玩耍。有时候,我们有必要自己找些乐趣。 松节油。松树受伤了,留下了伤疤,那些金黄色的血液渗出来,就形成了松节油。这金色的伤疤,丑中透着美的内涵。 松香。大块的松节油就是松香。我只知道,松香可以往二胡、板胡、小提琴之类的弦上擦,能发出美丽的声音,能让马尾巴唱出动听的歌。 松子,不仅仅是松鼠们的美食,也还是山娃、山妞们的美食。可是,山娃子舍不得吃松子,想把这嘴馋得都快要流口水的果子卖到城里去,让富二代们享用,让白富美们挥霍。这样,就不愁没有新书包了。这样,留守的老奶奶就可以吃上松子馅的月饼了。这样,以后的日子就可以充满松香的味道了。 三只松鼠。很时尚的标识。也可以理解为三只偷吃松子的老鼠。也可以理解为明星代言的坚果零食。我们尽管舍不得吃,也许会小小地奢侈一回,买一些,让亲人们品尝一下。毕竟,亲情是很重要的环节。 十八棵青松。在我遥远的记忆里,嘹亮的旋律依然充满着激励的洪流。从我上小学时,一直到上高中,我都能倒背如流地唱《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的高亢,成为我心灵的营养液。“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的“傲苍穹”气节,令我对松树顶礼膜拜。 三松堂。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故居,因院子里有三棵松树,而成了先生居所的雅号。他的著作,统称《三松堂全集》。这是松树的书卷气。 松下博弈。闲适、雅致。一幅画之缩影。秋山、清泉、古松、两位老人、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童子、茶、云雾袅袅……这场景被刻在玉石上,这场景被落笔于宣纸上,这场景写进十三行里,便艺术兮兮的。 迎客松。生长在悬崖绝壁,脖子就那么一歪,不知道是游客看到了松树,还是松树看到了客人。黄山的迎客松成就了千古一松。而那些长在别处的歪脖子松,就没有这种豪华的待遇了。 松涛阵阵。“风吹树拉弦”,松涛——林海出发的号子。听松涛,会听得心旌摇荡。 蜜蜡、琥珀。松树的眼泪风干了千年,琥珀。风干了万年,蜜蜡。再坚强的树,也有哭泣的那一刻,悲伤的残骸流行成珍贵的文玩。那寺里的和尚盘着琥珀、蜜蜡的佛珠,便成了高僧。这是松的禅意么? 松树,是励志的楷模。就连松树的针叶,都锋芒毕露,都有着“骨”的风格。让我们去深山看松吧,当走出松林,我们也很励志呢,我们也很风骨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